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期,刘邦当了皇帝后,开始大封诸侯、王爷,这些王爷大多是在夺取江山过程中立过汗马功劳的有功之臣,封个王爷似乎也无不妥。
后来在治理江山的过程中刘邦发现异姓王爷似乎太多了,有点不妥,毕竟自己渐渐的老去,而后世之君未必能管得住那些异姓王爷,那些异姓王对刘家江山的潜在危害实在是有点大。
于是刘邦就在自己退位前想办法把那些异姓王爷统统都消灭掉了,并定下规矩以后王爷只能从刘家皇族中产生,如果异姓大臣想称王,天下可以群起而攻之。
但是,后来刘家诸侯王越来越多,他们抱团,势力越来越大,成了尾大不掉之势,朝廷已经很难再对他们发号施令了。
于是,刘邦儿子的孙子----汉景帝在晁错等人的建议下,下达了“削藩令”。
这削藩令其实就是要削弱各地藩王的势力,逐渐废除藩王,把号令归还于朝廷。
诸侯王肯定不情愿啊,有些诸侯王一合计直接反了,这就是著名的“吴楚之乱”。
汉景帝派周亚夫镇压,才勉强保住了皇位,显然,“削藩”这条路太危险了走不通。
“削藩令”就这样搁置了下来,汉景帝带着遗憾驾崩了。
各地诸侯王对朝廷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
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继位,手下有位能臣叫主父偃给汉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来达到削弱藩王势力的目的。
这“推恩令”就是皇上颁布了一道圣旨要向刘家的各位王子王孙推行恩典。
具体就是由各位藩王将自己领地内的土地、钱财、百姓等公平、平均的分给所有儿子,儿子再分给儿子,一改之前一直分给嫡长子的做法。
这招简直太狠了,绝对的顶级阳谋,看似道理都对,藩王的孩子、孙子们都非常支持,但各位藩王心里极其不情愿,这等于要他们的命啊,把自己的权利钱财分散给儿子孙子,但是他们又找不出有反对的理由。
如果哪位藩王敢反对不执行,这就等于和朝廷作对,自己的子孙也会和他对着干。
藩王们明知道这就是侄子刘彻给他们挖的坑,却不得不往这个坑里跳。
就这样,汉武帝毫不动干戈的削弱了各地藩王对朝廷的威胁,解决了“尾大不掉之势”,将权利集中在朝廷。
妙,实在是太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