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霍去病会打仗还富有智慧,他的远见卓识影响了太子刘据的多半生
迪丽瓦拉
2025-08-03 10:33:42
0

司马迁笔下,霍去病年轻气盛、胆子大、能打仗、会打仗、运气好、登临翰海,封狼居胥,旷古一见的英雄人物。

但写到最后,司马迁又笔锋一转,说霍去病不体恤士卒,缺少人情味儿,形同一个纨绔子弟。

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这样的人,给人的感觉就是鲁莽自私,没有远见,身上只有一股蛮力,不会细致入微地思考问题。实际上并非如此,霍去病的远见卓识非常了得,并非一般人能比。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给汉武帝上了一封奏疏,主诣意思是,请求汉武帝给他的三个儿子刘闳、刘胥、刘旦封王。

霍去病的言辞非常委婉谦卑,因为,一来往小了说这是汉武帝的家务事,他不应该插手;二来霍去病当时是大司马骠骑将军,职责是征战戍边,奏请皇子封王这样的事情有些“越界”。

这封奏书由霍光呈送给汉武帝。

霍光当时任御史兼尚书令。

大司马臣去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过听,使臣去病待罪行间。宜专边塞之思虑,暴骸中野无以报,乃敢惟他议以干用事者,诚见陛下忧劳天下,哀怜百姓以自忘,亏膳贬乐,损郎员。皇子赖天,能胜衣趋拜,至今无号位师傅官。陛下恭让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职而言。臣窃不胜犬马心,昧死愿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唯陛下幸察。臣去病昧死再拜以闻皇帝陛下。——《史记?三王世家》

汉武帝看过之后对霍光说,此事交给御史处理去吧。

从汉武帝干脆的表态看,他对这件事情并不反对,也没有责怪霍去病的意思,但也没有立刻同意。

随后,霍光将霍去病的奏疏下发到御史,再由丞相庄青翟、御史大夫张汤、太常赵充、大行令李息、太子少傅代理宗正任安等人联名奏请汉武帝为三皇子封王。

汉武帝看过后推让,不准,理由无非是这几个儿子年纪小,又没资格,德行不够等一些推托之语。

几个大臣再奏,汉武帝再推,如此两次。

之后大臣再奏,汉武帝十余天没有回复,于是几位大臣再次奏请。

这回汉武帝很快回应,准奏。

太仆公孙贺闻讯赶紧又补奏了一次。

等公孙贺这把火烧过,几天后汉武帝正式下诏,策封三皇子为诸侯王,其中刘闳为齐王、刘胥为广陵王、刘旦为燕王。

制曰:“立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史记?三王世家》

这件事情纷纷扰扰、沸沸扬扬,历时一个多月,霍去病几人不下五请,汉武帝再三推让,但总算让尘埃落定。

那么霍去病为什么要带这个头呢?

表面上是为三个皇子着想,说他们都长大了,但连个名分也没有,皇帝应该体恤子嗣,不能光为国事及天下百姓操劳云云。

实际上霍去病是出于私心,他与三皇子一点关系都没有,他表面上是为他们揽取好处,实上想尽快将他们扫出京城,以此达到维护太子刘据的地位。

真正与霍去病有关系的是太子刘据。

霍去病是刘据的表哥,刘据的母亲卫子夫与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是亲姐妹。

有了这层关系,霍去病自然会想方设法维护刘据的利益了,何况当时他的地位正处在如日中天的阶段。

再看那些些参与者的身份,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任安既负责宗正事务又是刘据的老师,公孙贺是刘据与霍去病的姨夫,其他那些人都是朝中的骨干大臣。

可能有人会认为霍去病有些反应过度,多此一举,其实一点都不。

刘据出生于公元前128年,当年他的生母卫子夫被册立为皇后,但刘据7岁时才被立为太子。

虽然这件事情看似铁板上钉钉,没跑,实际上卫子夫及整个卫氏家族有多煎熬,只有他们自己内心知道。

其实就在刘据被立太子前后,汉武帝已经宠上了王夫人,当时卫子夫已经是四个孩子的母亲,色衰爱驰成为必然,这对于刘据的地位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母以子贵,子以母荣。

王夫人有多得宠呢?连刘据的舅舅大将军卫青也忍不住去巴结。

有一年,卫青因功得到一千金的赏赐,转而将五百金送给了王夫人的家人。

虽然这件事情受别人点拨,但卫青想示好王夫人是不争的事实。

试想,会不会有朝一日汉武帝想将王夫人的儿子改立为太子?这种可能并不是没有,历史上的先例太多了。

当年汉高祖刘邦就差点换掉太子刘盈,而汉武帝本人正是取代太子刘荣而登上皇位的真实例子。

所以,只要王夫人的儿子多在汉武帝身边呆一天,对刘据就会多一天威胁。

其他皇子同理。

不过,王夫人早早就病逝了,否则刘据真得好好捏把汗了。

卫青在维护刘据地位方面表现的不积极,甚至连明显的举动都没见记载,这可能与他过于保守谨慎的性格有关,但从他内心来说,肯定也支持霍去病的做法,毕竟刘据的荣损关系着整个卫氏家族的前途。

