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也要爱!李世民是他铁杆粉丝,指定这件作品殉葬,遗憾千古
迪丽瓦拉
2024-11-02 20:08:44
0

原标题:死了也要爱!李世民是他铁杆粉丝,指定这件作品殉葬,遗憾千古

说起唐太宗李世民,没有人知道他的武艺。唐朝开国之初,他率军镇压叛乱,征战南北,立下赫赫战功。玄武门事变迫使太祖退位,贞观统治开创了盛唐大业。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伟人毛泽东喜欢的皇帝只有三位。一位是汉武帝,一位是成吉思汗铁木真,还有一位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唐太宗李世民。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举世闻名的诗篇《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汉武功,略少文采。唐宗宋一代天才成吉思汗,只懂得拉弓射大箭。” “叼。”虽然我喜欢他们,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皇帝,他们拥有超强的实力,但是却缺乏文采。所以,在我们的印象中,他们都是只会打仗的皇帝,论文艺都是外行。

事实上,李世民和汉武帝虽然在文才上只是“稍逊一筹”,但并不是他们不懂文学艺术,也不是没有文才。汉武帝尤其喜爱赋。韩赋之所以能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他的爱好的结果。汉武帝时期,司马相如因善写赋而受到器重。但由于这种文体脱离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实际,仅用于歌颂统治者,所以很快就衰落了。

那么,唐太宗李世民喜欢什么呢?很多人可能不相信,因为很少有人知道李世民热爱书法,可以说是痴迷不已。皇帝的圣旨都是由翰林学士起草的。李世民选翰林学士时,不仅要求有学问、文笔好,而且还要求写得好,懂书法。

至于一些简短的诏书,他有时根本不需要翰林学士,只是自己写来练习书法。在处理宫廷事务的同时,他总是抽出时间写书法,勤奋练习。一有机会,他就和一些大臣讨论书法。他是当时最顶尖的书法家之一,尤其是飞白,无人能及。

有时,他从不追究因书法作品而无心冒犯的官员。据史料记载,贞观十七年2月17日,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宴请群臣。他喝醉了,一时兴奋,当场把墨水泼了。大臣们趁着醉酒的机会,将他们所写的作品掠夺一空。他特别兴奋,越写越感兴趣。他连续写下多幅作品,展现了高超的飞白书法艺术。

当时,三七常侍刘基为了抢到一件作品,忘记了禁忌,直接登上了王位,终于得到了他最喜欢的书法作品。结果,其中一位没有抢到的大臣直接向皇帝告状,说刘杰登上了皇位,该死。唐太宗听罢,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再追究什么。由此可见,李世民对书法的喜爱程度就如他对房屋和鸟的喜爱程度。如果一个大臣因为其他原因登上了王位,那一定是死罪。

唐太宗时代,书法界出现了初唐四大书法大家。这四位高手分别是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雪姬。这四人中,唐太宗比较看重虞世南,因为褚遂良和薛稷都师从于世南,而且在书法上都非常欣赏王羲之。

细心的读者应该猜到,唐太宗也很欣赏王羲之。在书法方面,他是王羲之的铁杆粉丝,对王羲之十分推崇。其他书法家在唐太宗眼中基本没有地位。所以,在唐太宗时代,王羲之的地位之高,只能仰视,只能赶上,而永远无法超越。他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于世南曾向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王志庸求教,得到其嫡系真传。这也是唐太宗更加看重于世南的原因。这是一个直系宗派。于世南的书法风格优美,外柔内刚,姿态优雅,内刚刚强。太宗经常称赞他。

那么,李世民对王羲之有多崇拜呢?他是这样评价王羲之的:

故细究古今,细研篆书,精益求精,何以如此难得?观察点拖的工艺,切割美妙,烟露凝结,形状似断却又连;凤似龙,气势似斜却直。玩完不会觉得累,看完也不知道结局。这是唯一一个我心里敬佩、我双手追求的人。剩下的都是鸡毛蒜皮之类的,没什么好说的!

