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始皇怎么死的?到底是自然死亡,还是被赵高、胡亥、李斯害死的
迪丽瓦拉
2025-07-31 18:04:04
0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上一讲谈到秦始皇之死和胡亥在一连串阴谋手段之下的继位,这段历史是人们两千多年来所相信的,然而到了2009年,北京大学接受海外捐赠,收获了一批西汉竹简,其中最惊人的一篇叫作《赵正书》,它的现身严重挑战了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之死。那么,历史真的会被颠覆吗?

《赵正书》

《赵正书》,标题当中的赵正就是嬴政。前边讲过,嬴政的姓名,《史记》记载“名为政,姓赵氏”,司马迁作为汉朝人,常会把姓和氏混为一谈。如果较一较真,嬴政既然以嬴为姓,以赵为氏,那么按照当时的称谓习惯,该叫赵正才对。只是因为约定俗成的缘故,我才沿用了嬴政这个称呼。嬴政生于正月初一,而“正月”的“正”原本和“政治”的“政”读音相同,嬴政的名字就是从正月生日来的,后来嬴政当了皇帝,出于避讳的考虑,“正月”的“正”就变了读音,读作“长征”的“征”了。

《赵正书》是以极其精美的隶书写成的,内容已经被专家们整理妥当,我们在《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的第3册里可以看到它的图版、释文和注释,推断成书年代在西汉早期。内容是从秦始皇病重讲起的,说秦始皇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对身边的亲信感慨命运,最后要求亲信们对自己的病情保密,不要被群臣知道。

等到病情恶化,实在走不动的时候,秦始皇这才向李斯交代政治遗言,核心意思只有一个:担心自己死后,儿子势单力薄,无力制约权臣,但没办法,事已至此,也该商量一下让哪位皇子接班了。

立胡亥

李斯赶紧表忠心,大概意思是:陛下您能活一万岁,现在才活到哪儿啊,还早呢。再说哪来的权臣嘛,我李斯原本是楚国人,在秦国无亲无故的,我可是背弃了老家的亲戚来外国投奔主君的,您就是我唯一的亲人,唯一的依靠。正因为陛下您看得起我,提拔我当个小马仔,使我教导万民。我知道,这绝不是因为我李斯有本事,而仅仅是因为我撞了大运,被陛下赏识而已。正是因为有了您的赏识,我才立了那么多功劳,使秦国吞并天下,使您从秦王升级为天子。我对您这么尽心尽力,您竟然还怀疑我,您干脆杀了我好了。

大概李斯说这番话的时候,努力让自己做出老泪纵横的样子,搞得秦始皇很感动,所以边哭边说:我一点都没怀疑你,我知道你是我的忠臣,来来来,咱们还是合计一下帝国接班人的正事吧。

于是李斯和冯去疾一道发表意见了,说现在距离咸阳还远,如果下一道圣旨让群臣讨论这件事情,只怕生出乱子,不如就地取材好了,就立胡亥为太子吧。

冯去疾的突然出场会让我们大感奇怪,因为在《史记》的叙述里,李斯陪同秦始皇出游,冯去疾留守咸阳,这是很合理的人事安排,不知道为什么在《赵正书》里会突然出现冯去疾的戏份。

胡亥继位

无论如何,事情就这么定了。接下来秦始皇驾崩,胡亥继位。胡亥刚刚继位就杀了扶苏和蒙恬,然后大赦天下。赵高就在被赦免之列,不但获得了自由身,还被胡亥任命为郎中令。接下来,胡亥把亲兄弟们都杀光了,把国家祸害惨了,还把秦朝的法律文本和藏书都烧光了。办完这些大事之后,胡亥又准备以上万辆车驾的规模效仿先父巡游天下。

在《赵正书》的叙述里,立胡亥为太子并不是赵高首倡的阴谋,而是秦始皇和李斯、冯去疾共同商议的结果,正大光明得很,赵高是在胡亥继位之后才翻身跃龙门的。郎中令这个职务,大约相当于宫廷侍卫总管,能够担任这个职务的,显然是皇帝最信任的人。如果说赵高在担任郎中令之前只是一名普通罪犯,和胡亥毫无渊源,更不存在深厚的感情基础,这就太说不过去了。但这份渊源和感情基础到底来自两个人曾经有过的师生情谊,还是因为赵高策划了李代桃僵的阴谋,这就很难讲了。无论如何,胡亥继位之后确实提拔赵高担任了郎中令,这是《史记》里边也有记载的。

孰是孰非

《史记》和《赵正书》究竟孰是孰非呢?不好说,但我们不妨抛开历史考据,只从“合情合理”的角度替大秦帝国设想一下:在当时的情况下,哪一种解决方案才是最优选呢?

