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俄乌战争一周年已过,回想起毛主席当年对苏联的警告,太准确了!
迪丽瓦拉
2025-07-07 18:32:30
0

前言

转眼间,俄乌战争已过一周年的节点,在当初人们的设想中,俄罗斯理应秋风扫落叶般结束战斗,解决两国争端。

然而,由于美国等西方势力的横加干涉,俄罗斯这一年走得步履维艰,闪电战打成了持久战。

直至今日,俄乌军队仍在巴赫穆特地区僵持,俄罗斯的优势虽然明显,但付出的代价也无可否认。

回顾这一年来风云突变的国际形势,如果俄罗斯领导人熟悉中苏关系发展历程的话,相信他们一定会想起毛主席当年对苏联的警告。

现在看来,这一警告仍不过时。

那么,毛主席当年给苏联的警告到底是什么?在冷战中,中国是如何保持独立与发展的?中苏两国又为何会走向截然不同的命运?

今天,我们便来回顾历史真相,好好聊一聊高瞻远瞩的毛主席。

中苏建立外交,苏联空前强大

新中国成立之初,既要面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又要应付反动势力的伺机反扑。

可谓是外部群狼环伺,内部险象丛生。

毛主席审时度势,制定了一系列外交政策,废除旧中国签订的种种不平等条约,清扫帝国主义残留在国内的势力,并完全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这一策略,被生动形象地形容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从此,中国不再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而是走向了完全的独立自主。

1949年底,毛主席前往苏联与斯大林会面,中苏之间由此开始了一段蜜月期。

新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对苏联给予大力支持,而苏联也帮助新中国度过了筚路蓝缕的起步阶段。

如今看来,毛主席当年的决定可谓充满远见。

毕竟,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完全不负超级大国的名号,在国际事务的较量中,始终与美国分庭抗礼。

二战中,斯大林在极度被动的情况下,领导苏联红军以钢铁洪流的猛烈攻势击垮了纳粹德国,苏联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二战结束后,丘吉尔发表著名的铁幕演说,开启了美苏冷战的格局。

当时,美国在二战中大发战争财,无论是军事力量、经济实力、工业基础,都远在其他国家之上。

苏联虽然军力强劲,但二战中却损失惨重,所以很多人都猜测,苏联绝不敢跟美国硬碰硬。

然而,斯大林却果断对美国予以还击,不仅要求共同占领德国、朝鲜半岛,还支持东欧国家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美国人何其狂妄,但面对斯大林,也只能乖乖妥协。

从那时起,苏联的国力不断提高,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不断加强。

1949年8月29日,随着一枚当量为22000吨TNT的原子弹试爆成功,苏联成为世界第二个拥核国家,也正式奠定了与美国齐头并进的地位。

在此期间,新中国一直将苏联视为“老大哥”。

苏联也投桃报李,不仅为新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无息贷款,还派遣专家帮助我国建立了工业体系。

如果苏联能够维持强硬,美国根本不敢逐步蚕食社会主义阵营的势力范围,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也一直畏首畏尾,社会主义的影响必将进一步扩大。

然而,1953年,斯大林突然中风去世。

接替他的赫鲁晓夫,迷信美国的种种承诺,一步步自废武功,最终注定了苏联的分崩离析。

软弱的赫鲁晓夫,狡猾的美国人

在二战中,赫鲁晓夫任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政委,职权与司令等同,没有他的授意,军队无法下达任何命令。

而就在此时,赫鲁晓夫便暴露了自己的软弱。

1941年,德国悍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入侵苏联领土。

基辅战役打响后,斯大林特意叮嘱赫鲁晓夫,一定要死守基辅,不能让德军轻松取胜。

然而没多久,赫鲁晓夫便率先突围,将大部队留在城中。

后来,他又联合朱可夫,建议斯大林撤军,一来二去,贻误大量战机,导致红军节节败退,最终被德军击垮。

多年后,赫鲁晓夫还在回忆录里辩解道:“这就是寸步不让的下场”,试图将战败的责任归咎于斯大林。

但显然,赫鲁晓夫的软弱和自大才是基辅战役失利的主因。

毫无意外,当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再次为他的软弱和自大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与艾森豪威尔见面,明面上两人相谈甚欢,签下了一系列合作协议,还共同约定废止核武器的计划。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国在世界各地扶植亲美势力,根本不会停止霸权主义行径。

斯大林临终前便忧心忡忡地表示,要团结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才能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相抗衡。

只可惜,赫鲁晓夫却将这话抛诸脑后,逛着迪士尼乐园,和梦露共进晚餐,在美国人的糖衣炮弹下,他彻底被麻痹。

结束美国行程访问中国时,他便志得意满地提到:“美苏的关系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了”。

