不论是三国演义中的六出祁山还是真是历史里面的五次北伐。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北伐都是发生在公元228年的第一次、第二次北伐。
先看一下公元228年这一年前后发生的事件,
225年诸葛亮率军渡过泸水,降伏了南中的叛乱。并且受降了一部分南中的蛮族部队,开始做伐魏的准备。226年,曹丕病死,曹睿即位。228年正月,魏将孟达叛乱,旋即被司马懿平定。228年,东吴和曹魏交界的江淮地区形成军事对峙。
此时曹魏的统治在关中和陇西河西一带,并不牢靠。关中和凉州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击败马超以后才纳入统治的。西北地区的羌族部落在整个东汉一朝都不服从中央政府。这一地区就是曹魏的统治力的“低地”。
蜀国偏安一隅,地理位置利于固守,但也有碍于进攻,历史上也只有汉高祖刘邦做到过。但刘邦的成功有很多有利因素,首先是秦代的汉水没有改到,军粮可以通过水路运到秦岭深处。当时天下有十八路诸侯,没有哪一家的势力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最后是汉军没有在蜀地过多停留而是很快打进关中。现在这几个条件诸葛亮都不具备了,而且随着时间发展,曹魏的相对实力会继续加强,所以时不我待。
诸葛亮的坚持北伐也是需要通过北伐凝聚人心,复兴大汉的政治号召力使得益州百姓在此政治信念下众志成城。蜀汉是通过意识形态绑定的政体,一旦政治理想丢了,政权就迅速庸俗化了失去了天下大义。比如苏联丢了共产主义理想,变成了红色沙俄,西方那些心向苏俄的自干五也都走了。政治信念的丧失还会带来了思想上的混沌,荆州士人和益州本土人的矛盾开始变成蜀汉政权的矛盾,一旦暴雷无法处理好。所以停止了复兴汉室的理想那么蜀汉就会迅速蜕变成割据小政权。割据小政权是什么德行看看东南的小岛就知道了。
228年正月孟达的叛乱有一点无厘头,不讨论他的降而复叛。从记载上看孟达确实是受到了诸葛亮的允诺而准备叛乱的。孟达处于南阳盆地,靠近魏国的政治核心洛阳、许昌。这一场叛乱如果掀起风波,一定会牵动大量的魏国野战部队。不料想,司马懿平乱如风,正月里就把孟达送上西天。诸葛亮必须迅速出手。
那么此时在汉中的秣马厉兵的蜀军的主要目标是关中还是陇西呢。先看看地图,汉中的西北和东北是陇西和关中。诸葛亮在隆中对里面的方针,「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也就是与外部少数民族和平相处,然后「外交孙权,内修政理」,等待天下有变。目前由于荆州丢了,必须再找一块战略高地。我觉得这个目标就是陇西。
首先诸葛亮的本钱和风格都不支持直接拿下关中。关中目前有2支魏国的野战部队,而且有骑兵部队,如果进行野战的话,蜀军非常吃亏。而且翻过秦岭的部队的寄养都要从汉中一车一车送来。即使蜀军能出其不意地从秦岭
冲到关中。只要魏军不是第一时间投了。蜀军很难在关中平原建立基地,赖着不走会被放血放到死。但如果蜀军只是佯攻关中,但是主力攻取陇西的话。胜利的概率就大多了,陇西处于魏国的边沿地带,一旦有变,救援来得最晚。第二就是陇西高原可以俯瞰关中,而且陇山作为屏障。蜀汉可以居高临下从西南两个方向包围关中。第三是西凉产马,又可以招募游牧民这样又补上蜀汉的野战部队最后一个短板。最后,陇西和西北羌族等部落离心力大,蜀汉还有一个优势,蜀军的马超(此时已过世)马岱等人在西北少数民族内富有名望,对于今后消化这一地区有优势。还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占据陇西,也不会根本改变两国的实力对比。但是诸葛亮的隆中对的战略意图也不是一战定天下,毕竟曹魏这时期的大佬没有等闲之辈,而是要“以待天下有变”。核心就是占据陇西,占有地缘上的优势,持续地给曹魏政权压力。一旦曹魏内部不稳就能进入关中,然后再徐图中原。
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蜀军的部队分为2部,赵云带领小股部队出斜谷牵制一部分魏军。诸葛亮率主力出祁山,然后攻击三郡。因为这一路路程远,远离汉中,所以诸葛亮必须集中陇西本地的资源。好在开战前
诸葛亮之前已经策反了三郡当地人。
「三郡望风而降」,
蜀军出现后,当地的世家大族立刻就投降了。这些人投降的方式当然不是把城池拱手相送,而是向诸葛亮提供后勤支持。
陇右
的
南安
、
天水
和
安定
三郡无力抵抗,天水、南安太守甚至放弃守城向东逃窜,魏国天水守将
姜维
、
梁绪
、
尹赏
、
上官雝
等投降
诸葛亮
。诸葛亮在得到本地世家大族的支持得到补给后,要逐个拔掉魏国在陇西的军事据点。所以只能分出一部分兵力去街亭挡住魏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街亭这么重要为什么诸葛亮不派主力去守,因为蜀
军的主力在打扫战场。为啥诸葛亮不派主力去挡张郃呢,我觉得是2点,街亭附近的地势有利于小股部队做阻击。第二蜀军没有骑兵,诸葛亮对于野战击败魏军估计也没有底。这里可以看到街亭位置多重要,这里堵不住张郃,魏军能源源不断地进入陇西。诸葛亮没办法消灭三郡的魏军抵抗势力。最后粮草耗尽只能退兵。
尽管诸葛亮做了各种措施,开战伊始就受降了大部分土地。但是魏军的表现超出了预期,出斜谷的赵云很快就被曹真击败。更要命的是张郃很快翻越陇山进入陇西范围,并在街亭击溃了蜀军。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就失败了,虽然蜀军占领了大片土地,但是很多魏军的据点没有拔除,东面的魏军还在源源不断赶来。蜀军本身的粮草是支持不了持久作战的,必须依靠当地的支持。而在魏军大部队的袭扰下没办法在本地进行征粮。诸葛亮只能退兵,遗憾地结束了最有希望的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