这样一想的话,立胡亥为太子很可能是所有选项当中最不坏的一个。

按说秦朝吞并六国,建立统一王朝之后,最合理的继承策略应该是恢复嫡长子继承制,因为在统一局面里,稳定比效率重要。后来汉朝人就想通了这个道理,刘邦再怎么偏爱幼子,终于也没能废长立幼。只有在乱世当中,才适合效率优先,适合在继承人问题上选贤任能,战国时代的赵国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秦始皇在观念上似乎没能摆脱战国时代的惯性,又很讳言死亡,这才导致直到临终都没能确立皇储。单是这一点,就已经为王朝的崩溃埋下伏笔了。因为在巡游的途中,在那么仓皇的情境下,无论选立20多位皇子当中的哪一位,都很缺乏公信力,也就很难维系太平。

就拿立胡亥为太子的决定来说吧,无论它出自赵高的阴谋,还是出自秦始皇和两位丞相的合议,都没经过正常和公开的程序,旁人无论相不相信,只要不愿意相信,大可以指责这是阴谋家的捏造。即便立了扶苏为太子,情况也未见得更好,甚至大概率上还会更糟,因为无论从沙丘一带到扶苏所在的北方防线,还是从扶苏所在的北方防线到都城咸阳,无不是山长水远,而权力连片刻的真空状态都很难保持。

如果在诸侯分立的时代,孩子的母亲可以依靠娘家的势力参与继承权的拼杀,而秦始皇虽然网罗天下美女充实后宫,那20多个儿子的母亲在史料当中却完全不见记载。如果这里边不存在有人篡改史料的阴谋成分的话,那只能说明婚姻对于秦始皇而言已经失去了传统上“结两姓之好”的意义,任何一名美女的娘家父兄都只是皇帝脚下卑微驯顺的臣民而已,并不值得,也没必要,在国家档案里留下名字。

那么综合以上各种因素,既然秦始皇迟迟不曾确立太子,既然每一位皇子的母亲都谈不上有多大的娘家势力,既然事出仓促,那么立一个近在身边的胡亥总比立远在北疆的扶苏或者远在咸阳的任何一名皇子来得稳妥,更何况胡亥不但是秦始皇最喜爱的儿子,这份喜爱之情也充分向天下人表达过了——从没有哪位皇子跟随秦始皇巡游天下,只除了胡亥一人。

在远离政治中心的场所仓促确立继承人,无论立谁,都存在合法性不足的问题,因此也都会被反对派抓住痛脚大做文章。所以说在当时的形势之下,就近确立胡亥应当是所有选项当中最不坏的一个,尽管秦朝后来正是在胡亥的手上土崩瓦解的。

至于《赵正书》的真伪问题,暂时只能见仁见智,但更为重要的是,反秦志士对胡亥权力来源的正当性一概采取了矢口否认的态度——秦始皇的立储既然来得太突然,太隐秘,那么这个结果就一定是被野心家阴谋篡改过的。另一方面,《赵正书》在历史上尘封了大约两千年,即便它字字属实,也不曾对历史产生任何影响,它只是一个岩中花树式的存在而已。

你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我们下一讲再见。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下期再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攻... 1950年9月15日,美国第10军成功登陆仁川。在多国部队南北夹击之下,釜山周围的朝鲜人民军主力遭到...
原创 始... 公元前201年,秦始皇带着丞相李斯、赵高和自己的小儿子胡亥出去巡游。 半路上,秦始皇突然觉得自己的身...
原创 连... 1955年9月全军大授衔,新中国诞生了一千多名少将及以上的高级将领,在革命战争中,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经...
原创 香... 丝绸之路时期中西方科技交流时间起始于西汉张骞通西域,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丝绸之路中西方迎来了第一次科技...
北周《令狐天恩墓表》高清释文1... 北周《令狐天恩墓表》残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1930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市西部,书写时间近北朝末期。 ...
原创 我... 引言 成吉思汗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领袖,但是由于元代的史料资料缺失较多,所以不管是成吉思汗还是...
原创 苏... 千百年来,酒一直是餐桌上的常客。三五好友齐聚一堂,推杯换盏把酒言欢,好不畅快。文人骚客客居他乡,举杯...
穿越历史的长河,在帆书聆听千古...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总能在一瞬间触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却往往难以触及那些深藏于历史尘埃中的...
原创 李... 唐隆元年(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与此同时46岁上官婉儿也一同被杀...
原创 中... 《——【·前言·】——》 中国历史中,有些人物本该在史书上留下清晰的结局,却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他们...
近代早期中国历史脉络中的“市场... 2024年10月25-26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办的“近代早期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青年工作坊...
原创 清... 清末大书法家,为一大银行题字至今延用,却为何被万古唾骂? 文|葩姐 在中国文化中,写得一手好字,几乎...
【“西凤酒”寻周记 探源礼乐文... 记者曾经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采访时,与雷兴山教授面对面交流周原的发掘概况。常年从事周原考古事业的雷...
原创 这... 1947年3月,党中央撤出延安后,一直在陕北的山沟沟里打转。6月,西北野战兵团也开进了毛乌素大沙漠。...
原创 甄... 曹丕年轻时豪爽不羁,意气风发,对女子的风姿也独具品味。他先后收纳了两位绝色佳人为妻妾:郭女王与甄宓。...
原创 梁... 《水浒传》开篇便以宏大的叙事笔触讲述了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从而引出了一百零八位魔君,也就...
原创 司... 公元251年,魏国名将王凌因谋反而被司马懿夷灭三族,这起事件震动了曹魏政权。然而,随着这场风暴的蔓延...
原创 成...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死后究竟埋在了哪里,历来都是一个考古谜团。而考古学家一直是争论不休,但是争来争去还是...
原创 二... 忽必烈在争夺汗位、与阿里不哥内战的时候,主要依靠汉族士大夫的帮助,蒙古贵族支持他的不多。忽必烈建立元...
绍兴稽中遗址发现 “山阴丞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雨彤)浙江省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龙彬今天向媒体介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