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汤恩伯这个人素来风评不佳,甚至被很多人认为是“草包”将军。但总体来说,就抗战而言,汤恩伯仍算是表现相对不错的国军高级将领了。
来自对手的评价,通常更能说明问题。豫南会战后,没完成歼灭汤部主力任务的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在给中国派遣军及参谋本部的报告中,称汤部为“天子第一号大敌”。
汤恩伯之所以能被日酋视为“天子第一号大敌”,在于他能打也会打。纵观汤恩伯在整个抗战期间的表现,除了1942-1944年当中原王这段政治、军事一把抓而搞出了中原大溃败,其余时间仅以军事主官身份指挥作战时,还是颇具亮点的。
能打硬仗的“抗日铁汉”
汤恩伯的成名,始于1937年的南口战役。
进攻南口的日军指挥官是大名鼎鼎的板垣征四郎中将,总兵力达到7万之众;中国守军则差不多有6万人,包括汤恩伯第13军2.8万人及傅作义部等其他部队。
双方开打前,狂妄的日军叫嚣着要“三天解决战斗”。蒋介石则要求汤部在南口顶日军8天就算完成任务。
结果,汤恩伯率部死顶了18天,第13军也伤亡过半,汤也媒体宣传为“抗日铁汉”。南口战役,中日双方的伤亡比为3.3万:1.5万,在抗战初期能打出这样的交换比也算很不错了。
让汤恩伯获得更大名声的则是台儿庄战役,这时他的身份已经是第20军团军团长。汤军团对取得台儿庄大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孙连仲部是抵御日军进攻的盾,汤恩伯部则是那支刺穿敌人的矛。
会打巧仗的日军“天子一号大敌”
汤恩伯算是国军中为数不多的掌握运动战精髓的高级将领,这从他能于1938年出任“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的教育长也可见一斑。
在武汉会战的瑞昌保卫战、随枣会战、豫南会战中,汤部第31集团军既能打硬仗,也擅长打飘忽不定的运动战,让日军很是头疼。
特别是随枣、豫南会战中,日军意在围歼汤部。汤恩伯在找准时机跳出外线、保全有生力量的基础上,还能抓住战机予敌以一定杀伤,让日酋懊悔、愤恨不已。
即使经历了中原大溃败后,转任黔桂湘边区总司令的汤恩伯,还是率部抑制住了日军的进攻,力保贵州不失,有力拱卫了陪都重庆的安全。
在此后的第三方面军司令官任上,汤恩伯还指挥部队参与了湘西会战、桂柳反攻战等,并收复了第一个省会城市——桂林。
恶名远扬的“水旱蝗汤”
当“中原王”的这段时期,汤恩伯的膨胀的厉害,他不再满足于当个单纯的军事主官,还想当个实力军政集团的“带头大哥”,他忙于捞钱、扩军、办学等,却疏于战备,加之与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严重不和,终于闹出了与豫中大溃败的笑话。
不过,当他重新摆正角色,履行单纯的部队长职责,终于又在抗战末期打出了点声色。
如果说抗战期间的汤恩伯还算能打会打,可能很多印象流打死都不信。
可是,历史也与科学有相似之处,很多抗战中的战例都能支撑起这一观点。虽然他有大溃败,但也有不少亮眼表现,这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