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的携祖宗牌位寻根之旅
翟宗坤
2024年10月5日上午,安徽寿县茶庵镇翟大存、翟大梁宗亲等一行五人,专程来到芜湖市湾沚区,进行寻根问祖之旅。湾沚宗亲翟宗坤、翟大培、翟卫生、翟光余、翟承柏等宗亲热情接待了他们。
在欢迎会上,两地宗亲本着同根共祖一脉相承之亲,互叙衷情,真诚交流。寿县宗亲翟大梁等怀着寻根问祖的迫切心情,首先展示了其带来的用红绸包裹的两尊祖宗牌位,供大家详细辨认研究。
据翟大梁宗亲讲:他们祖上是太平天国时期从江南逃难来到寿县茶庵镇的,当时老家有砻坊,很富裕。但具体问到是从哪里逃难出去的却不知道;问是谁带领、一共是几人、名字、年龄等,一概也不知;只知道宗字辈情况,宗字辈以上情况也一概不知。祖上保存下来的唯一物件,只有这两尊祖宗牌位。并且坦诚地表示,他们看不懂牌位上面记载的是什么意思;找了很多人看过,也都说搞不清楚是什么意思。见下面两尊祖宗牌位照片:
仔细观察二块牌位,见其大小形状相同,材质相同,均由上等木材制作而成,长
28.5
cm,宽
7.2
cm,厚
2.3
cm,中间在距顶部
6.2
cm处,横向切半,然后再纵向锯分成均厚均宽的前后两片。前片为正面,长
23
cm,宽
7.2
cm,厚
1
cm,正面文字采用墓碑格式,纵向楷书字体。因年代久远,前片正面字迹模糊,分辨不清,难以识别。所幸后片里面的文字能辨认,据说与外片上面文字内容基本相同,故能识别。后片中间再凹进约长
17.5
cm,宽2.
5
cm,凹进
0.2
cm,书写神主牌位。前后两片合在一起插入底座后即谓“神主牌位”。木质底座长约
14
cm,宽
6
cm,厚
6.5
cm。
两块牌位均是翟本祥、翟本全所立,字迹相同,应该是同一个人书写,制作年代约在民国初年(约1918年前后),距今有一百多年了。
笔者将两块牌位通过拍照放大,经过仔细研究,比对辨认,结果如下:
一、牌位一解读
1、牌位一文字
:
右:
生于嘉庆丙寅年六月二十八日卯时,卒于光绪某年
。
中间:
皇清恩
賚朿帛
翟四公羣意
神主
皇清恩
賚朿帛
翟孺人氏俞
神主
左边:
奉祀
孙
本祥、本全
(里面无字)
2、牌位一译文:
翟公讳羣意(四甲人,家族受到皇恩赏赐很多,享有恩荣),生于嘉庆丙寅年(1806年)六月二十八日卯时,卒于光绪某年。孺人俞氏,生卒葬不详。
奉祀人:孙本祥、本全
注:
皇清
:
是表示在清朝时期;
恩賚朿帛
:是指皇恩赏赐很多布帛财物。
皇清
恩賚朿帛,
意思是指清朝皇帝赏赐了很多布帛财物,家族享有恩荣。
二、牌位二解读
1、牌位二文字
:
右边:
生于道光丙戌六月初八日戌时,卒于光绪二十三丁酉年九月十五日辰时。
中间:
皇清
翟四公讳满玉
之神主
皇清
翟孺人氏王
之神主
左边:(孺人王氏)
生于道光己亥三月,卒于民国六年十一月十七日丑时。
男本祥、本全奉祀
下面:
葬堰口冲墩东二里大义塚坤山艮向。
2、牌位二文字表述
:
翟公讳满玉(四甲人),生于道光丙戌(1826年)六月初八日戌时,卒于光绪二十三(1897年)丁酉年九月十五日辰时,(享年72岁)。葬堰口冲墩东二里大义塚坤山艮向。
翟孺人王氏,生于道光己亥(1839年)三月,卒于民国六年(1917年)十一月十七日丑时,(享年79岁)。葬堰口冲墩东二里大义塚坤山艮向。
男本祥、本全奉祀
三、整理说明
:
1、根据牌位一左边字迹:“奉祀
孙
本祥、本全立”,基本可以确定:牌位一神主群意公是牌位二滿玉公父亲,他们是祖孙三代关系。也就是说:群意公是守字辈,满玉公是一字辈,立牌位人本祥、本全两兄弟,是本字辈。根据其辈分(永
守一本
)序列,基本可以确认是
泾县桃花潭翟氏后人
。
2、群意公和满玉公父子二人,应该是在太平天国时期(1851-1864)前后逃难来寿县的,是父子一家人逃难,此时群意公40多岁,满玉公20多岁。
3、本支现在寿县的翟氏宗亲,约有40多人
:
4、2024年10月5日,翟大秀、翟大存、翟大苗、翟大梁、翟光翔五人来寻根时,湾沚宗亲赠送了红杨树《清水团向明公支谱》,经考证就是他们的支谱。
四、考证
经过查阅红杨树《清水团向明公支谱》,发现其中有关记载是:
始祖敬六公,十世祖向明公,十一世祖之焕公,十二世祖
