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大明开国功勋。他的主要功绩在于,为朱元璋的南征北战提供稳定的后勤保障,为朱元璋的策略制定出谋划策。李善长是萧何式的人物,是维稳社稷之臣。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被封左丞,位极人臣。然而,登高易跌重,在他时年七十七岁之时,满门被朱元璋处死,令人大惑不解。
李善长是安徽定远人,喜读书,有谋略,擅于处理纷繁复杂的事情。朱元璋平定滁州时,李善长前往迎接拜见。朱元璋曾问李善长道:“天下之乱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呢?”。李善长答曰:“秦末战乱之时,汉高祖从普通百姓中崛起。他生性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胡乱杀人,五年成就了帝王的基业。现在元朝纲常已经混乱,国家四分五裂。倘若效法汉高祖,天下便可轻易平定!”。朱元璋很高兴,因为英雄所见略同,有如此超凡之人投奔,他更觉喜出望外。
李善长处事稳重有章法,渐渐得到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声威日盛,慕名前来者不绝,朱元璋就派李善长识人断物,量才而用。郭子兴因听信流言而怀疑朱元璋,李善长从中疏导,郭子兴才释怀。郭子兴见李善长如此能干,便想拉拢他辅助自己,但李善长忠贞不二,坚决谢绝!
朱元璋时常南征北战,李善长就被他派驻到大后方,供应军需和保卫大本营。李善长不但擅于治国理政,军事才能也不一般。一次,李善长又被派留守大本营,留下的兵力又少又弱,这时元军得到消息进行偷袭,李善长凭借有利位置埋伏反击,打了元军一个措手不及。朱元璋攻下了城池,李善长来维稳,他张榜明纪,恩威并施,使得明军成为一支军纪严明的队伍,甚得民心!
朱元璋即帝位后,李善长被任命为左丞相,封为韩国公。李善长身居高位,越发游刃有余,处理繁杂的政务总能准确把握主要矛盾。因其功高,朱元璋授予其丹书铁券,可免两死。然而,即使如此,李善长依然被朱元璋所杀。他的免死金牌为什么没有生效呢?
李存义是李善长的弟弟。胡惟庸企图谋反,派李存义暗地里劝说李善长一起举事,李善长呵斥了李存义。后来李存义再次劝说,李善长只留下一句:“你们好自为之”。李善长没有明确拒绝,没有明确应允,更没有向朱元璋举报,这成为朱元璋怀疑他谋反的最好说辞。公元1390年,李善长已七十七岁,朱元璋将这位元老重臣及他的家眷一并处死,罪名“谋逆”。李善长原本想要拿出丹书铁券抵死罪,却不曾想,这铁券是有使用说明的,那就是“谋逆不赦”,也就是说谋逆罪无法使用。免死金牌的最终解释权归朱元璋所有。
不得不说,兔死狗烹的历史剧在任何时候都在上演,然而,像李善长这样位极人臣且年逾古稀的大臣被杀,还是比较罕见的。李善长的功绩,配得上大明总理的称号,他是维稳社稷之人,朱元璋能安心征战,是因为有李善长在守卫大后方。李善长是否谋反,未有定论,但遇上创业之君的朱元璋,那他的行为与谋反无异,如果遇到的是守成之君朱瞻基,或许就会被宽大处理。究竟李善长是否有冤屈,真相已被尘封在历史的尘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