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主席访苏,斯大林来告状:你手下有个人很牛啊,看不起我们苏联
迪丽瓦拉
2025-07-07 13:33:42
0

1949年,毛主席应邀访问苏联。两国领导人在会议进行到一半时,斯大林突然话锋一转告了一状:

“你手下有个叫黄逸峰挺牛啊,对我们苏联很是看不起!”。

听了这话主席先是一愣,随后回答道:“是这样啊,回国后我一定会查清到底是怎么回事”。

此时一时间引起众人好奇,这个黄逸峰到底是何许人也,能让斯大林记在心里?他又做了什么事让斯大林心生不满呢?

黄逸峰的革命生涯

黄逸峰出生在清末民初的时候,父亲是正经的生意人。虽说那时候清廷已腐败不堪,但资本主义萌芽下的工商阶层都开始了发家致富。

黄父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儿子才5岁就被送进了当地有名的私塾。

黄逸峰学习很快,十六岁的那年,他考进了南京大学,正好赶上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黄逸峰跟随着学长浩浩荡荡加入了队伍里,也就是这次的游行让他意识到了什么叫作“革命”。

这次的游行席卷了全中国,让知识分子觉醒,黄逸峰内心激动,回到学校后就组织大家建立了“合作社”。在校的师生积极响应,都围绕在了他的身边。

由于自身的优秀,黄逸峰连跳两级进入了上海公学大学部,不到一年的时间又收到了复旦大学给予的录取通知书,那年他才十九岁。

在复旦的日子,是黄逸峰接触革命最彻底的时刻,他反复学习马克思主义,还用实际行动组织了一场又一场的演讲。

不过,很快上海就发生了“五卅惨案”,看着工人被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枪杀,愤怒的黄逸峰再也坐不住了,他组织工人罢工,希望大家能涌上街头参加抗议。

在动员会上,黄逸峰慷慨激昂地告诉大家“我们必须抵抗,不然谈何革命,又谈何复兴”。一字一句打动了在场所有人。

接下来的时间,黄逸峰高举旗帜,带领着复旦的学子走上街头反抗暴行。

在他的劝说下2000多名学子加入队伍,声势浩大的抗议政府和帝国主义无耻的行为,为那些被残酷剥削的劳动人民叫屈。

这种行为彻底惹怒了侵略者,在租界警察的配合下有100多名学生被伤害,有些人当场被枪击中身亡。

即便是这样的情况,黄逸峰也依然没有放弃,一直冲在最前线高呼“革命万岁”。经过这次事件后,黄逸峰的知名度打响,领导地位也日益突出,在大学共青团的引荐下,于1924年10月正式入党。

1927年,黄逸峰接到命令要求他在上海发动工人武装起义,那时候的上海已经落入了国民党的手里,想要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起义”真是难上加难。

不过黄逸峰并没有退缩,用自己出色的领导力,在上海发动了三次斗争,每一次都圆满成功,让广大工人明白了“革命”的伟大。也因为这次的功勋,黄逸峰成了我党最坚实的工作者。

由于上海起义造成的影响,蒋介石将驻扎在当地的国民党军官薛岳调离回南京,派了刘峙接替他。此人凶神恶煞,起义虽然过去了,但他总想找点错处将黄逸峰抓起来。

自孙中山先生开始,国共有了第一次合作,双方坚信一定能让中国发展得更好,只可惜先生出师未捷身先死,蒋介石上台后独揽大权。

面对蒋介石的屠刀,国民党并不承认,于是为了化解双方矛盾,国军26师师长斯烈专门摆下鸿门宴点名要求周总理赴约。

谁都知道这是一场骗局,但要不去,我党死去的同志就白白牺牲了。为了保障总理的安全,党决定派黄逸峰保护总理。

可他的身份根本进不到国民党内部,怎样才能帮得到总理这成了最大的问题。最后他找到了曾经帮助过他的国民党将领赵舒,此人心系革命,根本不愿意同胞自相残杀。

对于黄逸峰的要求,他毫无惧色将其带入到了谈判现场。进入会场,正听见双方激烈的言语,他一个眼疾手快到了总理身边,他拉着总理推到了外面,上了汽车直接开到了安全的地步。

