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于 2024 年 11 月 4 日下午莅临湖北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这一行动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古代简牍珍贵无比,是我国信史的关键实物佐证,必须善加保护、深入研究,同时要持续通过考古发掘为国家历史增添确凿依据。
简牍,作为古代书写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秦汉时期的简牍,更是见证了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辉煌历程,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价值。它们犹如一座沉睡的文化宝库,等待着我们去开启、去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简牍保护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善加保护简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简牍历经岁月沧桑,质地脆弱,极易受损。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严谨的保护措施,为其营造适宜的保存环境,延缓其老化过程。同时,要加强对简牍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执行,严厉打击非法盗掘、贩卖简牍等行为,确保这些珍贵文物免受破坏。
做好简牍研究工作,意义深远而重大。深入研究简牍内容,有助于我们还原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的真实面貌。从简牍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行政管理体制、法律制度、商业活动、教育文化水平以及民间生活百态。这不仅能填补历史研究的空白,还能纠正以往研究中的偏差与误解,使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更加准确、全面、深入。
通过考古发掘获取更多简牍等文物,是丰富国家历史佐证材料的重要途径。考古工作者应秉持科学、严谨、负责的态度,精心规划、有序开展发掘工作,确保文物出土时的安全与完整性。同时,要注重考古发掘与历史研究的紧密结合,让考古成果及时转化为学术研究成果,为国家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秦汉简牍的关注,不仅仅局限于文物本身,更体现了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保护和研究简牍等历史文物,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全力做好简牍保护研究工作。让这些古老的简牍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化纽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秦汉简牍等历史文化遗产必将得到妥善保护与深入研究,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