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那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曹睿与司马懿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曹睿,字元仲,生于204年,是曹魏的第二任皇帝 ,他自幼聪慧,博闻强记,深受曹操喜爱。
226年五月,曹睿即位,彼时的曹魏政权,内忧外患并存。然而,曹睿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与军事谋略,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收服鲜卑,平定诸多内乱,还设置律博士制度,重视狱讼审理,命臣下制《魏律》十八篇,稳固了曹魏政权。
司马懿,作为曹魏的重要将领和谋士,才能出众,其家族在当时也颇具影响力。曹睿即位之初,司马懿被任命为大将军,掌握军事大权,曹睿对其信任有加,倚重他来稳定政局。但随着司马懿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日益增大,声望和影响力不断攀升,曹睿对其产生了猜忌与防范之心。
于是,曹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借战事将司马懿等权臣调离中央,以降低他们在都城对朝政的影响力,同时提拔了一批忠诚可靠的官员来辅佐自己,形成稳固统治集团,从而有效地遏制了司马懿的野心。
从历史发展来看,若曹睿不死,司马懿确实难有机会反叛。曹睿统治时期,政治相对清明,经济繁荣,他能妥善处理朝政事务,对军队的控制也较为严格,使得司马懿无机可乘。再者,外部的吴、蜀等敌对势力时刻威胁着曹魏安全,内部除司马懿外亦有其他势力相互制衡,这些都让司马懿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命运弄人,景初三年正月初一,公元239年1月22日,曹睿驾崩,年仅三十六岁。他临终托孤不当,将辅佐太子之责交与司马懿与曹爽,最终导致朝政动荡,政权旁落司马氏。
可即便如此,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曹睿不死,司马懿就绝对不敢反。历史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与复杂性,或许在长期的权力博弈中,会有新的变故与契机出现,只是在曹睿在世时,司马懿确实受到了极大的压制与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