时若公,
迁居仓门口
(其派下永字辈中均全部带“意”字)。
十三世祖尚渡公。尚渡公
是时若公第四子,廪贡生,生卒葬失考,生三子:长步瀛,次必成,三泰成。
十四世祖步瀛公(尚渡公长子),思字辈,
生二子:
长永芬,次永樵。
十五世祖:
永芬公
(步瀛公长子),生子:
赏意
、
解意;
(注:
群意公有可能是其未记入谱的三子,我们暂且记之,待考证后再确定
)
永樵公
(步瀛公次子)生子:
快意
、
畅意
、
孚意。
经进一步查找比对发现,只有时若公派下永字辈全部带“意”字,而其他任何支系永字辈中均未发现有带“意”字的。因此基本可以确定:迁到安徽寿县的群意公极有可能是时若公派下子孙。见下面族谱所示:
五、结论
:
群意公极有可能是永芬公或永樵公之子。因为该支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资深公撰修支谱时,由于信息不通,与战乱时迁至寿县本宗失去联系,因此未能记入家谱。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寿县这一支世系就归宗于尚渡公之后人,也与牌位上“翟四公”相对应。
其依据有三点:
一是根据该支后人翟宗孝(79岁)口述:祖上是太平天国时期从江南逃难来寿县茶庵镇的,当年家里开有砻坊,很富裕。查翟家当年开砻坊的有芜湖大砻坊,红杨树河西大砻坊,这都是
水东翟氏鏋孙公裔清水团
的翟家人开的。比较有代表的是翟资深公这一支,是向明公裔孙,亦官亦商,非常兴旺发达。资深公派名宗溥,号静轩,由附贡生捐道衔加四级兼赏戴花翎,诰封荣禄大夫(正二品)。
二是根据该支后人保存的牌位考证:群意公和满玉公是父子一家人逃难,此时群意公40多岁,满玉公20多岁。
又根据牌位一左边字迹:“奉祀
孙
本祥、本全立”,基本可以确定:牌位一神主
群意公
是牌位二
滿玉公
父亲,他们是祖孙三代关系。也就是说:群意公是守字辈,满玉公是一字辈,立牌位人本祥、本全两兄弟是本字辈。根据其辈分序列,基本可以确认该支即
泾县桃花潭翟氏派系
,
并且是鏋孙公裔向明公支下。
三是根据这一线索范围查找家谱,发现在该支谱记中的“
守
”字辈(十六世)中,出现“
意
”字的谱名只有
尚渡公派下
永芬公和永樵公之子均采用“
意
”字后置记名,如:永芬公子:
赏意、解意
;永樵公子:
快意、畅意、孚意
。
而群意公的字辈与上面谱记完全相同,因此基本可以认定:
群意公极有可能是永芬公或永樵公之子。并且有可能是永芬公未记入谱的第三子
(我们可以暂且记之,待考证后再确定)。
群意公未入谱原因是该支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修谱时,由于信息不通,本户在战乱时迁至寿县居住,路途遥远,与本宗失去联系,从而未能记入家谱。
因此造成近二百多年的分离失散,今日远在外乡的游子终于认祖归宗!这完全得益于两块祖宗牌位之完整保存;得益于全家人思祖心切并且永不放弃;得益于同宗守望相助;得益于本宗支家谱的完善保存!终于在2024年10月5日这一天圆满地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真是祖宗积德,功夫不负有心人!
关于两块牌位上均写有“翟四公”的释疑:在古代,专门给人书写祖宗牌位的先生,是不可能将二块辈分不同的牌位均书“翟四公”的,这也有违规制。本牌位上“翟四公”可能表示其是水东翟氏四甲支下,也有可能表示其是时若公第四子尚渡公房下(该房习惯称老四房)。因此“翟四公”意为翟公是“四甲”人,或者是“四房”人。
为了更进一步认祖归宗,寿县宗亲再次带上祖宗牌位,下午驱车连夜赶往桃花潭中华第一祠,继续进行寻根问祖之旅。进入中华第一祠,他们双手捧起祖宗牌位,向列祖列宗双膝下跪,热泪盈眶,向祖宗倾诉着离别相思之苦,以及寻根之旅收获圆满的喜悦之情!
本次活动得到了桃花潭文保协会翟新民、翟宏志、翟光宝等宗亲的大力支持帮助和热情接待。三地宗亲默契配合,相互交流,守望相助,终于取得圆满成果,完成了此次成功的认祖归宗之旅!必将传为美谈!
——翟宗坤整理考证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