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封赏,为什么萧何的领地最多,而张良只有一个小小的留侯,到最后,为什么萧何还要杀韩信?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变故吗?
那就先从韩信说起吧。韩信原来是被刘邦封了齐王的,但韩信这是自己从刘邦手中争取得来的。
当初,韩信在占领了原本齐国的领地之后,对刘邦说:“王上,齐国的领地刚刚被我占领,但是民心还不稳定,要不,您先封我为代理齐王,先让我来稳定齐地,让你安心。”刘邦闻言差点杀了韩信的使者,最后,被张良、陈平阻止。张良说:“现在韩信很重要,楚汉战争的成败取决于韩信,他帮助你,你解决项羽,他帮助项羽,你就会被项羽解决。何必因小失大呢?”
陈平又道:“张良说得对,韩信不过是个势利小人,只要你答应他的需要,他得到了满足,他自然会帮你解决项羽。消灭项羽后,你再处理韩信,还不简单吗?”
刘邦是个什么样的人?听了刘邦马上就变了一副笑脸,对韩信的使者说道:“当个代理的王,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当个真正的齐王。”于是便让张良带着圣旨,与使者一同前往齐地,让齐王韩信变得顺理成章!
也因此,韩信的知名度远大于萧何、张良。
接下来说说萧何。萧何是沛县集团的首领,这些人都是跟着刘邦从沛县起义的一群老人,而这些人也自然而然组成了一个利益集团,萧何作为老大,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不把他拉起来做头,那么谁有资格?
更何况,萧何的声望也足以胜任,在楚汉争霸时期,刘邦将自己的后方全部交给了萧何,萧何拥有先斩后奏的权利。刘邦负责前线作战,后方则完全交给萧何,萧何负责辅佐太子,处理关中一切军政大事。
萧何的势力到了什么地步呢?关中的很多大事,如果有时间上报,刘邦同意后就会执行。萧何为了支援刘邦,兵力不够,萧何不仅自己出钱还出人,萧何的人都被派到前线,萧何家族的人功劳仅次于刘邦的外戚吕氏家族,排在第二位,是刘邦那时候最大的帮助。
萧何这样做,自然是听了谋士的建议,刘邦多次派人关怀萧何,萧何为免祸患,听从谋士的建议让族人全部进入汉军的前锋行列,并且只有这样做,刘邦才能信任他。
在天下平定之后,刘邦论功行赏。但大家都在争论自己的功劳有多大,吵了半天也没有结果。而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封萧何为酂侯,封号也是最多。
因此,萧何也逐渐成为了在当时的汉朝,权利最大的人(除了刘邦)。甚至都能提着宝剑进宫,在刘邦面前坐上一席。这的待遇是否让你想到了人,也曾和萧何一样,提剑上朝。他便是后来东汉末期,汉朝的丞相曹操,也很巧曹操和萧何都在丞相的位置上,而他也只是在追随萧何的脚步罢了。
最后再简单的说一下张良。张良出身韩国贵族,祖上五代都在韩国担任过丞相,如果秦国不灭六国,张良恐怕还是韩国丞相的最佳人选。然而,没有如果,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张良就成了落魄的贵公子。
在遇到刘邦之前,张良并不出名,也没有什么赫赫战绩。在韩王麾下时,张良带兵作战的能力很一般,经常被秦军追打。直到遇到刘邦,张良的才华才逐渐显露出来。他说:“我和别人讲兵法,别人听不懂,只有沛公能听懂我的策略。”
在刘邦平定天下后,刘邦问他想要什么封地时,张良说:“我的心愿是灭秦,如今我的心愿已经实现,我的一生的愿望也已达成,不敢向陛下索取任何东西,以及赏赐。那时候我们在留县初见,不如,陛下你就把留县封给我就行了。”
这可能就是张良的要求,也是他智慧的选择。
那么后来,为什么萧何要杀韩信呢?而张良躲过了这一劫呢?
先说下张良,因为之前他的选择,所以张良并没有被后来的刘邦和吕后放在眼里,而只有齐王韩信成了众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汉朝十年,刘邦结束了
平陈豨之战
。韩信自称有病,但暗中却派人联络陈氏,企图谋反。吕后听之后于是和萧何商量对策。
毕竟萧何有心计,他派人去找韩信,声称陈
豨
被擒获解脱了。萧何劝韩信说:“你虽有病,也要入宫恭喜,免得皇上起疑心。”一向精明的韩信,在听了萧何的建议后,进入了皇宫。
在刚踏进宫门后,就被吕后派遣的是为绑了起来,带到了长乐宫。韩信叹息道:“后悔不采蒯通之计,被妇人童子所骗,这不是天意吗?”于是韩信一家三口被杀。
其实,在吕后告诉萧何韩信要造反的时候,萧何就很吃惊。可还记得萧何月下追回韩信。这导致万一韩信要造反,会让人认为萧何可能是帮凶。所以,当吕后告诉韩信要造反,萧何首先想到的是,吕后是不是要追究他的责任,盘问他。
于是,萧何为了自保,必须向吕后献计献策,绝杀韩信的计谋。这也导致了,最后,韩信死于吕后之后,但却凭借的确实萧何这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