不仅如此,为了讨美国人的欢心,赫鲁晓夫还试图出卖我国利益,将新中国当作谈判桌上的筹码。

在和毛主席会面时,赫鲁晓夫也多次出言不逊。

称中国为了西藏领土和印度发生冲突很不划算,指责中国捍卫主权的行为恶化了中美矛盾,还叫嚣着要把哈萨克人“通通合并过来”。

赫鲁晓夫天真地以为,只要把姿态放得够低,就能让美国人满意,双方达成的协议就能一直维持下去。

但现实很快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赫鲁晓夫访美后不久,苏联境内便出现了美国U2侦察机的身影,美国核试验的频率也大幅提高。

而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的相继爆发,则彻底宣告美苏蜜月的结束。

由于赫鲁晓夫不断向美国妥协,裁掉了大量兵力,停止了核武器的研发,所以在诸多冲突中,苏联都没有讨到任何便宜。

冷战胜利的天平,开始向美国倾斜。

毛主席一阵见血,赫鲁晓夫执迷不悟

对于赫鲁晓夫的软弱,毛主席早就一眼看穿,两人会晤期间,毛主席曾对我方工作人员表示:

“赫鲁晓夫这个人能捅娄子,我看他多灾多难,将来的日子可能也不好过。”

当苏联把新中国当作筹码时,毛主席的措辞更加严厉:

“赫鲁晓夫无视兄弟党的独立和平等地位,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我们比作‘不懂事的小孩’,简直不知羞耻为何物。”

当然,赫鲁晓夫最愚蠢之处,是对美国的妥协,而毛主席对美国霸权的思考则更加透彻。

在外交场合上,毛主席多次强调,对美国抱有幻想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不断斗争,才能赢得和平。

毛主席曾一阵见血地指出:“美帝国主义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也是被逼不得已了”。

而在中美关系的演变中,毛主席便多次将美国置于“被逼无奈要讲一点理”的位置上。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眼见自己扶持的南韩李承晚集团无力支撑,美国坐不住了,公然违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国际原则,纠集所谓的“联合国军”,对朝鲜半岛发起了侵略战争。

北朝鲜人民军虽然意志顽强,但实力的确悬殊,在美国的步步紧逼下,丢掉了大量领土。

很快,美军一路北进,直指鸭绿江边,战机甚至开入了我国领空。

一时间,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打还是不打,成了当时热议的问题。

一些人表示,美国是超级大国,中国无论是工业能力还是军事实力,都无法和美国相提并论。

与美国开战,根本没有任何胜算。

这显然又是“以土地换取和平”的思路,对此,毛主席嗤之以鼻。

他严正指出“亚洲的事务要由亚洲人民自己管”,并号召“进行充分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可见,毛主席对美国人不抱丝毫幻想,而事实也证明,毛主席的眼光的确独到——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我国虽然在武器装备上不占优势,但凭借着卓越的指挥和不屈的斗志,竟然屡战屡胜,打破了美军战无不胜的神话,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

在战斗吃紧时,美国甚至动了使用核武器的念头,麦克阿瑟便叫嚣着,要用30到40枚核弹,对东北地区进行致命打击。

不过,毛主席没有被美国的核讹诈吓倒,而是坚持斗争。

最终,历时三年,美国不得不承认在朝鲜战争中折戟,将军队灰溜溜地撤出了朝鲜半岛。

经此一役,新中国打出了军威和国威,国际地位急剧上升。

毛主席由此更加肯定,美国人只是欺软怕硬的“纸老虎”,根本不堪一击。

因此,后来赫鲁晓夫面对美国人卑躬屈膝之时,毛主席痛心疾首,并警告他:

和美国人交往千万不能退缩,否则面临的将是西方的“和平演变”。

可惜的是,赫鲁晓夫没有接受毛主席的劝诫,而苏联的国力也在消耗中被不断削弱。

等到戈尔巴乔夫接手时,悲剧已经不可避免。

苏联走向解体,中国赢得和平

如果说赫鲁晓夫是苏联走向衰弱的开始,那么戈尔巴乔夫就是苏联的掘墓人。

1985年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后,戈尔巴乔夫便着手推动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但不幸的是,这些改革,都是一味向西方社会靠拢,完全不符合苏联的国情,所以一再受挫。

外交上,戈尔巴乔夫也相当“亲美”。

他多次向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喊话,要求停止“星球大战”计划,并“全面结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

为表诚意,戈尔巴乔夫先是大幅削减苏联军费,裁撤苏军总政治部,并且从阿富汗撤军。

以为这样,就能换取美苏之间的和平竞争。

不料,见苏联主动示弱,里根反倒得寸进尺,他不仅拒绝停止“星球大战”,还加快了核竞赛,并且开始将长臂伸向东德。

1989年,柏林墙倒塌,戈尔巴乔夫再次退让,于是彻底失去了德国。

不久后,德国加入北约,苏联在地缘政治上可谓是狠狠栽了一个跟头。

内忧外患之下,苏联再也无力维系,最终于1991年宣告解体。

讽刺的是,1990年10月15日,戈尔巴乔夫在挪威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西方人此举看似尊重,实则是对他的无情嘲讽。