只有专家才能说出这样的话,甚至用“完美”这个词!在太宗心目中,王羲之的书法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至于其他人,在太宗眼里,就是“其余者,无以言之”,不值一提。

在王羲之生活的东晋时期,书法家的儿子王献之的名气一度超过了他的父亲,受到很多人的尊敬。甚至在后世,他也受到一些书法家的崇拜。例如,北宋草书大师米芾就对王献之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在唐初,由于太宗的宠爱,王仙芝只被列入名单,不值一提。

王羲之的作品中,最受唐太宗喜爱的就是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王羲之的这幅作品一直放在唐太宗的御案上,有时甚至直接放在上面。在龙床上,只要有时间,就可以欣赏、琢磨,不由得真正沉迷其中。

唐太宗曾多次命虞世南、褚遂良等抄写《兰亭序》。大臣们只知道皇帝太喜爱这部作品,却不知道太宗的深意。所以,《兰亭序》流传后世的版本有很多,因为它不是一个人写的。唐太宗读完这些顶级书法家的临摹作品后,觉得它们既具有精神性,又具有物质性,将它们收藏到了皇家档案馆中。这些临摹作品得以流传下来。

当然,《兰亭序》中王羲之的真迹只有一篇,那就是王羲之本人。后来他的写作水平已经无法达到当时的水平了。他达到了自己书法的巅峰,也是中国书法作品的巅峰。这部作品,谁也不用想,一直伴随着唐太宗。

直到唐太宗准备挂上时,这些书法家才明白了皇帝的用意。原来,唐太宗即使死了,也对《兰亭序》原著十分喜爱。这件作品是他为自己订购的唯一一件陪葬品。他生前常常欣赏、临摹,死后也将其带入坟墓。

就这样,《兰亭序》真迹被埋葬在昭陵,并陪葬在唐太宗的墓中。不幸的是,唐代中期,昭陵被盗,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下落不明,成为书法史上最大的遗憾。这个永恒的遗憾至今还没有解决。不知道会不会出现奇迹,《兰亭序》重新出现在人间呢?一个永恒的谜团,一个永远的遗憾,成为了历代书法界的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川... 1958年2月18日,正月初一,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热闹非凡地迎接着新春佳节。宋希濂沉浸在象棋的思考中,...
原创 史... “车臣人”这一名称最早来源于位于阿尔贡河畔的一个小村庄,名为“大车臣”。在车臣人的语言中,他们自称为...
原创 蒋... 在您阅读本文之前,敬请点击“关注”按钮,这样以后可以方便您持续接收类似的文章,也便于您进行讨论和分享...
海外华文媒体探秘“中国北方明代... 中新网晋城6月27日电 (记者 李庭耀 杨杰英)古城堡依山面水、古城墙绵延起伏、古建筑鳞次栉比、藏兵...
当年高考676分,报考北大考古... 又是一年高考志愿季,6月24日,“报北大考古的女孩怎么样了”成为热搜话题。 许多网友关心,那个曾以优...
原创 军...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但字数不会有太大变化。 --- 头条文章养...
原创 朱... “这般贪得无厌、践踏朝廷法纪、犯上作乱的官员,真是前所未闻!” 在大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一...
沙俄是如何夺取西伯利亚与中亚的... 广袤的欧亚大陆腹地,曾见证了一场持续近四个世纪的帝国扩张。当莫斯科公国挣脱“鞑靼之轭”,其目光便越过...
公路廉韵|清廉铺就坦途 匠心养... 路,是文明的脉络,是经济的动脉,更是民心的桥梁。在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中,“清廉”二字如同路基中的钢筋...
原创 4... 1943年4月,青岛港口的神秘劳工 1943年4月,青岛港口突现上百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劳工,他...
原创 唐... 李贞(627年-688年10月12日),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李贞是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第...
原创 荆... 好的,我会根据你的要求,进行改写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使文章的字数大致保持不变。 --- “大王,请...
蒋维崧︱俄藏敦煌、黑水城文献出... 编者按:从1989 年开始,上海古籍社启动抢救出版流失海外的敦煌西域文献文物项目,1992 年开始出...
原创 季... 在古籍中,刘禅曾被徐盛的三名门客刺杀,而在刘备的内心,痛失爱子刘禅的同时,也因为刘谌的英气而感到欣慰...
原创 文... 最近,一些读者就文强何时晋升中将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文强,曾担任军统局东北区区长以及“徐州剿总”前线...
原创 朱... 明孝宗朱佑樘的童年可以说充满了坎坷与悲剧,他从未能享受到皇子的优渥待遇,反而是在暗无天日的环境中,依...
原创 吕... 辕门射戟的历史真实性与细节探讨 “辕门射戟”这一历史事件确实存在,《三国志·卷七》有详细记载:“布...
原创 黄... 1948年11月22日黄昏,黄百韬蜷缩在碾庄的草堆下,对着25军副军长杨廷宴发出灵魂三问:“我为什么...
原创 彭... 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在西府战役的胜利后,成功收复了延安,并解放了宝鸡。胡宗南储存在宝鸡的大量军...
芜湖7件宝物,候选! 近日,由安徽省文物局指导、安徽省博物馆协会主办的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评选活动正式启动,芜湖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