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是怀才不遇被贬谪?真相:他被新旧政治集团,都视为眼中钉
迪丽瓦拉
2024-11-02 18:11:12
0

原标题:贾谊是怀才不遇被贬谪?真相:他被新旧政治集团,都视为眼中钉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贾谊的列侯之国策和侯国迁移策的实行,遭到了列侯们的强烈抵抗。

一、诸侯之国策的反响

据《汉书》卷四文帝纪,三年十一月,文帝下诏曰:

“前日诏遣列侯之国,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可知,自文帝二年十月发布列侯之国诏以来已一年有余,在京之列侯们并未离去,文帝不得不发布第二道诏书催促他们离京,并将丞相周勃解任令其带头之国。

侯国迁移策,其执行也并不顺利,据《汉书》卷四十四淮南王传,薄昭致刘长书曰:“皇帝初即位,易侯邑在淮南者,大王不肯。”可知其至少是遭到了诸侯国王的抵制的。

周勃于文帝三年十二月被解任,离开京城长安回到自己的封国绛,想来,其他列侯,有周勃之例在前,也不得不怏怏离京之国,远赴他乡。列侯之国令,在整个文帝期间,一直施行,直到景帝后二年方才解除。

另一方面,文帝以优惠的条件补偿各诸侯王,也使侯国迁移策得以实现。上引薄昭致刘长书又曰:“皇帝卒易之,使大王得三县之实,甚厚。“

就是讲通过迁徙在淮南国内的侯国到汉郡一事,淮南国得到了三个县的实惠。在当时之一百四十以上的侯国中,可以肯定被迁移过的,至少有马王堆墓主轪侯之封国轪国,汉代第一任丞相萧何之封国鄼国,其他分布于诸侯王国中的侯国,当也都被迁移了。

二、贾谊的起用与贬谪

贾谊的建策,加强了汉朝的宫廷皇权,使文帝有意重用贾谊。然而,贾谊的建策,严重地损害了汉初军功受益阶层的利益,贾谊自身也成了汉初军功受益阶层的攻击对象。

据《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

“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也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太傅。”

攻击贾谊之人,绛即为绛侯周勃,灌即为颍阴侯灌婴,东阳侯即为大将军张相如。冯敬,秦将冯无择子,先为魏王魏豹将,汉二年韩信破魏时,降汉为汉将,文帝时先任典客,后为御史大夫。以上四人,皆为汉初军功受益阶层之代表人物,史书列举四人之名,不过以此概括功臣列侯而已。

同一事,《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曰:“而大臣绛灌之属害之,故其议遂寝。"就是以更为通行的绛灌一语指代高帝之功臣列侯们的。贾谊离开长安,到僻远的长沙国就任王国相事,在文帝三年。从此以后,贾谊就离开了汉朝中央,被政治流放。

自司马迁合屈原贾生为一传,寓以被谗受之意以来,世人多悲贾谊之被谪为不遇于世。班固在贾谊传赞语中引刘向语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多现感情色彩。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著有《贾谊论》一文,他在文中论及贾谊之被谪说: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不能用汉文也。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也已难矣。“

他认为贾谊在政治上不得意的原因,在于其在人事上不能调和新旧,举事过于急切。苏东坡之议,据史实而发,已有鞭辟入里之感,然仍未能切中。

三、贾谊贬谪的深层次原因

在文帝初年的政局中,高帝功臣们为旧,东坡固然不误,然而,代国旧臣为新,贾谊不但为旧所恨,也不为新所喜,这一点东坡却没有看到。

文帝初年的汉朝政局,乃是汉朝宫廷、汉朝政府和诸侯王国三者之间的微妙平衡。文帝以代王入继,依靠代国旧臣重建了汉朝宫廷,其即位之初,政治上的最大课题就是内以宫廷为本,外引诸侯王国为援,抑制势力过于强大的汉初军功受益阶层,求得政治平衡和政权的安定。

贾谊既非汉初军功受益阶层出身,又非代国旧臣,他之仕文帝,出于吴公的推荐,吴公为当时新兴的法吏集团的代表人物,刚刚由河南守升任廷尉,与新旧两大政治集团并无特殊的渊源关系。

贾谊之得幸于文帝,乃是由于其卓越的政见和才能为文帝所赏识,他力求加强皇权的方策也切合了文帝宫廷的利益。关于贾谊和文帝宫廷之核心的代国旧臣的关系,史无明载。然而,从薄昭、宋昌、张武等代国旧臣的形迹来看,多是谨慎而敬畏高帝功臣的人,贾谊年少气盛,在文帝立脚未稳时,激进地主张大规模改制,想采是很难得到他们的支持而很易引起反感的。

《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说:“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年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

