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战国变法浪潮中,秦国商鞅变法的与众不同和成功的原因
迪丽瓦拉
2025-08-04 21:03:49
0

变法,顾名思义是对国家法令制度做重大的变革。在我国历史上,从春秋战国变法最为频繁,相继出现了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等一系列的改革,给当时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变法带来的效果也非常显著,少则改变了一朝君臣的命运,多则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战国时期,可谓是百家争鸣,变法最多的中国古代时期。那时候刚经历了春秋时期的战乱杀伐,存活下来的国家都是在春秋诸侯国中有实力的角色。到了战国时期,各大诸侯为了生存和发展,都想奋发图强与兼并他国为目的,于是寻求立于不败之地的方法。

在这种目的的驱使下,各国之间相继展开他们的变法之路。在战国时期的七大国中,都有属于各自特点的变法,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赵国的胡服骑射,燕国的乐毅改革,韩国申不害变法和齐国的邹忌改革。

在战国时期,各国为图强,变法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了,打破旧制度迎来改革也是众多君主希望看到的事情。在春秋时期士人还不被看得起,到了战国时期士人都成为变法的主力人物。各国变法势必会触及贵族利益,士人对变法的情绪高涨程度明显高过贵族大夫。

七国变法中,最为成功的当属秦国了,和其他六国变法相比较,秦国变法力度大,改革彻底等特点就显现出来了。从具体来看,秦国变法实施背景和六国不同之处?为什么秦国能在战国变法浪潮中能脱颖而出呢?六国变法有哪些致命弊端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秦国变法实施背景和六国不同之处

与六国相比,首先秦国变法在实施阻力方面相比六国较小。

当时山东六国与秦国相比,实力强大,贵族势力掌握朝廷大权。不管是什么变法,首先触及的利益自然是贵族,秦国商鞅变法也不例外。如魏国李悝变法中就有触犯贵族利益的一条“选贤任能,赏罚分明”,主张改变旧的世卿世禄制,这对旧贵族利益打击非常大,也会遭到众多旧贵族的反对。

秦国变法虽然也触犯到了旧贵族的利益,但是与六国相比,阻力小了很多。因为当时虽然遭到了以甘龙为首的旧贵族势力的反对,但是由于秦国贫穷,旧贵族的势力范围没有六国那么大,显然当时的秦国旧贵族日子也不是很好过,反对变法的强硬态度不如山东六国。

商鞅变法最大的后盾在于秦国君主赢渠梁的绝对支持,君主成为商鞅变法后的最大护盾,这让商鞅变法得以展开和实施。秦孝公赢渠梁对商鞅无条件的支持,和其他六国君王之间存在着差距。

六国变法有哪些弊端(举例韩国申不害变法)

举例韩国申不害变法来谈,申不害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类似,都是在弱小的时候寻求变法。申不害认为韩国之所以落后是因为官场腐败,再加上氏族架空了王权,所以申不害的变法主要针对中央集权来改变。

申不害变法确实给韩国带来了一些改变,官吏贪污腐败现象减少了很大,很多贵族权力也被下放,王位中央集权也得到了发展。但是申不害变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他同样也遏制了韩国的发展。

“今夫弑君而取国者,非必逾城郭之险而犯门闾之闭也。蔽君之明,塞君之聪,夺之政而专其令,有其民而取其国矣。”《申子大体》。

在申不害变法中可以看出,希望通过术治牢牢控制住群臣,以避免国家出现“上逼主,而下虐民”的蠹虫奸佞。但是申不害本人却过于强调术治,忽视了一些其他的东西。而这些其他东西中有一个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法律制度。

在后来的法家韩非子指出了申不害变法存在的弊端,有术无法是韩非子的四字评价,可谓是一语中的,四个字就概括了申不害变法存在的问题。在韩非子认为,没有法律制度作为基础的术治完全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依据,且没有统一的条文,非常容易改变的变法让大家术无所依,久而久之会自我矛盾,大家就都不遵守法律规定。

“晋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而后君之令又下”

这是韩非子对申不害变法产生弊端的概述,按照申不害变法来看,在短期内确实能凑效,官员不敢贪污,王位中央集权能控制士大夫贵族。但是由于没有法律依据可以依从,使得韩国在变法后期君臣之间关系非常微妙,君臣之间的猜忌心和勾心斗角的思想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了韩国人相互之间不信任,喜欢坐山观虎斗,这不得不说是变法带来的副作用。

秦国商鞅变法补缺了申不害变法弊端,做到颁布法律,按照法律执行变法

商鞅变法开始后,秦国颁布了很多法令,其中就包括

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

上述商鞅变法的措施,不管是从农业,商业,军队,还是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相关的明文规定,都是有法可依且颁布法律实施下去,秦人们就可以通过颁布的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或者按照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做事,做到了有法可依。

和申不害变法相比,商鞅变法以法律为基础,申不害以君主术治,两者之间的差距正是正反两极,一个被广大群众接受,另外一个朝令夕改,捉摸不透君主的“术”治具体指的是什么?让百姓相互之间产生一些疑问和猜忌,久而久之,韩国的谋权术之道无法被抛弃,宁可丢土地也不愿意丢弃,以至于最终两个变法走向两种不同的路。

商鞅变法成功因素

除了上述提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和士大夫阻力相比六国不大之外,商鞅变法执行以来能获得全国支持和执行并非单单靠这些,为广大群体带来利益的变法才能让人拥护。那么商鞅变法为那些群体带来了利益了?

