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此人对淝水之战的贡献比谢安还大,关键长得太帅了
迪丽瓦拉
2025-07-07 13:34:30
0

导读:北府兵—有一个好的将领多么重要,谢安之侄谢玄被誉为谢家的芝兰玉树,统帅北府兵在公元379年的淮南之战中打败前秦14万大军,并在淝水之战中击败苻坚的百万大军,此后,将东晋的疆土北拓之黄河流域。

东晋四大豪门之陈郡谢氏提起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家族,大多数人都会脱口而出“王庾桓谢”。

刘禹锡著名的一首诗中是这么感慨东晋时期四大家族中王谢两家的物是人非,“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谢指的就是东晋时期的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

前面笔者写过一篇《王与马共天下—历史上最没有权威的帝王和最有权威的臣子》一文,着重描写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情况。此处不做讨论,有兴趣的朋友可翻看。

谢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谢安。

在四大家族中,陈郡谢氏是排名第二的顶级豪门,历史上一直将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连起来称呼,就是刘禹锡诗里的“王谢”。

严格意义上来说,王谢从魏晋直到南北朝,一直都是顶级豪门,其余无论是东晋的庾氏、桓氏,还是南朝的袁氏、萧氏,在影响力上都不能和他们媲美。

当然,我们是要除开后来的李唐皇室的。因为王庾桓谢,笔者将其归类为豪门,而不是贵族,真正的中国古代史上的顶级贵族,那只有后来的陇西李氏,就是我们盛唐的开创者。

陈郡的地带大概在河南太康一带,谢氏最出彩的时代,就是淝水之战。

在后方坐任总指挥的是我们的风流宰相谢太傅,前线,作为统兵大将的是谢石、谢玄、谢琰、谢晦。

依靠谢玄的军功,谢安位极人臣,封建昌县公,仪同三司吗,淝水之战结束,谢安加封太保。

直到南北朝时期,谢玄之孙谢灵运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可以说,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谢家的豪门地位久盛不衰。

谢安的育儿经验“安石风流无奈何,欲将赤骥换青娥。不辞便送东山去,临老何人与唱歌”。

提起白居易的这首《酬裴令公赠马相戏》一诗,大家对谢安的印象可能就是风流无双。谢安风流不假,爱美妾也不假,丝竹歌舞,样样不少,人家有钱,豪门嘛,但谢安一生未纳妾。人格品性,相信无人能挑剔。

而且,谢家儿郎之所以个个英才,都少不了谢安这位“贤妻良母”的教导。

当时有诗文“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其实,谢安的贡献不止是对东晋整个王朝而言,对整个谢氏家族,乃至后世的育儿教子都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谢安的侄儿谢朗,就是那位撒盐空中差可拟的那位傻小子,小时候非常淘气,听别人讲起了“熏老鼠”的故事,觉得十分可笑,就嘲笑那个熏老鼠的人是傻子。

其实熏老鼠的真正主人公就是谢朗的老爸谢据,也就是谢安的二哥,谢据死的早,谢朗不知道他老爸干过这件事,所以他才嘲笑。谢安得知了这件事,觉得谢朗不懂得尊重别人,本来想告诉他真相的,但又觉得这样会伤小孩子的面子,于是他就对谢朗说是自己小时候干过的,谢朗从此之后就不跟着人起哄嘲笑别人了。

循序渐进,注重引导:

谢玄是谢安长兄谢奕的儿子,也就是谢安的侄子,自幼聪慧过人,与表兄谢朗一起,都被谢安所器重。

谢安问子侄们:“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

诸人莫有言者,唯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芝兰玉树的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谢安听后很高兴,觉得谢玄与众不同,从此对他另眼相看。

谢玄小时候喜欢佩带紫罗香囊,谢安对此很是担心,但为了不让他伤心,于是便在一次和他作游戏的时候设法把香囊取到手中,把它烧掉,并劝说他以后别带这种东西,谢玄很听谢安的话,于是从此也不去佩带这一类物什。

由此可见,谢安的教子之道注重循序渐进,慢慢引导,而不是直接反对,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

