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武则天:重视人才的一代女皇
迪丽瓦拉
2025-07-31 18:04:03
0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作为一个女性在等级森严和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能走上九五之尊的宝座,

可想而知她所经历的困难和她所拥有的手段!

对武则天的认识,更多是通过电视作品,或者是历史课本上的只言片语,也的确知道武则天是一个很会任用人才的帝王,但是武则天究竟是怎样用人、有多重视人才,

如果不去深度挖掘武则天的历史很难知道这背后的真相。

因此今天就来探究一下重视人才的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对人才的态度

武则天在公元675年,召集大臣撰写一本规范群臣的典籍《臣轨》,在此书中有两句话专门表示武则天对人才的态度:

“夫欲构大厦者,必藉众材,为国者亦犹是焉”。

此话大意是在说如果想要建造一座高楼大厦,就需要借助上好的木材,然治国理政也是同理,也需要优秀的人才!

还有一句是说:

“将者,君之所恃也”,“君欲立功者,必推心于将”。

大概意思是在说能征惯战的将才是君主的倚仗所在,还说如果皇帝想要建立丰功伟绩,必须要对手下的大臣推心置腹!

正因为武则天求贤若渴,所以曾经多次颁布求贤诏书,例如在《求贤制》这个诏书之中强调:

“不凭群彦,孰赞皇猷?”

这句话是在说如果没有诸多贤人良士的辅助,即使是当上皇帝也无法成就伟业!

例如在《搜访贤良诏》中强调:

“会须搜访,不得称无。”

这是专门安排官员去挖掘人才,并且要求一定要找到人才,不能随便地说找不到!又例如在《求访贤良诏》强调:

“宜令文武官五品以上,各举所知。”

这一次发布求贤诏令是要求五品以上的官员举荐人才,还建议大臣敢于自荐才能,总之就是人才多多益善!由此可见,武则天对人才的态度是高度重视!

武则天对人才选拔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

1,在科举制度里面开创“殿试”环节

在隋朝确立科举制度以来,一直到公元690年,科举考试中没有“殿试”环节,是因为武则天的提出才有“殿试”环节,所谓殿试是指皇帝亲自主考的考试,由此可见在当时是多么大的殊荣。

武则天开创“殿试”的目的:

第一

是希望自己亲自考察人才,毕竟自己身在皇宫大内,对外面官员选拔的人才并不清楚,难免有浑水摸鱼之人,但是殿试就是自己亲自上阵,能直接与被选拔的人才进行交流,这样武则天能找到心中更满意的人才;

第二

是传达一个信号,即皇帝对人才选拔极为重视,对人才极为重视,希望有才能之人踊跃展现自己;

第三,

对参与殿试的贡士来说,是一份天大的殊荣,自己摇身一变成为“天子门生”,心中对武则天感恩之情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2,增加科举次数和常举的难度

第一,

当时的科举制度分为制举和常举,所谓制举是指皇帝亲自下诏举行的科举考试,属于临时的选拔人才环节,目的是选拔各种特殊人才。

武则天在天后之位时期就时常增加制举次数,加上制举每个人可以多次参加,因为每次制举的考试科目是不一样的,只要通过考试都能直接升官,若是本有官职者可在此升职,所以制举的对象是面向大众选拔各类人才,包括低级官员也可以参与。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既能让非官者走向从政之路,还能让朝廷多次挖掘到各个领域的精英!

常举,顾名思义是常规进行的考试环节,这样方式选拔的人才有些固化,很多时候让武则天难以选拔真正有用的大才之人,因此为了保证这个常举环节的人才质量,武则天增加常举难度,从而让常举考试的过滤环节增强,那么通过这说明才能肯定不会差!

3,开创“武举”和直接提拔人才

第一,

所谓武举,顾名思义是指武学科举考试,目的当然是选拔国防军事人才,特别是唐朝需要管辖的疆域辽阔,兵力有限,很多都护府的兵力实际上并不多,但肯定是精英,驻守将领更是要精英中的精英。

武则天得保证这样的人才一直都有,所以开创“武举”,让擅长军事领域的人才脱颖而出,让本来有想着往军事领域发展的人坚定自己的想法,

走出自己的人生,从而保证军事人才基础!

第二,

武则天为了满足朝廷对人才的需求,直接越过中间的头头脑脑,下到最底层选拔一批人才到中央朝天任职,这样打破常规用人手段,打破利益集团,同时还能为自己培养大量亲信,不然武则天凭什么能登基为帝!

4,开创“南选”

所谓“南选”是指专门从南方地区选拔人才,而这样做对武则天的政权统治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

可以表示中央朝廷对天下人才选拔是公平的,并不是多用北方才子;

打破门阀世家的垄断,让底层有能力之人走上高位,避免门阀世家势力超出掌控范围;

第三,

就是维护中央集权,开创南选,让南方地区有诸多人才涌入中央朝廷为官,就会为巩固南方更偏远地区的统治。

武则天在用人方面的亮点

1,不管忠臣还是奸臣都会用

在普通百姓的心里,忠臣就应该得到重用,而奸臣就应该被打入天牢,但是在古代帝王的心中,奸臣和忠臣之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为自己所用,能对国家有帮助。

不过武则天对奸臣的使用原则一般是用完就抛弃,这是属于及时止损,避免奸佞小人长期身居高位引发官场灾难,但是又不能不用,因为凡是奸臣十之八九是具有才能的,

不然光靠阿谀奉承和溜须拍马是很难走上高位的。

例如武则天在登基为帝之前,要在朝廷中做预热,需要一个带头之人,而选择的对象肯定不能是忠臣,因为忠臣是不可能做这种事情的。

于是旁敲侧击地让一个

叫做傅游艺的六品官员成为第一个跳出来支持武则天当皇帝的人,

这个人的确聪明又能干,只是道德品行存在问题,所以最终在武则天实现皇帝梦之后,傅游艺就被打入天牢了!

