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西北野战军1纵队进攻榆林受阻,为避免部队遭受更大的损失,1纵指战员决定率部撤走。西野司令员老总闻讯后,打来电话,诘责1纵作战不利。我们都知道,彭老总向来性情刚直,发起火来旁人都要避让三分。但1纵的指战员却敢与彭老总针锋相对,据理力争,背后的原因很特殊。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西野1纵的指挥班子,司令员是廖汉生,政治委员是廖汉生。贺炳炎不必多说,他16岁参加革命,经历过数次大战,因英勇凶悍,闻名于红军。长征期间,他右臂负伤,居然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忍着剧痛让医生锯掉了右臂!抗战期间,他任120师716团团长,率部打得日寇魂飞胆丧。
再说廖汉生,他是湖南桑植县人,17岁加入红军,一直在政工岗位上任职。抗战期间,受命担任716团政治委员兼副团长,与贺炳炎搭班子干革命。解放战争时,两人又在西野1纵做搭档。
榆林战役中,解放军失利,彭老总质疑1纵战斗力,廖汉生当场就反驳了他。清涧战役时,1纵因为敌人抵抗顽强,迟迟不能达成预定战斗目标,彭老总又给贺炳炎打来电话,质问他1纵为什么不能打垮敌军。前方战事不顺,贺炳炎本身心里就窝着火,彭老总这么一问,他一下子就怒了,大吼一声“伤亡太大,推进困难”,然后便将电话重重摔在桌子上。
廖、贺两人之所以对彭老总如此,一方面是因为战时比较心急,一时口不择言,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有一些个人情绪,廖、贺都是贺龙贺老总的老部下,他们认为贺老总更应该执掌西野,党中央在解放战争之初也确实考虑过让贺老总负责西北军务,但后来又摈弃了这一想法,原因有二。
其一,贺老总当时坐镇晋绥军区,守卫着陕北解放区的东大门,防止阎锡山进犯。另外,晋绥军区是陕北解放区重要的物资供应地,保障着党中央及数万保卫部队的吃穿用度,贺老总要是走了,晋绥军区的工作必然受到影响,党中央也会受到波及。
其二,胡宗南进犯陕北解放区时,来势汹汹,党中央根本来不及调数百里之外的贺老总赶回来指挥军队与其周旋,只能将在身边的彭老总推上来应急。事实上,彭老总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他只用2万人,便将胡宗南的十几万大军耍得团团转。后续进行反攻的时候,也将胡宗南打得丢盔弃甲。
可廖、贺两人始终怀有心结,有时难免会跟彭老总顶两句嘴。1948年西府战役时,由于指挥存在瑕疵,部队之间的配合不畅,导致部队伤亡较大。战后总结会议上,彭老总先做了检讨,然后开始指出各部队的问题。说到1纵的时候,廖汉生不服气,跟彭老总吵了起来,后来更是拍桌子,当场撂挑子不干了。贺炳炎为了支持老搭档,也要辞职。
现场的气氛陡然变得有的微妙,大家都屏息凝神看着彭老总和廖、贺两人。贺老总当时也在现场,他为了缓和气氛,当即命令廖、贺两人向彭老总道歉,廖、贺两人坚决不从。贺老总知道他们还在气头上,也没有再逼迫他们。
散会之后,贺老总拉着廖、贺两人又跟彭老总开了一个小会,他首先肯定了1纵的功绩,以安抚廖、贺的情绪,而后话锋一转,指出廖、贺违反党的纪律,眼里没有上级,有失军人的品行。廖、贺两人此时气也消了,也认识到了错误,便主动向彭老总道歉。彭老总倒也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其实他还是比较喜欢廖汉生与贺炳炎的,至少他们有话直说,不拐弯抹角,这一点倒是对他的脾气。
后来,贺老总又联合彭老总在西野内部进行了一次整军行动,要求旅以上的指挥官,要打开心结,听从上级指挥,不许再有其他想法。就这样,西野在贺老总的斡旋下,将帅和睦,再也没有发生过矛盾。
共产党人就是这样,心里敞亮,有不同意见就说出来,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绝对不会拐弯抹角,耍花花肠子。正是因为有这份豁达,革命同志之间才团结得更紧密,进如利矛,守如坚盾,从土地革命时起至解放战争时,战无不胜,即便在朝鲜战场上,我们也能在与联合国军交战时不落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