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12月25日凌晨1点25分,日本大正天皇病死在叶山行宫。凌晨3点25分,皇太子裕仁在行宫内继承皇位,成为第124代天皇,并且在临时会议上确定新年号为“昭和”。
“昭和”二字,取自中国儒家经典《尚书》中的“百姓昭明,万邦协和”。
但实际上日本的百姓既不昭明,这个国家也从来没有跟其他国家有过协和,甚至还为祸四方。
在我看来日本的国号“昭和”,不如改成“招核”,因为19年后,招来了两颗原子弹。
接下来咱们聊一聊,日本在裕仁天皇的带领下,是如何将中国乃至全人类拖入战争深渊的。
1927年3月,日本爆发了金融危机,其实这场危机已经酝酿了很多年,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1920年经历了经济危机和出兵西伯利亚惨败,1923年又发生了8.1级的关东大地震。
震后损失惨重,银行纷纷借贷给民间重建,大环境本来就不好,导致借出去的很多钱都成了烂账,最终在裕仁天皇继位不到半年时间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之下,日本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底层的老百姓为了活下去,卖儿卖女的现象屡见不鲜。
当年日本和很多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一样,新上任的首相田中义一提出了“内部危机,外部解决”的方案,准备侵略中国东北。
刚才提到的出兵西伯利亚惨败,就是田中义一主导的,此人当年在日俄战争期间担任陆军参谋,1925年为了竞选首相,以大将军衔退役在1927年顺利当选。
在他看来,刚继位的裕仁天皇驾驭不了经历了关东大地震,银行大危机的日本。
出兵中国东北,既能缓解日本国内危机转移矛盾,又能掌控日本政权,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时的日本百姓,迫切的希望国家能解决危机,于是大量失业的工人和底层百姓纷纷加入军队,为侵略中国做准备。
这张图片是日本军官教新兵认识中国的地名,此时的日本已经完全沦为军国主义国家。
裕仁天皇对于田中的侵略决定,既不反对也不赞成,有时候默认也是一种罪恶,更何况日本那群极端军国主义分子,在控制军队和人民期间,都是打着天皇的旗号发号施令。
裕仁天皇对田中越来越不满,尤其是为他保驾护航的老丈人被暗杀,但侵略中国的无耻行径,的确转移了日本国内危机,此时的裕仁也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军国主义者。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连夜乘坐专列撤出北京,当列车抵达沈阳附近的皇姑屯附近时,被日本关东军提前埋下的炸药炸毁,张大帅身负重伤,回到沈阳就死了。
得知张作霖去世的消息后,日本裕仁天皇大发雷霆,因为张作霖被炸死后,少帅张学良秘密返回东北掌握了权力,东北军开始驱逐境内的日本军队。
田中义一当时气得牙痒痒,因为经过调查“皇姑屯事件”的主谋是河本大作,也就是说,对于炸死张作霖一事,日本天皇及内阁是不知情的,这并不是一起官方行为。
河本大作虽然只是关东军的一个小角色,但后台很硬,是关东军总司令武藤信义。
田中除了气愤更多的是痛苦,一方面他和张作霖有20多年的交情,早在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张作霖因被迫给俄国当间谍被日军抓到,时任陆军参谋的田中义一放了他,转眼20多年过去后,张作霖成为东北王,田中义一成了日本首相。
另一方面是看到了自己的计划彻底破产,政治生涯即将结束。
果不其然,在1929年7月,田中义一被迫辞职,两个月后突然暴毙只活了66岁,也算是间接为张作霖陪葬了,而始作俑者河本大作被踢出了日本关东军,并且还背负了大额赔款,最终流落街头成了一名乞丐。
而在战后的《拜谒记》里,裕仁天皇讲到皇姑屯事件时,说处理方式不彻底,内部的“下克上”问题,导致埋下日本战败的祸根。
天皇口中所谓的“下克上”问题,指的就是河本大作下级不服从上级命令,自作主张。
1940年,东条英机作为军事大臣代表日本,与德国希特勒,意大利墨索里尼,成为盟友,建立轴心国。
1941年,东条英机当上了日本首相之后,紧接着就偷袭珍珠港,对美国宣战。