2,不分出身或其他原因只要是有用之人就行

第一,

前面提到武则天从底层直接选拔人才到中央任用就是最好的体现之一,在武则天眼里并不是说走上某个关键位置就一定是拥有大才能之人,也有人是滥竽充数因为背景强大才上位的,所以武则天要避免这个情况,就只能不分出身贵贱,只看才能。

例如大唐名相狄仁杰向武则天多次举荐张柬之,最后武则天再任用时是直接提拔为宰相,这样既体现武则天对大臣的信任,

也是告诉世人只要有才能不怕没有出头之日!

例如唐朝著名文人骆宾王与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当皇帝,还写了一篇讨伐檄文,在檄文中尽是对武则天的谩骂和罪行的列举,但是在武则天看完之后,反而连声对骆宾王的文笔赞不绝口,并下令一定要找到骆宾王,要重用他,只是最后没有实现这个目标,但是不妨碍武则天对有才之人的喜爱!

例如武则天时期有一位穷困潦倒的侯思止,这位侯思止并没有读过什么圣贤之书,只是因为有才能被武则天任用,

后来更是被武则天提拔为御史。

例如名为李昭德之人,此人在少年时代就找到方法解决了洛河水患,从而名声流传到武则天耳中,武则天直接把他提拔为夏官侍郎,接着没多久直接拜相。这些都在表明武则天对人才的重视,

只要能治国安邦,

不在意出身,不在意是否反对自己!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武则天的统治时期,之所以能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主要就是武则天能知人善用,对有用之才不拘一格,所以即使武则天多次废立帝王,且自己也是被逼退位,包括李隆基登基之前的多次政变事件,但是都没有扰乱大唐根本,

武则天的用人之道起到重要作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攻... 1950年9月15日,美国第10军成功登陆仁川。在多国部队南北夹击之下,釜山周围的朝鲜人民军主力遭到...
原创 始... 公元前201年,秦始皇带着丞相李斯、赵高和自己的小儿子胡亥出去巡游。 半路上,秦始皇突然觉得自己的身...
原创 连... 1955年9月全军大授衔,新中国诞生了一千多名少将及以上的高级将领,在革命战争中,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经...
原创 香... 丝绸之路时期中西方科技交流时间起始于西汉张骞通西域,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丝绸之路中西方迎来了第一次科技...
北周《令狐天恩墓表》高清释文1... 北周《令狐天恩墓表》残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1930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市西部,书写时间近北朝末期。 ...
原创 我... 引言 成吉思汗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领袖,但是由于元代的史料资料缺失较多,所以不管是成吉思汗还是...
原创 苏... 千百年来,酒一直是餐桌上的常客。三五好友齐聚一堂,推杯换盏把酒言欢,好不畅快。文人骚客客居他乡,举杯...
穿越历史的长河,在帆书聆听千古...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总能在一瞬间触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却往往难以触及那些深藏于历史尘埃中的...
原创 李... 唐隆元年(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与此同时46岁上官婉儿也一同被杀...
原创 中... 《——【·前言·】——》 中国历史中,有些人物本该在史书上留下清晰的结局,却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他们...
近代早期中国历史脉络中的“市场... 2024年10月25-26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办的“近代早期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青年工作坊...
原创 清... 清末大书法家,为一大银行题字至今延用,却为何被万古唾骂? 文|葩姐 在中国文化中,写得一手好字,几乎...
【“西凤酒”寻周记 探源礼乐文... 记者曾经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采访时,与雷兴山教授面对面交流周原的发掘概况。常年从事周原考古事业的雷...
原创 这... 1947年3月,党中央撤出延安后,一直在陕北的山沟沟里打转。6月,西北野战兵团也开进了毛乌素大沙漠。...
原创 甄... 曹丕年轻时豪爽不羁,意气风发,对女子的风姿也独具品味。他先后收纳了两位绝色佳人为妻妾:郭女王与甄宓。...
原创 梁... 《水浒传》开篇便以宏大的叙事笔触讲述了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从而引出了一百零八位魔君,也就...
原创 司... 公元251年,魏国名将王凌因谋反而被司马懿夷灭三族,这起事件震动了曹魏政权。然而,随着这场风暴的蔓延...
原创 成...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死后究竟埋在了哪里,历来都是一个考古谜团。而考古学家一直是争论不休,但是争来争去还是...
原创 二... 忽必烈在争夺汗位、与阿里不哥内战的时候,主要依靠汉族士大夫的帮助,蒙古贵族支持他的不多。忽必烈建立元...
绍兴稽中遗址发现 “山阴丞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雨彤)浙江省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龙彬今天向媒体介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