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不会错过后续更精彩的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普通话如今是民族的共同语言,其实在中国语言发展历史中潜藏着一部曲折的中国历史。
早在公元前560年,晋国召集了北方诸侯商议如何讨伐楚国,但此时的楚国非常强大,晋国国君对于外强中干的现状十分的不满,因此他们找到了新的发泄点,这就是北方姜戎的首领。
戎狄的语言向来与华夏是不通的,在与戎狄打仗期间,华夏各国遇到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他们无法与戎狄互相沟通。早在先秦时期,华夏各国共同说着一门类似于今天的普通话,它被称之为雅言,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共同语。
从夏商周到西晋时期,中原各个王朝的首都基本都是从西向东摆动于黄河流域,这也就使得洛阳读书音逐渐成为了远古中国人共同信奉的共同语言。当西晋灭亡之后,中国经历了接近两百年的南北朝大分裂时期,北方一族不断南下时的中国的雅言系统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当时在南方氏族的眼里,他们认为金陵的雅言才是中原的正统,而北方则属于胡言胡语。
南北朝时期尽管是中国的大分裂时期,但是到了公元490年,23岁的北魏孝文帝开始迁都洛阳,并且开始推进了汉化运动,其中有一条最明显的措施就是规定30岁以下的鲜卑人一律学习汉语雅音。
北魏孝文帝规定不学习汉语雅音的鲜卑官员一律被罢黜官职,对于北魏孝文帝强行推广汉语,当时他的皇后冯氏是坚决反对的,为此被为太和20年孝文帝直接将冯氏废为庶人,理由就是皇后拒绝学习汉人的语言。
北魏孝文帝认为如果不学习汉人的语言,那么几代之后,怕是鲜卑人,又将成为了蛮夷之人。对于北魏孝文帝来讲,鲜卑人是以少数民族的身份入主中原的,能否说得上一口标准的汉人语言与南方王朝能否获得正统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他们是极度推崇汉化和汉语的。所以这一时期中国南北两方的标准语言并没有太大的分歧,当隋朝统一南北之后,隋朝又形成了新的官方雅音系统。
北宋时期名臣寇准曾经和别人一起讨论过天下哪里的语言是最正统的,他当时给出的答案是洛阳读书音。洛阳读书音无论在唐朝时期还是在宋朝时期都作为官方语言,但是自安史之乱之后,在南方文化的剧烈冲击下,使得洛阳读书音也发生了改变。
受到北方胡族语言的冲击,汉人也出现了一些鄙夷性的语言,比如胡来、胡说,胡作非为等等,其实这些都包含了早期汉人对于胡人等少数民族的态度。
公元1127年女真人攻打灭北宋之后,随着北方地区的女真人和蒙古人先后的统治下官方体系的语言系统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官方语言也从洛阳读书音发展成了南方官话,北方则受到了女真以及蒙古人们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北方官话体系,当时的南方官话是以南京为主,北方官话是以华北地区语言为主。
当蒙古人彻底攻灭了南宋之后,在蒙古人的影响下,自夏商周时期延续了3000多年的中原古代雅音系统在此时遭到了扫荡式的破坏,元朝定都大都之后大都语开始出现,这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话的早期雏形。
当朱棣篡位迁都北京之后,从南京地区带来大量人口进入到北京,此时南方的官话也开始进入到北京系统,所以此时南方的官话系统一直在影响着北方的官话,在明朝初期表现尤为强烈。
1644年,随着明朝的灭亡,满族人入驻北京之后,强制将北京的汉人牵制到了如今的北京崇文区和宣武区。在北京城内的满人开始讲辽南地区的方言,外城的汉人开始讲燕京地区的方言,满族人逐渐学习北京话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满式汉语,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话。
在《红楼梦》中关于满是汉语的表现尤为突出,比如“巴不得”或者是“跟前儿”,这些话都来自于满语。红学专家周如昌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满汉两大民族的融合,也就不会产生《红楼梦》。
语言的延续性具有强大的惯性,所以满式汉语推广初期并不是很顺利。很多南方官员不会说北京话,或者说的不是很利索,因此到了雍正六年,雍正皇帝终于忍不住了。
自从他登基之后,雍正皇帝就一直对不会说官话的南方官员感到厌烦,南方官员在汇报工作的时候,雍正皇帝一个字都听不懂,于是雍正皇帝决定先拿福建人和广东人开刀,1728年雍正皇帝正式下令要求以八年为期,让福建人和广东人学习官话,如果八年之后这两地人们还不会说北京话的话,那么此地的科举考试将禁止。
在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一条明显的跨越阶层捷径,当雍正皇帝下达命令之后,福建省和广东省两地就成立了多所语言培训学校,这两个地区的人们也开始正式进入学堂学习北京话。但是这样的做法也导致了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国起义出现。
洪秀全是客家人,他说着一口古老的汉族雅音,他认为满清朝廷推行满式汉语就是胡言胡语惑乱中国。
1919年随着五四运动的兴起,白话文则开始广泛出现,1924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决定放弃老国音改北京语言为古音标准,这也就是新国音的由来。自1924年~1949年受到全面抗战的影响,新国语的推广受到了影响。
直到建国之后,国语改革运动继续进行。1955年北京官话被选定为新国语的标准与考虑到了民族共荣的问题,官方决定将国语改名为普通话。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正式将普通话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一。北方话为基础语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言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
写在最后:
看似普通的语言也蕴含着厚重的中国文化,历史在中华大地上,任何一种现象都是无数人辛勤耕耘的结果。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蕴含着古代人们的深刻智慧,而语言系统的发展既有战争的残酷,也有着生存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