涉世未深,已是锋芒毕露,贾谊在其上疏中也累累攻击主张“毋动”,“毋为”者,这些人皆是文帝身边的“进计者”,他们立论制策慎重而保守,追求政治安定。

想来,在这些和贾谊不太融洽的人当中,就包括了代国旧臣们。正因为此,贾谊在人事渊源上孤立于新旧两大主流政治集团外,行事既遭汉初军功受益阶层所恨,又无法得到代国旧臣的支持,仅以文帝个人的赏识,是无法立足于汉朝中央政治中的。

贾谊出长安之长沙国就任王国相,事在文帝三年。周勃罢相领列侯之国事,也在文帝三年。想来,这两件事同时发生并非偶然。文帝在第二次强遣列侯之国的同时,流谪列侯之国策之发案者于远方他国,反应出当时长安政治形势的微妙。极有可能,列侯之国策引起了文帝宫廷和汉初军功受益阶层间的政治紧张,二者相持不下,形成政治僵局,政令无法推行。

在这种情形下,文帝宫廷抛出贾谊,流谪长沙,同时,也解任周勃,遣之绛国。由此,政治僵局打开,宫廷和政府间的紧张缓和,政治危机渡过。也就是说,贾谊之流谪,是被当时的政治局势,特别是宫廷(新)和政府(旧)间的对立所决定的。

这种新旧对立的政治格局只要存在,贾谊之议可听,其策可行,其人难用的命运就很难改变。贾谊在长沙国相任上四年,文帝六年,又被召回长安,在未央宫与文帝有长夜前席之谈。

谈话既罢,文帝感叹曰:“吾久不见贾,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然而,文帝仍然无法将贾谊留在长安,乃拜贾谊为少子梁怀王太傅,不时遣使问以国事。文帝十一年,梁怀王坠马而死,次年,贾谊死于忧伤中,年仅三十三。

苏东坡总结贾谊之一生,评论贾谊其人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东坡为文学家,长于从个人才识生发议论,可谓慧识卓见,然而,他于时势新旧之分析,则得一失一,不能不待史家来索隐发明。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魏忠贤臭名昭著,为何在三年得势... 魏忠贤臭名昭著,为何在三年得势期却能帮助大明压制皇太极? 先说结论:当然压着打说不上,但总体来说,大...
原创 他... 作为封建时代的畸形产物,太监没有人权没有尊严,他们服侍那些贵族,每天都要看脸色行事,一个不小心可能就...
原创 日... 引言 吴音娇软带儿痴,无限闲愁总未知。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薄命佳人》 古时候女子社...
原创 大... 人生的路很长,但决定你命运的,就是关键那几步,走好了人生便会一帆风顺,走不好磕磕绊绊一生不舒坦。 人...
金庸:为什么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 作者简介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武侠小...
原创 美... 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从贸易到科技,从人权到台湾,从南海到香港,几乎没有一个领域不发生摩擦...
解放军有多少个山头? 上世纪七十年代,毛主席在见到陈士榘时,笑着打趣了一句:“要说山头,我们还是一个山头的哩,都是井冈山的...
原创 “... 清朝末年,因为清政府无能导致国人被列强践踏,因此后世人对晚清的腐败非常痛恨。 溥仪作为满清最后一个皇...
诗歌背后是活泼泼的生命 如果中国也有桂冠诗人,我想,那个人必定是白居易。 翻阅他的年谱,有一个时期格外引人瞩目,那就是令当时...
原创 毛... 让猫吃辣椒的智慧:新中国初期的经济策略大揭秘 咱们来聊聊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的事儿。那时候啊,咱们国...
原创 原... 只要有文化的地方,都无可厚非的出现了各种不一的政权,而多数政权都存在着诸多差异。如政权寿命的不等,有...
原创 “... 历史爱好者们,你们可能对清朝最后割让的领土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面积相当于1.3个香港的土地。清朝,这...
原创 毛... 我党官方对于毛主席的身份定论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
原创 正...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原创 春... 导语:郑桓公仍然实行的是“工商食官”政策。商人仍处于奴隶地位,是在监视看管下经商的,总监就是世子掘突...
原创 建...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的消息传来,全中国人民沉浸在了民族解放的狂欢之中。然而,这场胜...
原创 他... 在清代,除爱新觉罗家族外,最著名的姓氏可能是满洲的八个姓氏。在汉族中,有许多大家族,但只有两个家庭可...
原创 卢... 我从来不认为中国的问题是资本供给问题,中国的问题是分配的问题。资产的分布决定了人民的幸福。听听卢先生...
原创 李... 晚清时期,由于清朝奉行“闭关自守”,错过了西方的工业革命,西方列强迅速崛起,而此时的晚清还在认为西方...
原创 大... 大名鼎鼎却臭名昭著的“锦衣卫”,从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设立它到洪武二十六年裁撤它仅仅存在11年,就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