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是一个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皇帝御赐的东西,不管是什么,那都是值钱的。
没人敢嫌弃皇帝赐的东西,要是敢不接受或偷偷扔掉,那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
偏偏有人就不拿皇帝赐的东西当回事,结果扔了才后悔不已,这是发生在泰国历史上的一件事。
皇帝送了老乡18缸咸菜,这个老乡觉得皇帝小气,送这么不值钱的东西,搬走还费劲,干脆扔了,没想到,错过了发大财的机会。也许这就是命,命中注定这人没有财运,财到手里都能给他扔了。
话说皇帝那么有钱,为啥要赏赐咸菜呢,真的是因为他小气抠门吗?这个抠门的皇帝又是谁?
这个
泰国皇帝身份挺特殊,祖上是地地道道的华人
。清雍正年间,广东潮州一个渔民叫郑镛,因家里穷,想外出拼一把,发点小财,便漂洋过海去了暹罗,今泰国。
换了个地方讨生活,郑镛混出了人样,娶了当地女子为妻,生下一个儿子,叫
郑信
。
郑镛当时住在阿瑜陀耶城,传说他儿子
郑信出生三日内,曾被蟒蛇缠身
,被人视为不祥。还好这孩子从小被阿瑜陀耶王朝财政大臣拍耶节悉,收养为义子,取泰名为
披耶达信
。
拍耶节悉教达信学习,达信学习认真,13岁便完成了全部的课程。完成剃顶髻仪式后,他又去外地的三殿寺学习佛典与巴利经文。
等年龄稍微大些后,达信还俗,拍耶节悉又安排他在宫中任职,当国王的侍卫。达信机敏,受到国王器重,国王还安排他继续学习缅文、印度文和中文。
国王不仅在文化上栽培达信,还
先后委任他为巡抚官,达城副官和城主
。毋隆葛王驾崩后,新王继位,将达信召回,任甘烹碧
城的城主
。甘烹碧城在当时是暹罗非常重要的一座城,可见达信在国王心里的举足轻重。
作为一个外来人的儿子,坐到这个位置算是很了不起了,可达信的辉煌时代还在后头呢。
达信还未上任,缅甸就大举来袭,围攻阿瑜陀耶,亿卡塔王命达信留守,在没有军备和武器的接应下,暹罗军士气全无,达信见守不住了,决定突围。
他仅仅率领五百人,便攻了出去,然后在暹罗东部招兵买马,准备光复王朝
。
达信联合暹罗军民和华人一起,扩充军力,再战缅军,收复了阿瑜陀耶京城。可是由于缅军入侵时的大肆洗劫,暹罗损失惨重。于是
达信又带人在吞武里建立新都,开辟了他的吞武里王朝,
华人称达信为郑王。
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达信没有就此止步,硬是继续驱逐了外敌,光复了国土。
大败缅甸军,清政府也出了一份力。当时缅甸与大清国也在打仗,
乾隆帝派大军出征缅甸
,缅军无法分散军力去打泰国,便从泰国撤军。乾隆帝算是间接帮了达信一把。达信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在海外党皇帝的华人。
当上国王后,达信的家乡人民前去祝贺,达信也热情地接待了众人。临走前,作为国王,哪能不送点礼给大家呢?达信备了批厚礼,祝福大家回乡后分给大家。
乡亲们很好奇,想着国王送的礼肯定很贵重,路上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看究竟。结果一打开,所有人都失望了,国王给的沉重的十八口大缸竟然全
部装的是咸菜
。
这么不值钱又随处可见的东西带回去干嘛,带回去还麻烦,于是就将缸扔进了海里,只留下一缸,好歹做个纪念。
回到家乡后,大家都出来看达信的礼物,翻了一下,发现
咸菜下面竟然全是金银珠宝
,这才明白达信的苦心。原来国王是怕财多惹眼,在路上被人抢,便在上面用不起眼的咸菜覆盖以掩人耳目。谁知那些人有眼无珠扔了十七缸珍宝。
后悔也来不及了,下海也捞不回来,乡亲便将这仅剩的一刚咸菜放进祠堂供了起来。
达信完成国家统一后,还四处开拓疆土,并维护佛教。鉴于他对泰国做出的贡献,泰国人民吞武里府大圆盘广场中央为他塑了像,并尊他为大帝。
后来的泰国政府在1954年,达信的郑王铜像举行了落成典礼,为他建了郑王庙,并将
达信当年的登基之日12月28日定为“郑王节”
。
无论是泰国人民,还是在泰国的华侨都尊敬并纪念这位伟大的华人国王,每年都过郑王节,为他祭祀,十分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