霍去病醉翁之意不在酒,汉武帝心知肚明,但又没有反驳的理由,只能再三推让拖延,最终让几位骨干大臣们的执着把他逼到墙角,所以这才答应下来。

霍去病这招行之有效,因为皇子有了封国就得去就藩,而且没得到武帝准许不能私自回京。这就是刘据死后刘胥、刘旦对太子之位望眼欲穿而始终不能回来争取的原因。

策封三王之后,汉武帝第五个儿子刘髆出生,按照惯例被封为了昌邑王,并到封地就国。

汉武帝六个儿子,长子刘据、次子刘闳、五子刘髆死在他之前;六子弗陵继承皇位,是为昭帝;三子刘旦、四子刘胥一直在打皇位的主意,并最终均因谋逆罪自尽。

刘旦死在昭帝时期,刘胥死在宣帝时期,由此可见皇位之争的激烈漫长程度,同时也见证了霍去病的远见卓识。

毋庸置疑,霍去病的未雨绸缪,对太子刘据的地位稳固产生了很大的帮助。没有了竞争对手,刘据才能高枕无忧地做了31年(前122年~前91年)太子。

汉武帝晚年遇到了钩弋夫人,在生下刘弗陵之后没有封他为王,而太子刘据被孤立陷害,实际上就是围绕刘弗陵展开的。

当时汉武帝不仅没舍得放这个出去,还给他套了一个“尧母子”的光环,这才引得一些居心叵测的人闻风而动,纷纷对刘据下手。

公元前91年,江充、张说、苏文等人借“巫蛊”陷害刘据。刘据起兵反制,结果引来汉武帝派兵剿杀,最终失败逃亡后自杀。

回顾刘据一生,做了31年太子,大部分时间在平静中渡过,没有受过嗣位之争的侵扰,直到最后,汉武帝也没有明确表态要废黜于他。

究其原因,与霍去病那个高瞻远瞩的封皇子为王的举措有直接的关系。

从公元前117年算起,刘据后二十五年的平安,霍去病功不可没。而司马迁能对这件事情不惜笔墨地书写,说明它本身就蕴含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霍去病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身上虽有纨绔子弟的一些影子,但他心思缜密,目光长远,更是一个政治英才。

如果霍去病能够长寿,势必会出将入相,届时或比霍光还要厉害。可惜就在三皇子落实封王不久,他也随之去世了,年仅年24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稻盛和夫:人生就是“今天”这一... 稻盛和夫先生在《活法》里说到:人生就是“今天”这一天的不断积累,就是“此刻”这一刻的不断延续,仅此而...
毛主席曾为几位开国将军改过名字... 伟大的毛主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战略家,文学家,堪称是近代史上第一完人。就是他:领导了中...
原创 “... 前言 一个帝国的衰落,往往开始于一场看似平常的晋升。公元736年,一个笑容可掬的中年人走进了长安城...
原创 霍... 霍去病,一个彪炳史册,光耀千秋的名字,一个史上少有的天纵之才。其用兵灵活,不拘古法,17岁封“冠军侯...
原创 大... 老人们常说沧海桑田,就是说明“沧海”和“桑田”互相的变化之间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也证明了二者之间是...
让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汾河之畔,探寻中华文明密码。11月12日,筹建三年的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从空中鸟瞰,外观呈现一个...
原创 靖... 文 史谭a 编辑 史谭a 前言 金军攻破东京之后,北宋在宋徽宗和宋钦宗的领导下被灭掉了。 北宋政权实...
原创 阿... 神秘而古老的阿房宫,承载了项羽两千多年的悲伤。历史上的阿房宫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阿房宫是秦朝时期一个...
原创 1...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事件和人物都被尘封在岁月的角落里,等待着后人去发掘与理解。今天,我们要聊的是19...
原创 陈... 农民起义运动一直伴随着我国古代封建专制发展度过了很长时间,秦始皇在建立第一个封建专制王朝之后就有陈胜...
原创 荷... 欧洲有凯撒和亚历山大,但欧洲没有出过秦始皇,因此欧洲上千年的历史都乱成了一团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尼德...
原创 台... 梅子|文 世人看待这个世界的原住民,经常会认为他们是生活在传统封闭的原始形态。但150多年前的台湾原...
原创 1... 这是世界自二战结束后最风波涌动的一年,这也是改写世界格局和历史最为举足轻重的一年,这一年飘扬在世界之...
原创 美... 1789年,新宪法终于在汉密尔顿和麦迪逊等人的推动下签署了。 签署之后最重要的就是选总统。美国的第一...
原创 被... 正当明末清初之际,天下大乱,各方势力一时之间纷纷崛起,企图问鼎中原,并且接连称王称霸。除去明朝宗室和...
原创 北... 经历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显德七年,后周诸位将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即位,史称“宋太祖”。北宋王朝建...
原创 这... 士兵是一个国家精神面貌的体现,每个朝代的士兵身上都烙印着时代的印记。看清宫剧的时候,我们经常能看到清...
原创 清... 根据现有的史料,康熙帝的皇室保母主要有三个,其一为朴氏。除朴氏外,康熙帝的另外两个皇室保母分别是瓜尔...
原创 首... 开国少将陈仁洪将军在1948年12担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师师长时,由于当时环境恶劣,敌特分子特别...
原创 1... 其实,林徽因自26岁起,便不幸罹患肺病,这在医学尚不昌明的时代,成为她一生中难以克服的顽疾,直至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