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因为这样的性格让他错失了多少能人异士呢?刘邦的性格就比较知人善用了,那因为这样的性格他收获了多少在项羽那里失意的能人呢?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一下,那些背叛项羽,依附刘邦的能人都有谁?他们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离开的。
第一位是韩信
韩信小的时候家境非常的贫穷,经常出去混吃混喝,被同龄人和同乡所看不起,但他心中有大志向,在秦末时期,韩信就投奔到了项梁门下。虽然也跟着出去南征北战,但并不受重用,一直都扮演着一个不被人知晓的角色,在项梁战死之后,韩信就又归属了项羽,这个时候虽然有了官职,但仍然不得项羽的信任。
但韩信并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他找准机会多次向项羽献祭,但都没有得到重用,久而久之,韩信的那股心劲儿就谢了,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了刘邦这个人,知道他是一个知人善任的明主,就选择了投奔刘邦的麾下。
其实韩信转投到刘邦门下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他在项羽那里,献的计谋并不能被采用,而刘邦并不是一个会打仗的人,而且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听进别人的话去,后来韩信在刘邦那里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还被封为了齐王。
第二个人陈平
陈平和韩信小时候的遭遇是比较像的,他的家境也非常的贫寒,但陈平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他抓住一切机会去学习知识,还经常出去游学,在秦末时期,陈平先是离开家,投奔魏咎,在魏咎死后才转投项羽门下。
其实陈平在项羽那里是得到了重用,只不过在一场战役当中他失败了,他害怕项羽会迁怒于他,所以才在魏无知的推荐下去投奔刘邦。通过陈平的背叛,其实能看出一件事情,就是项羽这个人的心是比较小的,他并没有容忍之量,也不能允许别人失败,如果他稍微善良一点的话,陈平也不会因为害怕被杀转投刘邦。
第三个人郑昌
郑昌的起点是非常高的,在刘邦反攻关中的时候,郑昌就被封为了韩王,项羽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郑昌能够堵住刘邦前进的道路。但奈何也没有成功,郑昌被打败以后就投奔了刘邦。
说句实在话,郑昌的背叛和项羽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是因为他打了败仗,没有办法不投降,因为形势摆在了那里,他只能这样去做。
第四个人王英布
王英布最早是在骊山,在秦末大乱的时候,他带领一些人成为了山贼。后来因为一些机遇又成为了县令的女婿。本应该过着幸福生活的他,却在项梁渡过淮河的时候选择了前去投奔他。
因为王英布的骁勇善战,他在项梁的心中地位还是比较高的,但后来在项羽夺兵权的时候,王英布就顺势到了项羽的门下。项羽在分天下的时候,王英布的位置也是比较高的,他被封为了九江王。
但王英部这个人比较多疑,他看到了项羽的为人做事,就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怀疑,后来在刘邦西逃的时候,他找到了机会,就归顺了刘邦。
面对着王英布得离开,项羽是非常生气的,但又无可奈何,其实王英布的远离也能够理解,因为他比较了解项羽的性格,知道自己以后的路比较难走,就选择了一个比较平坦的大道。
说实在的,面对上面说的这4个人,有三个人都是因为项羽的性格选择投奔刘邦,由此可见项羽这个人的心性真的是坏到了一定的地步,要不然的话也不会有这些人去选择背叛他,离开他,而刘邦却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人,他的美名也传播的比较远,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些郁郁不得志的人去投奔他。
其实在历史上除了这4个人以外,还有很多人背叛了项羽去投奔刘邦,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因为项羽的疑心病比较重,还有就是项羽本身就是一个能打仗的人,在创业的时期,项羽并不需要过多的采纳别人的意见,他一个人就是可以的,这样也让那些心怀大志的人在项羽这里找不到位置。这也是那些人离开项羽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