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个挺奇怪的朝代,虽然在我们印象中,它是一个盛世,但其实唐朝从中期开始,皇权就极度衰落,权力落入了宦官和藩镇节度使手中。这一切还要从一个人说起,那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的皇位可谓得来不易,他的父亲是一位有着韬光养晦智慧的皇帝,因此得以在武则天的统摄下存活并且顺利继承了皇位。唐代后宫干政时有发生,李隆基瞧准时机果断出击,解决了又想兴风作浪的后宫权贵。原本不想做皇帝的父亲就直接把皇位让给他了。
事实证明,前期的唐玄宗是位励精图治,有勇有谋的皇帝,把国家从乱象中拯救出来使得开元盛世得以真正彰显。也正是如此,渐渐的李隆基见天下太平,产生了怠政现象。也许是早期受过太多的惊吓,也有可能是受到父亲的影响,他对艺术和女人的兴趣越来越大了。
开始超过对政事的兴趣。李隆基的父亲就是喜欢舞文弄墨而不喜朝政的。李隆基在文化艺术方面造诣颇高,更有梨园始祖的美誉。他的爱妃杨贵妃更是受他十分地宠爱,“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莺莺燕燕,歌舞升平,好不快活。
但是盛世之下,却是暗流涌动。底下的人的力量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看不惯唐玄宗的奢靡。安史之乱爆发了。可以说,安史之乱的爆发和李隆基有直接关系。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可以说是一蹶不振。但在那个危急时刻,唐玄宗还是有做对的事情的。
唐玄宗做对了三件事情,这使得他保住了自身性命,也保住了李唐的政权,当然也保住了他的儿子们。第一件事就是在唐玄宗被迫退位的时候,他很有自知之明地顺势而为了。他及时颁布了《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诏》。
当时,唐玄宗携杨贵妃和杨国忠等逃离都城前往四川,但路上遇到了兵变,他迫于情势,只好杀掉了杨贵妃和杨国忠以平息部下。太子李亨没有随他出逃,而是选择留在了都城与安禄山周旋。因此太子李亨受到了众人的拥戴。于是众人要求李隆基退位。
李隆基自然没想着退位,但是情势如此,他已经失去了民心和部下的心。加上他也自觉有愧,便很爽快地把皇位交了出去。这使得皇位的交接顺利,没有损耗皇家的力量。
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因为早年的成就,还是有很多拥戴者的,这些旧权贵他的旧部下们对他仍是忠心耿耿,所以如果李隆基不愿交出皇位,两方势力势必有一番争斗,有所损耗。李隆基此举有利于大局。同时他还安抚了支持自己的旧部,让他们也归顺了太子或是就地解散。
这是他做对的第二件事。因为倘若没有他的发话,他的部下仍会抱有希望,甚至可能替他做决定。李隆基这个做法其实也保护了拥护他的大臣们,因为新上任的皇帝自然不会对他们有好颜色。
除此之外,他这么做其实也保护了自己,因为如果自己还有残余势力,就算是父子,在皇权统一面前,也是难说清楚的。看上去李隆基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但他是安全的。
最后一件事也和皇权交接有关,可以说李隆基认准了一件事,就做得很干净漂亮,他把传国玉玺主动交了出去。这对于政权交接是有直接影响的,传国玉玺代表着皇权,皇位,此举表明了李隆基交接皇位的决心,代表着他对太子李亨的认可和支持。
若是平常时候,这个举动显得很平常,似乎不值一提,但那是乱世之时,传国玉玺是皇位的象征。因而交接传国玉玺成了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性举动。
虽然唐朝经过安史之乱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但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乱象发生时候的危机处理还是让他和他的后代享有了短暂的安宁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