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臣择主而事。”如果说皇帝就是天下的主人,那么有贤才的良将可是顶天立地的柱子,虽然不起眼,但是却能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此聪明的君主总是不停地寻找贤才,而昏庸的君主只能把身边有才能的人越推越远。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看到有很多人想要拉拢天下贤才,比如刘备为了诸葛亮三顾茅庐,但是同样也会有忿不平,认为自己有才能却不得赏识,为此接连跳槽,但是最后的结局却并不如意。
杀害猛将
三国之中涌现出不少猛将,在我们的印象中,曹操手下的徐晃算是比较厉害的,但是英雄的结局并不是多么美好,而是略微凄惨,他是死于名不见经传的小将手中,这个小将就是孟达。
孟达的名声并不起眼,甚至远不如徐晃,但是在司马懿追击孟达的时候,徐晃自告奋勇,决定好好表现一下,结果令徐晃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表现就是送人头。
据《三国演义》中记载,徐晃连人带马来到战壕旁边,高声大喊孟达投降,结果孟达回头一箭,正中徐晃的头颅,最终曹操手下的猛将就以这种方式草草结束自己的一生。
见状我们不禁大吃一惊,徐晃可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和赵云、关羽、张飞等叫上名字的大将打过仗,还能全身而退,由此可见徐晃的能力也是很强的,但是他却丧命在无名小卒的手里,难道孟达是个低调的大人物?
跳槽的经历
其实这个孟达并不是出名的人物,反而是被诸葛亮和刘备嫌弃的一员大将,早期孟达是在刘璋的手下当官,但是他觉得在刘璋手下没有未来发展,这个时候就遇到了刘备,为此孟达跳槽到了刘备的战营中。
和孟达一起来的人也有很多,但是其他人全部官途升迁,唯有孟达一人原地踏步,所以他难免有些不平,对此非常急切的想要通过一场战争证明自己的能力。
结果在这种心情下,孟达自然是战败的,其实刘备和诸葛亮也看出来了,他这么急切立功的原因,不过他们也明白孟达的能力,不能委以重任,所以决定让孟达前往汉中作战,受到重用的孟达一时忘乎所以。
结果把诸葛亮的姐夫杀害了,孟达自然清楚自己干的蠢事,为此准备跳槽到曹操阵营下,但是毕竟是外来者,大家对孟达肯定心怀戒备,所以孟达在曹操的阵营过得也不好。
孟达其实在跳槽到曹操这里之前,就跑到了刘丰的地盘,后来关羽求救,孟达自然记恨着自己曾经在刘备和诸葛亮身边受到的屈辱,为此孟达不让出兵救助,为此这也是跳槽到曹操阵营的原因。
毕竟在刘备那里,孟达一下就得罪了两个大人物,一个诸葛亮一个刘备,孟达自然混不下去了。
最后的结局
在曹操阵营的这段尴尬期并没有结束,自己一个人孤立无援,这个时候诸葛亮抛出橄榄枝,孟达见状自然是感激的涕泗横流,没想到自己把诸葛亮的姐夫杀害了,诸葛亮还能不计前嫌,任用自己。
于是孟达准备收拾收拾跑路,结果没想到司马懿看透了孟达的心思,决定铲除孟达,这个时候徐晃自告奋勇,甚至还张扬叫嚣,孟达愤怒之下直接射死徐晃。
为此可能会有人不理解,愤怒值就这么厉害吗?其实并不是的,如果单纯交手,孟达可不是徐晃的对手,能够成功杀害徐晃还是偷袭呢。
而且徐晃有点自大,认为自己能力很强,看不起孟达,结果没想到自大反而伤害了他,关键时刻战马也没有用,导致他直接冲到孟达城墙下,这不明显的自投罗网嘛!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罗贯中故意的,因为真正的历史中徐晃寿终正寝,可没有被别人杀害,罗贯中毕竟是写小说的,所以难免根据自己的主观安排。
最后孟达也是死在了司马懿的手中,虽然我们看着感慨,但是不要忘了,真正的徐晃并没有死的这么草率,而是很合理的自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