经过是这次的化险为夷,黄逸峰也成了保证我党革命成功的关键人物。周总理离开上海后,黄逸峰就被捕入狱。

刘峙并不打算放过他,在狱中对他不断折磨。但黄逸峰始终都没有透露一句关于我党的秘密,于是刘峙下令判他死刑。

得知这个消息,远在家中的黄父痛苦不堪,为了保住儿子性命,散尽了万贯家财。经过黄父的上下打点,黄逸峰被改判9个月的刑期。

出狱后的黄逸峰已经被折腾得不成样子,父亲将其接回了家,进行了漫长的休养,再也不让他出门。

得罪小人

被父亲困在家中五年,黄逸峰有些受不了了,一心想回到队伍里。为了不让父亲阻碍自己,他只能悄悄离开家。找到大部队后,黄逸峰加入了抗日队伍。

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战斗,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那一刻全国人民欢呼,本以为至此可以过上好日子,却没想到我们迎来的是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

黄逸峰积极参加解放战争,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着祖国的河山。党中央知道他有才华又有丰富的经验,直接将他派到了东北地区。

东北一带长期被日军占领,自日本投降后呈现出来的是百废待兴的局面。黄逸峰二话没说到达了东北地区,在摸清楚所有情况下,下令先要修建铁路恢复交通。只有恢复了交通才能对外发展,他曾经在铁路局工作过,所有的流程都是有据可依的。

党对于他的方案给予了高度肯定,派他出任铁路总局副局长。那段时间里,我国受到了苏联很大的帮助,他们派遣了大批的专家帮助中国,其中就有铁路方面的人才。

黄逸峰把自己总结下来不懂得不会的问题拿给苏联专家询问,苏联专家很热情地帮忙解答。

然而其中有一个人,却跟黄逸峰发生了冲突。这个人仗着自己的身份根本看不起国内的人员,每天趾高气扬的指使我国人员给他端茶倒水,稍有不慎还态度傲慢的辱骂。

对于这样的人,黄逸峰本着两国友好的目的,在工作中全都忍了下来。

可没想到,他却变本加厉,在一次聚会的时候,喝多了的苏联专家直接抓着我国一名女工作人员不放,动作轻佻。

女员工义正词严的要求他放手,本想不计较,可此人恬不知耻将酒杯里的酒全部撒到女生身上,随后趁机“咸猪手”。

对于这个场景,黄逸峰忍不住了,直接上手制止了他,还严厉的斥责苏联专家辱没了苏联。这名专家被警卫请了出去,此后的工作中两人没有任何交集。

没多久苏联专家回到了苏联。此人将在我国发生的一切添油加醋地说给斯大林听,将自己做的事摘得干干净净,还诬陷黄逸峰不识抬举,看不起苏联。

这些话传到斯大林的耳朵里自然不开心。他不知道真相,也没有亲眼看到事情,只是听闻此事,心中自然向着自己国家的人员。

这件事被斯大林记在了心里,黄逸峰的名字也被他默念了好几遍。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斯大林希望毛主席能够访问苏联。

两国同是社会主义阵营,加强联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主席满口答应,决定好日期后,就着手准备飞往苏联的事宜。

双方领导人见面

12月6日,主席从北京出发,坐火车前往苏联。这次的出访其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访问和合作,一个是专门为斯大林祝寿。

为此主席诚意满满带足了礼品,知道苏联冬季的时候蔬菜缺乏,不仅给了他们两万斤白菜和大葱还有茶叶和丝绸。

整辆火车里被物品塞得满满当当,主席坐在中间靠窗的位置。之所以选择火车前行,为的就是避免出现什么意外事故。

当年重庆谈判的时候,主席的飞机就差点出事,如今不得不小心些。坐在火车上,主席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心中感慨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行驶了整整14天的时间,主席才到达苏联苏南园地区。斯大林早就等在了一旁,看到主席下车的那一刻亲切地上前握手。

两个领导人在车站前合了影,斯大林调侃道“毛主席,您比我想象中还要高大威猛”。随后两人相视一笑,坐上了去往莫斯科的客车。

主席这次的访问,原定的行程有两个月,毕竟双方接下来如何合作需要详细地谈判。在往后的日子里,双方几乎就各种问题展开讨论,有时产生分歧就停滞下来。

时间久了,斯大林的耐性有些磨没了,对着主席说道“您知道一个叫黄逸峰的人吗?”

