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实力比袁绍强,连刘备也是他手下,结局却是杀妻诛子,自焚而亡
迪丽瓦拉
2025-08-02 04:32:55
0

乱世三国,风云骤起,期间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四方雄主唯曹、刘、孙三家最为鼎盛;三家之中则尤以“曹操”势力最大。其实“曹操”号令天下之前,诸侯中势力最大的并非曹魏,而是袁绍;同时,袁绍最大的敌人也不是“曹操”,而是实力不逊于自己的辽西“公孙瓒”。提及“公孙瓒”世人只知曾与吕布交手数合而落败,却不知他的威名在众诸侯中可称翘楚。

公孙瓒在《三国演义》中并不是主要人物,甚至可以说昙花一现;但有一人曾是他的部下,最后却能鼎足三国,此人就是蜀汉“刘备”。其实刘备不仅曾是“公孙瓒”的下属,他们两人还是同学,都曾师从与“卢植”;所不同之处,“公孙瓒”起事虽早,但结果却极其悲惨;而“刘备”出身不好,起事也晚,可结果却是自立“汉中王”。那么问题来了,同是一师之徒,公孙瓒原本实力雄厚,为什么难以逐鹿中原呢?

这个问题得先从“公孙瓒”发迹开始说起。“公孙瓒”出身名门望族,可惜母亲身份卑微,在那个讲究“身份”的年代,纵然“公孙瓒”才华出众,却只能当个“小吏”;好在“公孙瓒”有才华,颜值也高,很快引起了当地“太守”的注意,还把他招为乘龙快婿。按理说“公孙瓒”也算小有成就,总该享乐了吧?公孙瓒虽出生于富贵之家,但并没有沉迷享乐,而是胸怀大志,更加的勤奋学习;于是,公孙瓒拜入名士“卢植”门下继续深造,同窗还有后世的汉中王“刘备”。

后“公孙瓒”再得升迁,可此时“岳父”却蒙冤被擒,准备发配边城;公孙瓒有情有义,心怀“岳父”旧恩,竟乔装为士兵一路保护;汉末朝廷混乱,朝令夕改不足为奇,在途中公孙瓒的“岳父”又被无罪释放。“公孙瓒”一路保护自然又得到了“岳父”的肯定,马上被举为“孝廉”。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觉得“公孙瓒”不过靠着裙带关系而已,并没多大真本事;恰恰相反,一次“公孙瓒”仅率数十骑巡逻边防,谁料正撞见数百“鲜卑”骑兵越过边境,准备抢掠汉朝百姓。

汉末风云,乱的不仅是中原地区,边关同样不稳定;自汉高祖“刘邦”起,汉朝与塞外胡羌的战争就从没断过;再到汉末天下大乱,胡羌等塞外各族早已跃跃欲试,想要趁机蚕食大汉领土。因此“公孙瓒”正碰见外族骑兵越界也不奇怪;但“公孙瓒”临危不惧,在隐秘处对身边的数十人说“如不主动进攻必将被杀”说完带头冲出。“公孙瓒”不过数十人而已,但敌方却有数百人;这一战“公孙瓒”杀的天昏地暗,一人就杀伤数十敌兵。鲜卑骑兵虽人多势众,但还是被“公孙瓒”的勇武吓到,纷纷败退而去,从此再不敢轻易越界。

“公孙瓒”这一战自己也损失惨重,但勇武的表现还是得到了朝廷的肯定,马上封为“涿县县令”;这官位虽小,却是“公孙瓒”成为一方诸侯的开始。没过多久,边境又发生了“韩遂”叛乱,朝廷兵力捉襟见肘,只得要求小小县令“公孙瓒”前去平叛。行军路上,“公孙瓒”竟然又碰到了“张纯”联合外族乌桓作乱;“公孙瓒”再显神威,仅以三千兵力大败“张纯”;“公孙瓒”讨贼有功,再获封赏,至此真正拥有了兵权。

“公孙瓒”至此拥兵自重,此后数年一直与塞外胡羌等外族进行着殊死搏斗;在边塞数年中,“公孙瓒”常与外族争斗,也起到了“练兵”的作用。尤其是“白马义从”威震边关,《后汉书》记载“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这只是说“公孙瓒”作战神勇,书中还有记载“乌桓乃画作瓒形,驰马射之,中者辄呼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这里才真正描诉了“公孙瓒”的实力;也是在此时,“公孙瓒”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大,虽是北方边疆,但实力却在众诸侯中首屈一指。

也正是“公孙瓒”势力越来越大,朝廷为了压制他的发展竟派一个叫“刘虞”的人接管“幽州”;古语有云“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睡?”公孙瓒也是如此,为了与“刘虞”争功,两人终于撕破脸皮,结下了仇怨。正此时,中原风云再起,青州“黄巾军”数十万攻城略地,“公孙瓒”也参与到了保卫皇权的行列中;尤其是“公孙瓒”仅率两万兵马怒斩“黄巾军”三万首级,一举将他推上了“英雄”的宝座。此后“公孙瓒”再接再厉,又歼敌数万,并俘虏了七万余人;至此“公孙瓒”割据一方的地位得以巩固,对外胡羌不敢入,对内众诸侯皆俯首仰视。

