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秦朝末年,楚汉战争刘邦最终获胜,建立了大汉王朝。在楚汉战争之前之中之后,有一个人物非常重要,那就是韩信。
韩信这个人,如果按照正常的晋升方式,估计等大汉王朝建立之后最多也只能是个裨将。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刘邦阵营当中出现了一个是伯乐,那就是萧何。
要说这萧何,打仗的本事肯定一般了,但是在运筹帷幄粮草这块确实本领不错,与刘邦的关系也是十分深厚。
刘邦能登上历史舞台,在于他顺应了时代潮流,与项羽等人共同尊奉假楚王,奉诏伐罪。项羽正面钳制了秦军的主力,刘邦趁机先入关中,不论过程如此,这刘邦获得了关中王的资格。为此,他经历了鸿门宴差点交代了性命。
项羽势大,各方诸侯都听命于他,他要做诸王之上的霸王,类似历史上的春秋五霸的角色。刘邦获得封地在西南边陲,按理来说一旦就任,再也无法图谋关中了。
然而,在这个危难的时刻,萧何犯颜直谏、力主韩信为大将军。这是一个空前绝后的任命,要知道,即便当今空降个一把手之类的,也必然要考察相当的资历与背景,而韩信,在此之前只不过是一个下层的士兵、基层的小官。韩信的举荐人除了萧何之外,没有更多的人了解他,所以也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举荐他。
这比后世的水镜先生举荐名声在外的诸葛卧龙难度更大。因为诸葛卧龙是名士群体的集体举荐,当时的社会风气也崇尚名士举荐。尽管在正式出山之前诸葛卧龙没有任何实战案例,但是对于刘备来说,聊胜于无。
韩信成为汉军的大将军,这是一次大胆的任用,尽管刘邦本人可能也有所怀疑,可是他最终还是接受了萧何的举荐,反映了他超出一般人的气魄。
事实证明,韩信当了汉军大将军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决断,从此汉军打仗开始走向真正意义的谋略制胜的军事战役,而与此相反的,以勇冠三军例行勇战的项羽集团开始走向下坡路。
刘邦、项羽这种身份对等的战争当中,刘邦总是那个刘跑跑,这是非常无奈的事情,因为正面硬钢打不过。与此同时,韩信迅速剪除了被分封的诸王,包括魏王、代王、赵王、齐王等等。这个时候,刘邦、项羽才发现他们之间的闹腾只不过是一个玩笑,真正决定命运的还是韩信。
以当时韩信的实力,他侧重谁谁就会取得胜利,他中立,天下就会三分。在这种情况下,他依旧选择了刘邦,最终完成了他的军事使命。
我讲韩信的故事,并非止步于韩信故事本身,而是感叹当今用人不及古人的智慧,更没有古人的气魄。
很多年前,某个创业的朋友还活着的时候,我研究了他的项目很久,认为存在必须要变革的地方,否则可能会陷入泥潭当中。然而对方宁可相信一个九十年代有一些成功案例的人,也不愿意相信我这个呕心沥血研究的人。最终,我也只能表示非常遗憾。
在这个事件之前的很多年,我也曾经给某朋友建言过,应该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提前开启市场布局和用户习惯培养。但是依旧没有得到相信,一方面是因为前面没有可以参考的案例,另外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过去没有操盘的案例。
后来在一家单位默默无闻的研究与实践,我发现很多事情应该事前就可以知道运作后的结果,然而,实践主义者们认为没有去做就不清楚,必须通过试错的方式来发现。我默默总结,默默创作,默默的设计与思考,本来以为这些东西至少能帮助其他从0到1的平台。
但是,我发现,他们依旧是属于那种在茫然当中试错的群体,本来就不占据竞争优势却依旧模仿人家的形式,凡事搞的不伦不类,由叫声最响亮的人搞形式主义的路线。
后来,我发现我不能只当一个小角色了,几乎所有的平台都是一样的,他们是在茫然当中试错着前进的,他们不可能听取一个小角色的意见,更不可能大用一个小角色,破格提拔到操盘的位置。我毅然退出了。
尽管2022年一路走来,我依旧没有发现具有格局的平台,很多HR依旧停留在你的简历漂亮不漂亮的层次,很多老板停留在环境不好不敢动弹的状态当中,一谈到体系化对方就陷入认知上的混乱,一谈到用户对方就陷入割韭菜的条件反射当中,对于一件事能够触发到相隔好几层的结果难以理解,并且认为不可能。或许,当今时代没有楚汉战争,也或许在新经济的竞争当中,我尚未能够识别谁才是最后的黑马,但是我依旧相信,感召的力量会寻找到感召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