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红色印记,忆峥嵘岁月
迪丽瓦拉
2025-07-07 19:04:30
0

2024年7月14日,皖西学院蒲公英红色文化宣讲团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安排下开展“红军的一天”实践体验学习活动。

上午九点,宣讲团成员来到八角楼革命旧址。在八角楼一盏油灯下,毛委员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工农武装割据”这一科学由此诞生。在讲解员的娓娓讲解下,宣讲团成员切身感受到“八角楼的灯光照四方,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的时代意义。

宣讲团成员在八角楼革命旧址合影

中午十一点,宣讲团成员沿着红军足迹,化身“急行军”,踏上红军当年走过的泥泞小路和崎岖石道。同学们在这条红军路上感受到了当年革命先辈们爱党爱人民的赤诚之心。随后,宣讲团成员徒步前往目的地——茅坪镇马源村,亲自在当地农户家里制作红军餐。九十多年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靠红米饭、南瓜汤,同心奋斗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而今天,宣讲团成员围坐在一起,体验先辈生活,用简单的食材,按照红军当年的烹饪方式,亲手制作了一顿朴素却意义非凡的餐食。正式就餐前,带队老师和宣讲团成员共同合唱了班歌《红星闪闪》。在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同时,宣讲团成员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红军战士们当年艰苦的生活条件,以及那份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团结互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宣讲团成员在做红军餐

下午三点,宣讲团登上了黄洋界,黄洋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革命斗争的重要场所。在黄洋界保卫战纪念碑前,宣讲团成员高声朗诵《西江月·井冈山》。“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当宣讲团来到黄洋界炮台处,仿佛能听到当年激烈的枪炮声,感受到“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这是无比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更是青年人需要继承与发展的革命精神。

晚上七点至九点,宣讲团成员两两一组,亲眼观摩草鞋师傅的亲自演示。在领取制作材料和工具后,成员们逐渐地把稻草通过缠、绕、拧等方式编出草鞋的模样。当做出亲手编制的草鞋,同学们更是感慨良多,发自内心地敬佩红军当年就是穿着这样简朴的草鞋跋山涉水,最终取得胜利。

宣讲团成员在展示编织的草鞋

“红军的一天”不仅让团队成员体会到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奋斗历程,更切实引领青年学生扎根革命老区,用眼睛发现井冈山的时代巨变,用耳朵倾听人民至上的历史回响,激励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挺膺担当。

(图文:王天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韩... 韩信当然有谋反,而且证据确凿。 《史记 淮阴侯列传》: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
原创 陶...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向来被认为体现了陶渊明不畏权贵、不慕名利的高贵品质。 不过,在这个品...
原创 满... 北宋在靖康之年被金国灭亡后,从金国脱逃的赵构在大宋军民的协助下,又在南方重新立国,史称南宋。南宋政权...
原创 皇...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标榜自己为“命世之君,创制显庸”的丰功伟绩,往往“不肯因袭前代”,必定要...
学党史·兴法治丨《中国共产党百... 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33 1月17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革...
原创 上... 著名作者杨朔曾在他的名篇《金星英雄》中写道: “这个19岁的青年活生生地说明了敌人为什么在朝鲜碰得头...
原创 元... 今天继续聊“两都之战”。 两都之战,顾名思义,就是当时出现了两个皇上,上都一个皇上,大都一个皇上,两...
原创 明...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种情况是我国古代读书人的普遍追求,通过这句话不仅能看出古代人们...
原创 古... 古代,每到王朝末期,统治腐败,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就会爆发大规模的起义。起义领袖大多出生于社会底层,如...
三国真正的枭雄:一生战功卓著,... 我们都知道啊,在东汉的末期,汉献帝的软弱无能给了枭雄曹操一个很大的机会,让曹操能挟天子,令诸侯几乎占...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里,许褚可是曹操麾下的第一猛将,战斗力超强。那么在许褚的战斗生涯中,到底有哪些人比他更...
原创 随... 公元前205年,刘邦由于轻敌,在彭城率领五十六万诸侯联军败于项羽的三万楚军,无奈之中,他采用张良“下...
原创 古... 中国古代有一句谚语:“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描述了武将们在历史中的尴尬地位。面对外部军事...
原创 长... 白起甘愿赴死,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当时秦国的军事制度,不允许他造反! 而且,在被赐死之前,秦昭襄王...
原创 百...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率领麾下十几万精兵发动叛乱。叛军...
原创 天... 因为正常打赵云也不见得能干掉高览,至少不可能在一个回合之内就结果高览的性命。虽然高览出场不多,但并不...
原创 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
原创 明... 公元1368年,一个乞丐却以非凡的毅力和智慧,奠定了大明王朝的基石,这个乞丐便是朱元璋。他在乱世中崭...
原创 顺... “高僧,您说我们大清一共能传多少代呢?” 面对顺治皇帝福临问的这个问题,可是很危险啊,要是回答得让皇...
比夏朝更早的王朝:考古取得重大... 长久以来,虞朝是否真实存在一直是史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在古老的典籍《尚书》中,通过四个篇章追溯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