基数群体最大的农民

商鞅变法对贵族和农民都有很多限制,例如贵族子弟没有战功不得授勋,农民的父子分家增加人口等诸多限制。但是与此同时,商鞅带给农民的利益也是无限大的。

首先是土地私有化,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种植,增加了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也让农民能分到田地过上好日子,只需要收纳一定的粮食,自我温饱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商鞅变法前农民手里没有土地,只能依靠地主的施舍才能活命,土地私有化和分田让农民得益颇多。

其次是按军功授勋,秦国向来好战,自秦孝公前多任秦国君王为复仇夺取河西经历了数十次战争,造成了民不聊生的局面。在商鞅变法前,秦国农民是战时参军,闲时候务农,军民不分开。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农民参军即使斩杀很多敌将都没有功勋,战争结束之后依旧是农民,富贵和他们注定无缘。

商鞅的军功制度让普通百姓有了晋升的通道,战场长杀敌多者也能向贵族发起冲击,这给了农民很大的希望和冲击感。老一辈的农民在战场上受伤回家即使残疾,在商鞅变法前的秦国是不管不问的,但是商鞅改变了这种现象,让农民参军情绪高涨,参军士兵质量得到提高,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最重要的还是农民获得了利益,对生活有了盼头。

商鞅变法图强得到了验证

商鞅变法前,秦国虽然和魏国多次交战,但是都是败多胜少,经过多年大战秦国国力亏损厉害,魏国却因为掠夺了秦国大片土地得到了加强。吴起的魏武卒一直是秦国难以逾越的障碍,秦国变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图强,战胜外敌,夺回失地为目的,而这些在商鞅变法后多年,都得到了实现。

《史记》记载:“二十二年,卫鞅击魏,虏魏公子昂。封鞅为列侯,号商君。惠文君七年公子昂与魏战,虏其将龙贾,斩首八万。八年,魏纳河西地。九年,渡河,取汾阴、皮氏。与魏王会应。”

秦国和魏国在商鞅变法打了两场,都大胜,其中第一场是商鞅亲自上阵,自变法强国后首次验证实力,成功!第二次商鞅死后,秦惠文王时期7年再次和魏国决战,在河西这块土地上大获全胜,从此河西之地为秦人收复,商鞅变法图强得到了验证。

结束语

商鞅变法称得上是战国时期最完善的变法了,和其他战国变法相比,商鞅变法具体实施的措施精细,分类明确,有明显的法律条文可以依据,让大家做到有法可依,而并非如申不害变法那样以术治国。

至于为什么会脱颖而出,和成功的原因,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以秦君赢渠梁为后盾,并且能确确实实为广大基层阶级如农民谋取福利,同时能增强实力战胜外地,变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自然就成功了,总之还是以民为本为基础,真正为大众牟利。

参考资料《史记》

《申子大体》

《韩非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导语: 1946年,华北日报有一位校对女工,因为端庄文雅而且手脚利落,得到了上司的欣赏。知道她尚未结...
原创 民... 在民国那个乱世的年代,新思想和封建迷信碰撞出火花,以至于出现了许多才子佳人和有识之士。 一如惹人羡慕...
原创 宋...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中原爆发了宋江农民起义,宣和二年(1120年),又爆发了方腊农民起义。...
原创 包... 包拯,我们家喻户晓的人物,被后人称为“包青天”,他的清廉与刚正,至今仍为世人称颂。中国历史绵延几千年...
原创 如... 明朝晚期,国力陵夷政治腐败,年青的崇祯面对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困局,拾掇完树大根深的阉党魏忠贤以后,又...
原创 光...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能够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会每天为您更新更多精彩故事、分享...
原创 多... 多尔衮十世孙向国家索要故宫,称是自家祖产,老朱后人:我向谁要 黄马褂与旧王朝:一个“多尔衮后裔”的故...
原创 满...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末代皇帝》一书,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清朝灭...
原创 孙... 他是民国时期的军阀,曾在多个势力间游走,投机取巧,无所不用其极。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小混混...
原创 宋... 鉴于宋朝文人政治的良好环境,以及宋太宗纳谏从流的宽厚态度,很多进士都有机会积极地上言纳谏,参加到了国...
原创 光... 文/小库 标题:光绪的囚禁日子有多惨?老北京群众:还比不上我家的牛棚 光绪皇帝一心想成为一位优秀...
此人大破陈友谅60万大军,却被... 在中国历代的帝王中,朱元璋是最为特殊的一位皇帝。 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出身最为低贱,在早年间他当过乞丐和...
原创 《... 在《隋唐演义》《说唐全传》和《兴唐传》等故事中,大隋有“九王”,分别为晋王杨广、越王杨素、靠山王杨林...
原创 更... 宋朝作为中国封建史上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但是在军事制度的建设方面,却呈现出非常混乱的情况。尤其是宋太...
原创 3... 33岁皇后嫁给7岁“曾孙”的故事可不是什么狗血电视剧的剧情,而是真实发生在蒙古草原上的传奇。 这位皇...
原创 北... 杨家军,可能这么说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如果说起杨家将,基本上每一个八零后之前的人都对此耳熟能详,杨家...
原创 在... 在宋四家中,苏东坡的书法在技巧性方面,在风格特点方面确实不如米南宫和黄山谷。宋四家中排名靠后的蔡襄,...
原创 她...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重孙,唐代著名皇帝。李隆基在位期间,很有政治作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政变...
韩茂莉:北宋盛世危影下河南农业... 河南即北宋京东、京西两路,居于黄淮之间。区内地形平坦,80%属于黄淮冲积平原,20%为丘陵山地。丘陵...
原创 岳... 岳飞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大宋因重文轻武的政策,军事力量变弱,使得国家不断遭受周边国家侵略。宋经历了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