听到这话,主席先是一愣,随后摇了摇头,表示并不认识。主席跟黄逸峰并未有过交集所以不明白为何斯大林突然提起了他。

斯大林见状直接告状“这个人挺牛啊,他瞧不起苏联!”

听到斯大林的话,主席有些不可置信,不过对于斯大林的话他并没有全信,随即应和道:“我虽然不知道他是谁,但不相信,中国人不会这么做,苏联帮助了我们,人民只会感激,不可能瞧不起”。

这话说得义正言辞,斯大林见主席有些严肃就表示自己只是开玩笑,请他不要介意。在苏联的日子里,主席一直都记得这事,虽说没再提及,但始终想弄明白原委。

回国后得主席交代总理一定要查一下这个情况。听闻是黄逸峰的事,总理笑了笑,表示自己知道。

总理将前因后果跟主席说了出来,并表示黄逸峰是个人才,不会说出任何对祖国不利的言语。主席听完点了点头说了句:“黄逸峰做得对,咱们不欺负别人,也不能让人欺负了”。

有了这次告状,黄逸峰的名字主席记在了心里。没过几年黄逸峰因为身体的原因从部队转了业,拿起了笔杆子书写着华夏之美。

到72岁的时候已经退休的他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再度出山,担任了上海科学院的院长。

他的一生一直致力于祖国建设的最前线,将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了国家当中,是当之无愧的国之栋梁。1980年11月27日,病入膏肓的黄逸峰因病逝世,享年82岁。党和国家永远不会忘记黄逸峰所做出的贡献,这样的人值得所有人纪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寻红色印记,忆峥嵘岁月 2024年7月14日,皖西学院蒲公英红色文化宣讲团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安排下开展“红...
原创 清... 康熙作为开国皇帝,掌握着掌管天下生死的大权,但他一生却对杀人持谨慎态度。 这不仅适用于天下臣民,也适...
原创 凯... 凯撒是罗马共和国晚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之所以如此出名,除了他的政治与军事能力外。他是第一位担任...
原创 他...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投笔从戎”这两个成语都与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主人公有关,此人就是世称“班定远”的...
原创 大... 李世民一生当中,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他的母亲去世太早,没能看到自己丈夫夺得江山、儿子登上皇位,没能看...
原创 出... 前言 提到最厉害的家族,大家常常会想到曲阜孔氏和龙虎张氏。 而在新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被称为"科技世...
原创 楚... 楚威王是战国时代楚国国君,在他在位期间,楚国消灭灭亡吴国的越国,成功统一长江以南。楚国国力也因此在楚...
原创 西... “《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为最,反复...
原创 不... 文 / 子玉 每个人的人生剧本都是孤本,但翻开史书,某一段剧情在历史上被重复上演也是常有的事,比如隋...
原创 曹...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不会错过后续更精彩的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相...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件”爆发,这个事件成为了中日淞沪会战的开端,双方兵力投入几十万,最终...
原创 苏...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提起社会主义国家的话,便不得不说苏联,苏联是社会主义思想的发源地。而苏...
原创 重...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
原创 邓... 邓小平是新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无论他在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上“造富中华”的功绩有多大,他始终坚称自...
原创 蒋... 革命年代,我党的发展道路十分曲折坎坷,不过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坚持下,队伍在不断壮大,吸引着一大批有识之...
原创 葡... “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1952年的某天,毛主席手中拿着香烟,坐在办公桌前处理从朝鲜送来的战报...
辽博精选75件馆藏文物 以图片... 中新网沈阳7月18日电 (记者 韩宏)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文物图片展...
原创 林... 上将萧克在回忆首长林彪时,经常说:“林总是个沉默寡言的,很少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在同事和手下眼里,林...
原创 “... 民间有一个说法,叫“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说法?很多人认为《水浒传》中打打杀杀...
原创 邱... 提起蒋介石的国军上将,邱清泉这个名字一定是榜上有名。 作为黄埔二期的门生,邱清泉对蒋介石的忠诚是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