北府兵统帅—芝兰玉树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潇洒俊雅的风度人物,当属谢家儿郎。

首先是谢安,一个字“帅”,两个字“太帅”,三个字“帅死了”。

“谢家兰玉真门户”。在谢安这一辈中,谢安和其兄长谢尚、弟弟谢万都是当时江左有名的美男子。

谢安的子侄辈,其子谢琰从小就美风姿,谢玄更是帅的万人迷,后来谢琰的儿子谢琨,被誉为“风华江左第一人”。

当然,光有外表那也是不行的,还有深刻的内涵。

谢安就不必说了,在谢安的子侄辈中,如果要选出一个既有美貌又有文武之才的人,那当属谢玄无疑了。

上面我们说过,谢安问诸位子侄的那个问题“我们家的子侄并不需要出来参与政事,为什么还要每个人都有才能呢?”当时谁也没有回答上来,只有谢玄答道:“像芝兰玉树一样,而且要让他生在阶前庭院中。”

谢安又曾问谢玄在《诗经》中最喜欢哪句,他回答说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他因此被后世人认为是性情中人。从淝水之战后谢安谢玄不贪恋权势及时归隐来看,也正印证了这一点。

谢玄最出彩的功劳就是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支特种兵—北府兵。

公元377年,即东晋孝武皇帝太元二年,皇帝司马曜召谢玄回朝,授其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招募劲勇,徐、兖流民帅纷纷应募入伍。主要将领有刘牢之、何谦、诸葛侃、高衡、刘轨、田洛及孙无终等。

谢玄的征召以募将为主,当时活动在徐、兖二州境内的流民团体本就拥有一定数量的军队,只要朝廷征召,一来可以抵御北方异族入侵,二来可以拿朝廷军饷,何乐而不为呢?南下的流民曾长期与北方异族作战,战力强劲,稍加训练,战斗力爆表。谢玄以刘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

“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敌人畏之。”

因为东晋时期,徐州治所在京口,兖州治所在广陵,谢玄加徐州刺史,镇京口,所以这支军队被称为北府兵。

淝水之战败天王北府兵的战绩主要有三:

一是淮南之战

二是淝水之战

三为谢玄北伐

而在太元十二年(公元387年)正月,朱序被任命为青、兖二州刺史,代谢玄镇淮阴,朝廷征谢玄为会稽内史,解除了谢玄的兵权。谢玄卸任之后,北府兵便沦为了国内各种政治势力争权夺利的工具,参与桓玄之乱,王恭之乱,刘裕代晋,最终,在内讧中被瓦解。

爆发于公元379年四月至七月的淮南之战,笔者以为,是谢玄率领北府兵最为出彩的一笔,甚至比后来的淝水之战更值得晶晶乐道。

谢玄文武兼备,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不仅用计谋,更善亲自领兵作战。

前秦兖州刺史彭超在攻打东晋彭城的时候,谢玄用计迫使彭超放弃围攻彭城。

后来更是率领3万北府兵四战四胜彭超、俱难的14万联军,打得前秦军丢盔弃甲,一路只顾北上逃窜,从此,北府兵的名号真正响了起来,改变了以往东晋将领和士兵对秦兵闻风丧胆的局面,致使秦兵产生了畏惧心理,四年之后,淝水之战,秦兵在淝水河畔,一见到四年前的那群虎狼之师,四下逃散,致使秦军的后退变成了溃败。

笔者以为,这是战斗力的对决,北府兵当之无愧被称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特种兵。

而在淝水之战中,苻坚兄弟在寿阳与谢家对峙,双方均无法过河,这时,谢玄再一次使计谋给苻坚送信,信中劝苻坚退兵让出一块地方,让双方士兵作战,苻坚本想用兵家之计“击其半渡”,谁料,在谢玄的计谋中,没有给苻坚设计半渡而击的机会,而是“半退而击”。

在秦军后撤的时候,谢玄突然发动攻势,北府兵像虎狼一样冲过淝水直扑正在后退的秦军,从而致使秦军一溃千里,不可制止,这才有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淝水之战。”

当然,谢玄此计有些人说会不太仁义,春秋时期著名的泓水之战,宋襄公因为仁义,等待楚军过河之后再列阵对战,酿成了千古笑话。当时宋襄公的臣子子鱼说了“打仗是以胜利为目的,还说什么君子之道!真的按襄公你说的做,就去当奴隶服侍算了,何必还打仗呢?”

这句话说的好,打仗是以胜利为目的的,为什么要假施仁义呢?就像某些大国要打其他小国一样,如果是为了施展仁义,那为什么要使人民生活在战乱中呢?

