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徐向前约李先念同去看望中将詹才芳,却说:不去了,那事还没办好
迪丽瓦拉
2025-07-07 13:33:55
0

引言:1982年5月,徐向前与李先念相约看望老战友詹才芳 。然而,到了当天,徐向前却告诉李先念:“不去了,那件事快三个月了还没办好,我不知道咋跟他交代。”那么,是什么事让徐向前这么发愁?詹才芳又是何许人也?我们今天一起来看一下。

一代将才詹才芳

1907年9月12日,詹才芳出生于湖北黄安的一户农民家庭。他的童年经历十分悲惨,七岁时,母亲患病无力救治早亡;十二岁时,父亲和二姐又因吃了有毒的野菜离世。此后,詹才芳只有跟三个兄弟和一个姐姐相依为命。

虽然甚是悲惨,但似乎老天也是眷顾他的。1924年机缘巧合之中他进入了董贤琮创办的武汉中学当校工,以此接触了先进思想,之后受董的影响他回到了家乡进行秘密活动。

1927年,詹才芳因优秀的表现顺利加入组织。同年11月,他参加发起了“麻城起义”,揭开了鄂豫皖地区发展进步的序幕。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始终怀揣着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和对斗争事业的坚定信念投身于抗日。他秉持着积极奋斗的精神,参与了辽沈、平津等战役,为国家的独立做出了卓越贡献。在解放战争中,他英勇表现,立下了赫赫战功,在1955年获得了中将的军衔。

战友情谊

虽然詹才芳只是一个中将,但很多人都称他为“首长的首长”,原因在于许世友、陈锡联等都曾是他的部下。

在麻城时,詹才芳遇到了穿的破破烂烂的陈锡联,后者用稚音喊着要加入他们。在被拒绝后,陈锡联仍坚定地跟着队伍。詹才芳不忍看着他流浪,便同意他作为警卫员加入,由此詹成为了陈锡联的领路人。

真正让陈锡联铭记终生的是詹才芳曾对他的救命之恩:当年14岁的陈锡联被指为改组派,詹才芳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极力维护陈锡联,这才让陈锡联脱险。之后为保证陈锡联的安全,詹还每天要求陈锡联向自己报告,针对陈锡联的诬陷这才作罢。

新中国成立后,某天詹才芳去陈锡联家拜访,但那天只有他的妻子王璇梅在家。王璇梅看到詹才芳来访格外惊喜,连忙让卫兵去找陈锡联回家并说:“你就说首长的首长来了。”这句话格外有意思,让詹才芳乐得哈哈大笑。

许世友则是詹才芳在红军时期的部下。众所周知,许世友脾气火爆嗜酒如命,而詹才芳则是为数不多可以没收他酒、敲其脑袋而许世友并不生气的人。

一次,许世友在宿舍偷偷喝酒被詹才芳发现,詹才芳连给了许世友几个爆栗,许世友只笑呵呵地回应。两人相处久了之后,感情自然十分深厚,新中国后,每次两人开会凑到一起,许世友便一定要和詹才芳住隔壁。

而詹才芳和徐向前的情谊则是从鄂东军被合编成为红一军说起,当时徐向前是副军长,詹才芳则是他的部下。詹才芳虽然是徐向前的部下,但他参加斗争很早两人也并肩作战过很多次,所以比起“部下”,徐向前更喜欢称詹才芳“老战友”。

徐向前和詹才芳并肩作战走过了风风雨雨,让两人印象颇深的一场战役则是漫川关战斗。

漫川关的地形十分崎岖,周围都是崇山峻岭,山势险要。当时的红四军来到漫川关后几乎是面临绝境,一面是险峻的地势,一面是敌方不断地围追堵截,几乎想要把他们围歼在这十几里的峡谷之中。

关键时刻,徐向前带领部队集中突围为后续部队杀出了一条血路,而詹才芳这边则带领军队进行防御反击,随着他们的齐心协力,让敌人想要三路围歼红四军的计划彻底破灭。战后,徐向前高兴地对其他人说:“强将手下无弱兵。”这便是对詹才芳的称赞。