相较之下,对美国无比强硬、寸步不让的新中国,反倒收获了一些真正的尊重。

1964年,美国挑起“北部湾事件”,越南战争烈度激增,北越军队不敌美军,战线不断向后方紧缩。

美国的步步紧逼,无疑对我国西南地区构成威胁。

所以毛主席公开表示,指望美国人不侵略的善心是靠不住的,不管对方派出多少人,都要战斗到底。

在朝鲜战争中吃尽了苦头的美国人,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听完毛主席的表态后,美国人便小心翼翼地将战争维系在越南领土内,绝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警告道:“美军不得越过北纬17度线”。

这一界限本由《日内瓦公约》规定,但美国此前根本没有放在眼里。

可是当毛主席说完后,美军果然如临大敌,再也不敢对北纬17度线动任何念头。

北越人民军也惊讶地发现,不管打得多么狼狈,只要能逃到北纬17度线后方,美军便不会追击。

因此,北越政府将大量武器、物资都部署在这一界限以内,让美军陷入泥潭。

就这样,美国持续近20年、投入2500亿美元资金、伤亡36万余人的越南战争,最后无疾而终。

而这,无疑得归功于新中国对美国的巨大震慑。

总结

回顾那段风云突变的历史,实在是令人不胜唏嘘。

曾经空前强大的苏联,被扫入了历史的尘埃当中,而不被看好的新中国,却一直维持着独立自主,直至迈入强国之列。

如今,国际局势更加波谲云诡。

俄乌之间,俄国人耗费元气,乌克兰人丧失生命,只有煽风点火的西方渔翁得利。

在哀叹他国遭遇的同时,我们不禁更加倾佩毛主席的高瞻远瞩,正如他所强调的——

只有放弃幻想,永远准备斗争,才能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屹立不倒,才能在西方的围追堵截下浴火重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中国古代有一句谚语:“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描述了武将们在历史中的尴尬地位。面对外部军事...
原创 长... 白起甘愿赴死,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当时秦国的军事制度,不允许他造反! 而且,在被赐死之前,秦昭襄王...
原创 百...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率领麾下十几万精兵发动叛乱。叛军...
原创 天... 因为正常打赵云也不见得能干掉高览,至少不可能在一个回合之内就结果高览的性命。虽然高览出场不多,但并不...
原创 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
原创 明... 公元1368年,一个乞丐却以非凡的毅力和智慧,奠定了大明王朝的基石,这个乞丐便是朱元璋。他在乱世中崭...
原创 顺... “高僧,您说我们大清一共能传多少代呢?” 面对顺治皇帝福临问的这个问题,可是很危险啊,要是回答得让皇...
比夏朝更早的王朝:考古取得重大... 长久以来,虞朝是否真实存在一直是史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在古老的典籍《尚书》中,通过四个篇章追溯上古...
原创 韩... 韩信的作死,始于要挟刘邦封王。 《史记 淮阴侯列传》: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
原创 杨... 杨玉环是四大美女之一,她的美貌让诗人赞颂,唐玄宗为她深深着迷。当时,唐朝标榜丰腴为美,杨玉环便是这一...
原创 海... #新手帮扶计划#今天 ,海南岛的人口以汉族为主 ,全岛85%的人口为汉族,黎苗回等少数民族约12%。...
原创 侠... 何为侠客? 这恐怕不好定义。因为侠客并不是一个阶层,它只是产生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原创 来... 引言 2021年是我党建党100周年,当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作文题目,取材于1917年《新青年》上的一...
原创 李... 前言 时光荏苒,明朝易主,大顺王朝转瞬即逝。然而,在这个变幻的朝代中,有一个女子坚韧地守护着她的信仰...
原创 苏... 在1885年左右,沙俄完成了对中亚包括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以及土库曼地区的全面征服,历时约...
原创 高...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开国皇帝,作为一位大权在握的封建帝王,晚年却做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选择:竟然在执政的...
原创 徐... 徐向在土地改革时期,他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指挥着8万红军对抗2...
原创 苏... 俄罗斯最近将爱沙尼亚的总理纳入了通缉名册。在前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中,最对俄国反感的非波罗的海三国...
原创 管... 导读:管仲用乌龟换5个月的粮草,明白其中的道理,等于学会了营销学 大家好,欢迎来到老陈讲历史,每天为...
原创 被... 没有用手机和二维码支付之前,大家大概都用过或见过旧版100元的人民币,上面印着四个人的头像,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