所以,谢玄虽然用计诈了苻坚,但正所谓兵者,诡道也。成王败寇,无可厚非。

淝水之战后,谢玄上奏朝廷,应该抓住时机北伐,于是朝廷任命谢玄为前锋都督,率冠军将军桓石虔直指涡、颍,经略旧都。

谢玄又率部进驻彭城,遣参军刘袭攻打苻坚的兖州刺史张崇于鄄城,赶走张崇,派刘牢之据守鄄城。

平定兖州后,谢玄继续北伐至青州境内,苻坚的青州刺史苻朗投降。谢玄又进军讨伐冀州,遣龙骧将军刘牢之、济北太守丁匡据守碻磝,济阳太守郭满据守滑台,奋武将军颜雄渡过黄河建造营垒。

苻坚之子苻丕遣部将桑据进驻黎阳。谢玄命刘牢之袭夜袭桑据,桑据逃走。

苻丕惶恐不安,打算降晋,谢玄答应请求。苻丕告饥,谢玄送给苻丕二千斛军粮。又遣晋陵太守滕恬之渡过黄河据守黎阳,三魏之地皆归降东晋。

朝廷因兖、青、司、豫四州均已收复,便任命谢玄都督徐、兖、青、司、冀、幽、并七州军事。

可以说,谢玄的北伐是东晋时期唯一一次成功的北伐,第一次将秦晋的疆域以黄河为分界线。

公元377年,东晋太元十二年正月,朱序为青、兖二州刺史,代谢玄镇淮阴,解除了谢玄的兵权。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虽然不是“一生襟抱未曾开”,但从淝水之战后,谢家功高震主,朝廷虽然同意了谢玄的北伐,但多有忌惮,谢玄北伐虽成功了,但北方国土依旧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可以说是这位谢家芝兰玉树唯一的遗憾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葡... “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1952年的某天,毛主席手中拿着香烟,坐在办公桌前处理从朝鲜送来的战报...
辽博精选75件馆藏文物 以图片... 中新网沈阳7月18日电 (记者 韩宏)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文物图片展...
原创 林... 上将萧克在回忆首长林彪时,经常说:“林总是个沉默寡言的,很少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在同事和手下眼里,林...
原创 “... 民间有一个说法,叫“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说法?很多人认为《水浒传》中打打杀杀...
原创 邱... 提起蒋介石的国军上将,邱清泉这个名字一定是榜上有名。 作为黄埔二期的门生,邱清泉对蒋介石的忠诚是无与...
原创 6... 前言: “长征的胜利离不开曾希圣,大家都是红军的战友,为什么不为他安排工作,这简直是恩将仇报,都别忘...
原创 庞... 前言: 庞统,这个被誉为"凤雏"的奇才,为何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那句令人费解的遗言?他的才华究竟有...
原创 我... 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上个世纪面临一个艰巨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尽管国土辽阔,但并...
原创 志... 今天说一个发生在抗美援朝中的真实故事:1951年2月末,为了解决前线困境,彭德怀紧急回京,后直闯毛主...
原创 毛... 1949年12月6日,北京天安门正飘着鹅毛大雪,室外的寒气刺骨逼人。应苏联的邀请,毛主席身披厚皮绒,...
原创 李... 战国后期,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几乎没有什么悬念了,如果非要说有,那就只能是赵国名将武安君李牧的存在,可...
原创 贝... 贝利亚是斯大林时期的特务机关首脑,因为深受斯大林信任,所以跻身权力中枢。甚至被授予了苏联元帅军衔,纵...
原创 李... 李渊晚年生活的经历可以说是辛酸而凄凉的。在玄武门之变后,被逼迫退位的李渊虽然成为了太上皇,但却身处一...
原创 俄... 前言 转眼间,俄乌战争已过一周年的节点,在当初人们的设想中,俄罗斯理应秋风扫落叶般结束战斗,解决两国...
原创 为... 上一期我们说了三国志关于关张马黄赵传中张飞和马超官职的问题,说后投降的马超官职比早就跟随刘备的张飞的...
原创 休... 众所周知,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不过老话说:“一个巴掌怕不...
原创 藏...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不会错过后续更精彩的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宋... 若让中国古代的文人自由选择生活的朝代,大多数人定会首选宋朝,尤其是北宋。受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北宋的...
原创 日... 一提到日本京都,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的景象一定是古色古香的东方盛唐风格的建筑群,大街上穿着民族服饰...
原创 陈...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高光时刻。该故事取材于“孙权智斗曹操”一事。据《三国志·吴主传》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