裕仁天皇在《拜谒记》里说,东条英机掌权期间总是“下克上”,不服从命令导致战争持续扩大,对此他非常懊悔。
在裕仁的嘴里,把自己说成了受军国主义操控的傀儡,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裕仁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撇清为自己开脱罪名。
当年东条英机在东北组建臭名昭著的731部队,需要裕仁签字才能通过。
裕仁很清楚细菌战的危害,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位生物学者,早在1926年就开始研究致病的菌种,他的专业指导教师是日本著名生物学家服部广太郎博士。
根据美国学者谢尔顿·H·哈里斯,考证历史后认为裕仁天皇不仅很清楚细菌战,他还相信科学是实用工具,也是必要的战争手段。
还有一点,早年刚登基的时候,田中义一差点夺权,裕仁好不容易控制大权,对权力如此痴迷,他怎么可能让刚上任两个月的东条英机实施偷袭珍珠港这种大事呢?
虽然裕仁绞尽脑汁为自己开脱罪名,但是战后依然被列为头号战犯,至于他为何能逃过一劫,主要是因为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24岁那年来过日本,目的是在观察日俄战争中日本军队的实力和战术。
在此期间,在麦克阿瑟发现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全部对天皇表现出无比狂热的忠诚和崇敬,他认为审判天皇肯定会引发暴乱。
1945年6月11日,美国国务院、陆军、海军三部门协调委员会(SWNCC)发表第150号文件,明确“妥善利用天皇,天皇即便退位,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也不要作为战犯提请审判”。
1945年8月30日,麦克阿瑟乘坐专机降落在日本厚木空军基地。
1945年9月27日,天皇的专属车队从日本皇宫悄然驶出,向美国驻东京大使馆开去。
到大使馆后,麦克阿瑟的副官接见了他。据后来副官回忆道:“裕仁看起来十分紧张,我接过他的帽子时,清楚地感觉到他的手不停地颤抖。走到客厅时,他遇上了麦克阿瑟,随即迅速地鞠躬,他的腰弯得很低,低的不能再低。
这一天是裕仁天皇一生中最漫长,最卑微的一天。
当时的麦克阿瑟甚至不屑于换一条领带,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来,他穿鞋休闲服、表情冷漠,高大的身材和身穿礼服、身材矮小、表情局促的天皇形成了鲜明对比。
就是这张照片给日本国民当头一棒,让他们清楚地看到日本的处境。
一时间,天皇从神坛坠落的景象引起了轩然大波。
1946年,在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要求下,裕仁发表了《国运振兴之诏书》,也就是《人间宣言》。
在《宣言》中裕仁首次承认:“天皇是人民和国家之间的纽带,而非依靠神力诞生”,“说朕是神以及大和民族优于其他民族,拥有统治世界的宿命是架空事实,毫无依据的。”
此《宣言》一出,相当于剥夺了天皇的神格,军国主义也彻底失去了根基。
二战之后,一共对119名甲级战犯发出逮捕令,但最终被处以绞刑的只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木村兵太郎、松井石根、板垣征四郎、武藤章7人,其他人大多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很好。
比如安倍的外公岸信介,不仅活得很好,还在战后再度成为日本首相。
比如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代表天皇签字的重光葵,身为甲级战犯,仅在监狱里服刑了一年,出狱后摇身一变成了外相,甚至还代表日本出席联合国大会。
比如策划卢沟桥事变的牟田口廉也,只坐了两年牢,出狱后开了一家叫成吉思汗屋的餐馆,活了78岁才死,
昭和时代一直持续到1989年,最大战犯裕仁活了88岁,超过了所有二战领导人,他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还享尽了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