作为一方“雄主”的公孙瓒正式组建了自己的政治系统,任命严纲为“冀州牧”,田楷为“青州牧”,单经为“兖州牧”,“郡守县令”正是同窗好友“刘备”。可惜风生水起的“公孙瓒”此时也出现了骄傲心理,并与“袁绍”起了冲突;“公孙瓒”的实力在当时来说本强于袁绍,可在“界桥之战”中,公孙瓒太过轻敌,先以一万“白马义从”冲阵。结果袁绍帐下大将“麴义”先以不足千人的步兵诱敌,待“白马义从”走近后万箭齐发,步兵随即冲出乱砍马腿;只可惜威震华夏的“白马义从”在此战中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而“公孙瓒”也在此战中元气大伤。

“公孙瓒”虽在此战中损失惨重,但根基还算稳固,差不多和“袁绍”形成了势均力敌的局面。此战后“公孙瓒”集中力量攻打仇人“刘虞”的幽州,并大获全胜;可“公孙瓒”又犯了老毛病,自以为拥有了“幽州”就成了雄霸一方的头号人物,变得日益骄矜,开始大肆搜刮民间百姓,搞得民怨四起;民怨一起势必叛乱不断,“公孙瓒”在此时仍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变得更为暴戾,《三国志》记载“瓒遂骄矜,记过忘善,多所贼害”。

“公孙瓒”从此沉迷于骄矜之中,殊不知宿敌“袁绍”正在抓紧时间发展势力;还不等“袁绍”来攻,“公孙瓒”就先碰上了鲜卑、乌丸等外族的入侵。往日神勇的公孙瓒没有了“白马义从”的帮助,攻击力也下降了不少,与外族一战中竟落得大败;后“公孙瓒”接连与外族联军交战,结果却是屡战屡败。狼狈不堪的“公孙瓒”最后逃到了“易京”,开始大肆构筑防御工事,并建起一座高楼,内囤粮草三百万斛,准备长期坚守。

堡垒虽坚不可摧,但“公孙瓒”毕竟失去了往日的威武,性格也开始变得喜怒无常,史书记载“(高楼)以铁为门,斥去左右,令男七岁不得入,只与妻妾居与内;瓒又疏远宾客,身侧无一人可信。”本来公孙瓒变得暴戾之后就已经失了人心,这么一来,往日的重要谋臣,将领也开始渐渐离开;直到袁绍抓住机会来攻,原属于“公孙瓒”的地盘纷纷遭到攻击。此时有危城前来求救,“公孙瓒”拒不发兵也就罢了,竟然说“救一人,那以后众人都会只等救兵而不肯力战。”此言一出,“公孙瓒”的败局已定。

话不累诉,袁绍最终攻到“公孙瓒”的高楼之下,后掘地入城;“公孙瓒”自知败局已定,竟然在楼中先杀妻儿,后引火自焚,陈寿评曰“公孙瓒保京,坐待夷灭。”后世多言其“善为将,不善为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梅... 引言 每一位从清华园走出的学子,心中都会有一个儒雅的身影。这便是他们心中“永远的校长”梅贻琦。 一提...
1940年,陈嘉庚的“西行漫记... 1940年,全面抗战进入第四年。陈嘉庚带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慰劳考察,时长达9个月,足迹...
原创 刘...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这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自己的丈夫从...
4200年前 先民就“开”上了... 双轮车辙印 鸟瞰平粮台遗址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张弋/文 受访者供图 淮阳平粮台遗址曾入选201...
原创 宋... 文I 唐哲 编辑I 唐哲 起用王安石 宋代神宗时期是一个大改革的时代, 宋神宗即位时,宋朝已有百余年...
原创 明... 在明末有这样一个人他制定了“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等战略构想,使明军能在辽东对抗后金精骑。他在...
原创 冈... 冈村宁次、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并称为日本“三羽乌”,当这三只乌鸦振翅高飞时,却给东方带来的巨大的灾难...
原创 唐... 姚崇是唐朝著名政治家,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是唐朝四大贤相之一。 姚崇年轻的时...
原创 原... 清朝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说起来整个国家谁的权力地位最大,那想必就是要提到皇帝了,可这个将近三百...
原创 日... 你敢相信吗?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竟然隐瞒世界76年,当年宣布投降并非出于本意,也不是因为美国的两颗原...
原创 满... 如果一人手摇白纸扇,身穿黄马褂,背后留着一条乌黑发亮的大辫子,你会不会觉得这是清宫戏?当然,如果出现...
原创 南... 【历史】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发展,其实跟人一样,那也是需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也就是说要有肥沃的土地...
原创 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部门就一直在安排着尽快为在战争中牺牲的同志寻求一处极好的栖身之地。 上级强调,...
原创 皇... 皇位传承一直以来都是历朝历代统治阶级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统治阶级自身的统治能否延续,还关...
原创 刘... 民国时期,盘踞山东的军阀,除了张宗昌、韩复榘,还有一个号称“胶东王”的中号军阀刘珍年。 出道东北,...
原创 晚... #头条创作挑战赛# 作为我国漫长而广阔的历史长河中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史料与...
原创 朔... 中国讲谋略,西方讲技术。 在全球化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美西方传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浸淫商业,对契约精...
原创 西... #历史开讲# 西汉王朝初立时,毫无礼仪可言。大臣们见了刘邦,举止十分随便。皇宫举行宴会,也如同集市,...
原创 清... 1889甲午海战之前,朝野上下对日本的态度颇为复杂。咸丰十年(1860)恭亲王在英法联军的教训中, ...
原创 如...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是一个割据分裂的时代,各个诸侯国之间争夺天下。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位伟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