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正三大将是日本陆军六大“总军”级军事集团总司令官之一,“七七事变”时曾任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长,而“七七事变”就是由其麾下的牟田口廉也第一联队挑起的,当他从秦皇岛火速赶到北平丰台时,又亲自指挥他麾下的炮兵联队炮击宛平城,是挑起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第一人,可谓是罪大恶极,但这个败类却没有受到正义的审判,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本文就聊一聊其人的军旅生涯,究竟是什么原因,最终逃脱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他的起诉和审判呢?
河边正三(1886—1965)是日本富山县人,出身于地主家庭,1907年5月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九期步兵科,曾在日军步兵第35联队服役,1912年12月考入陆军大学校第27期,与东条英机、冈部直三郎、今村均、本间雅晴、横山勇、矶谷廉介、饭田祥二郎、草场辰巳、大岛浩等人同学,在56名毕业生中毕业成绩名列第二,成为该期“军刀组”成员。
河边正三于1915年12月从陆军大学校毕业后,曾在陆军教育总监部任职,后来回到步兵第35联队任中队长,曾被派到瑞士研习军事,从欧洲归来后又回到教育总监部,期间再次被派往欧美考察,归国后被调到参谋本部任职,同时兼任陆军大学校教官,在参谋本部任职期间,曾到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出差,并被派驻日本驻德国大使馆担任副武官。
河边正三晋升陆军大佐之后,曾先后出任步兵第6联队长。陆军步兵学校教导联队长和教育总监部第1课课长,1936年3月晋升陆军少将后升任教育总监部附,但很快就被派往中国出任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长。
中国驻屯军是1900年签订《辛丑条约》的产物,其兵力主要部署在北京、天津、塘沽、秦皇岛、山海关等地,司令部设在天津的海光寺,其时司令官是田代皖一郎中将,中国驻屯军下辖一个步兵旅团及炮兵联队、战车队、骑兵队、工兵队、航空队、宪兵队等特殊兵种部队,其中步兵旅团下辖两个步兵联队,第1联队驻守在北平,联队长是牟田口廉也大佐,第2联队驻守在天津,联队长是萱嵨高大佐。
“七七事变”爆发时,河边正三正在秦皇岛视察部队,由于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正患病住院,由其参谋长桥本群少将代理其职,他电令河边正三火速返回北平,河边正三于8日下午即赶到丰台镇与牟田口廉也会合,并指挥其麾下的炮兵联队炮击宛平城,不但炸毁了专员公署建筑,而且炸伤了宛平守军营长金振中,由此拉开了日本军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序幕。
日本全面启动侵华战争之后,中国驻屯军被撤销,同时组建了日本华北方面军,由寺内寿一大将出任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少将出任参谋长,河边正三出任参谋副长,1938年2月参谋本部为了进攻武汉,又编组成立了华中派遣军,其司令部设在南京,由畑俊六大将出任司令官,河边正三被从北平调到南京担任参谋长。
1939年1月,河边正三被调回日本出任教育总监部本部部长,并于当年三月晋升陆军中将,1940年3月被调到关东军出任日军第十二师团长,一年以后又升任第三军司令官,该军当时驻守在中国东北,并担任防御苏联的任务,其时关东军司令官是梅津美治郎。
1942年8月,河边正三接替后宫淳出任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再次辅佐畑俊六总司令官,日本为了应对太平洋战争,成立了几个“总军”级的军事集团,其中两个总军级集团设在中国,分别是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两大军事集团。
1943年3月,日军大本营组建了缅甸方面军,下辖3个军10个师团近30万人,河边正三被调任司令官,尽管他还是中将军衔,却已经是独当一面的方面军司令官了,但此时正值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失利,日军因此开始策划向印度方向发动大规模进攻,以图改变太平洋战场上的颓势。
1944年1月,日本参谋本部下达了“英帕尔会战”计划,企图占领印度英帕尔和科希马等战略要地,以便控制整个东印度区域,河边正三把主攻任务交给了日军第十五军,该军司令官是他当年在北平时的老部下牟田口廉也,河边正三特意把他调到了缅甸方面军,此前牟田口廉也担任日军第十八师团长。
牟田口廉也却是一个好大喜功之人,不顾战场实际而夸下海口,结果在英帕尔会战中惨败,丢盔卸甲地从印度大败而归,河边正三和牟田口廉也均被日军大本营撤职,由于河边正三的弟弟河边虎四郎此时正在参谋本部次长的任上,遂将河边正三的关系转入参谋本部,而牟田口廉也则被转入了预备役。
1944年12月,河边正三东山再起,被任命为日本中部防卫军司令官,以“玉碎”的精神准备实施本土决战,翌年2月中部防卫军被改编成日军第十五方面军,河边正三顺理成章地转任司令官并晋升陆军大将,但此时的陆军大将已经不值钱了,整个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并苟延残喘罢了。
1945年4月,河边正三在第十五方面军司令官任上仅两个多月,又被升任陆军航空总军司令官,成为日本陆军六大“总军”司令官之一,与寺内寿一、杉山元、畑俊六、冈村宁次、山田乙三等人并驾齐驱,达到其军事生涯的顶峰。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河边正三转任第一复员军司令官,参与庞大日军的复员与遣散工作,当年11月底被转入预备役,并曾被列为甲级战犯嫌疑名单之中,但最终却没有列入到被起诉的28名甲级战犯名单中,本应站在被告席上的战犯河边正三,却站在了证人席上。
在法庭上辩论“七七事变”起因之时,河边正三曾出庭作证,诡辩“七七事变”是由冯玉祥挑起的,当时参与中日谈判的中方代表王冷斋也出庭作证,当场质证河边正三,将河边正三驳得支支吾吾,不得不狼狈地走下证人席,因为担心再辩论下去,恐怕要引火烧身,追究其挑起“七七事变”的战争责任。
1947年9月,河边正三被解除监禁释放,至于河边正三为何被豁免,也许是因为他与日本皇室的关系,因为他曾担任过大正天皇侍卫武官,也曾担任过昭和天皇的军事幕僚,另外一个可能,就是与他弟弟河边虎四郎中将有关,因为日本投降之后,河边虎四郎曾作为日本全权代表赴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与美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接洽投降事宜,期间与麦克阿瑟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麦克阿瑟后来曾邀请河边虎四郎在盟军总司令部战史研究室供职。
1965年3月2日,河边正三以79岁之龄死去,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而其生前还曾经获得一枚二级金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