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威王是战国时代楚国国君,在他在位期间,楚国消灭灭亡吴国的越国,成功统一长江以南。楚国国力也因此在楚威王时代达到巅峰,不过相较于楚国国力的巅峰,楚威王的战略眼光却更加出色。甚至在与苏秦的谈话之中,说中了其去世之后,楚国的百年之局。
他清醒地认识到,“秦国虎狼之国不可亲也”,同时也很清楚“以楚当秦,不可胜也”的道理。这与他后世稀里糊涂中了秦国离间计的儿子楚怀王相比,楚威王的水平不知道高出后者多少倍。不过这里也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楚威王认为楚国无法战胜秦国?
颇具战略眼光的楚威王脑海之中,又在思考着什么问题呢?这两个问题围绕着楚威王这位出色的君主,长时间没有得到分析,今天本文就来为大家分析一下这两个问题。首先楚威王时代楚国与秦国的国力对比上,楚国绝对是占据优势的。因为秦国还没有举巴蜀而并汉中,仅靠关中之地无法与楚国匹敌。
既然在国力上楚国并不逊色于秦国,那楚威王为什么对楚国并不乐观呢?这或许与秦国的地理位置有关,楚国虽然比秦国强大,但问题在于,楚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要同时面对除燕国之外的所有诸侯国的战略威胁。这与秦国地处西戎的地理位置相比,是一大劣势。
也就是说,秦国可以全力进攻楚国,楚国却不一定可以全力进攻秦国。其次秦国的地形易守难攻,纵使是六国合纵,也就只是止步于函谷关前,很难攻入函谷关,无法给秦国带来多大的损失。相反楚国位于长江北岸的精华地带,就没有易守难攻的特性。
很容易被秦国一锅端掉,其次楚国的土地也相对贫瘠,虽然战略纵深相较于其他六国很大,可问题在于,精华区过于集中,如果被全部端掉,楚国几乎没有翻身的机会。其次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楚国的贵族势力对君主的制衡,远远大于商鞅变法后的秦国。
秦国能够推行商鞅变法,是因为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可就算是楚威王大力支持,楚国能不能推行商鞅变法的那套制度,也不是可以确定的事情。如果双方在制度上,楚国仍然处于劣势,那么楚国灭亡也就只是时间问题。除非有人能够革新楚国的政治制度,可基本不可能。
屈原曾经尝试过,最后无疾而终,不了了之。之后楚国就再也没有人试图挑战贵族的权力,我想正因为楚威王看到了这关键且无法改变的一点,才会忧心忡忡的预言楚国无法战胜秦国,而且最后不幸而言中了。换言之就是说,连楚威王这样的楚国盛世君主都无法改变。
那么后世那些处于逆境之下的楚国君主,何谈能够改变楚国的劣势呢?各位网友对此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