病危住院

1982年,詹才芳在广州患上重病,在当地前后进行几次住院后,为了更好地治疗他转到了北京301医院。

得知詹才芳生病后,许多老战友和曾经的下属都纷纷前来看望他。徐向前必然名列其中,两人一见面便一口一个“老战友”,聊天时说到动情的敌方,两人还会落泪。

在这次见面中,詹才芳向徐向前提出了个不情之请,他一直不习惯南方的生活所以想要安置到北京,一来能和老战友们相聚,二来北京的医疗条件可以更好地帮助自己。

徐向前自然不会拒绝老战友的请求,于是他找到余秋里说:“詹才芳是有贡献的老同志,病重才来北京治疗休养,但来回奔波总不是个事希望能把他安置在北京。”余秋里听后表示会尽快请示上级办理,但我们也知道这种事情请示批复都有一个流程,一来二去时间就过去了。

所以,这便有了前文的那一幕,李先念听了之后也非常关心詹才芳,于是两人在看望詹才芳过后,他也去找了一趟余秋里。余秋里得知李先念的来意后急忙报告,上面军委已经批准了,正准备给广州军区下发通知办理转接关系呢。

就这样,詹才芳顺利安置在了北京,徐向前得知后非常高兴立马就打电话告诉老战友这一好消息。

结语

徐向前的努力使得詹才芳留在北京进行治疗而不必奔波,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徐向前延长了詹才芳的生命长度。1992年底,詹才芳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詹才芳的去世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损失,他曾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忠诚、勇敢和奉献的精神。他的贡献和牺牲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国历史的篇章中。

让我们铭记詹才芳以及无数为我们现在生活做出贡献的先辈,也同时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不断努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葡... “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1952年的某天,毛主席手中拿着香烟,坐在办公桌前处理从朝鲜送来的战报...
辽博精选75件馆藏文物 以图片... 中新网沈阳7月18日电 (记者 韩宏)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文物图片展...
原创 林... 上将萧克在回忆首长林彪时,经常说:“林总是个沉默寡言的,很少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在同事和手下眼里,林...
原创 “... 民间有一个说法,叫“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说法?很多人认为《水浒传》中打打杀杀...
原创 邱... 提起蒋介石的国军上将,邱清泉这个名字一定是榜上有名。 作为黄埔二期的门生,邱清泉对蒋介石的忠诚是无与...
原创 6... 前言: “长征的胜利离不开曾希圣,大家都是红军的战友,为什么不为他安排工作,这简直是恩将仇报,都别忘...
原创 庞... 前言: 庞统,这个被誉为"凤雏"的奇才,为何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那句令人费解的遗言?他的才华究竟有...
原创 我... 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上个世纪面临一个艰巨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尽管国土辽阔,但并...
原创 志... 今天说一个发生在抗美援朝中的真实故事:1951年2月末,为了解决前线困境,彭德怀紧急回京,后直闯毛主...
原创 毛... 1949年12月6日,北京天安门正飘着鹅毛大雪,室外的寒气刺骨逼人。应苏联的邀请,毛主席身披厚皮绒,...
原创 李... 战国后期,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几乎没有什么悬念了,如果非要说有,那就只能是赵国名将武安君李牧的存在,可...
原创 贝... 贝利亚是斯大林时期的特务机关首脑,因为深受斯大林信任,所以跻身权力中枢。甚至被授予了苏联元帅军衔,纵...
原创 李... 李渊晚年生活的经历可以说是辛酸而凄凉的。在玄武门之变后,被逼迫退位的李渊虽然成为了太上皇,但却身处一...
原创 俄... 前言 转眼间,俄乌战争已过一周年的节点,在当初人们的设想中,俄罗斯理应秋风扫落叶般结束战斗,解决两国...
原创 为... 上一期我们说了三国志关于关张马黄赵传中张飞和马超官职的问题,说后投降的马超官职比早就跟随刘备的张飞的...
原创 休... 众所周知,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不过老话说:“一个巴掌怕不...
原创 藏...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不会错过后续更精彩的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宋... 若让中国古代的文人自由选择生活的朝代,大多数人定会首选宋朝,尤其是北宋。受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北宋的...
原创 日... 一提到日本京都,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的景象一定是古色古香的东方盛唐风格的建筑群,大街上穿着民族服饰...
原创 陈...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高光时刻。该故事取材于“孙权智斗曹操”一事。据《三国志·吴主传》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