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可以说是拉开了二战的序幕,而在此之前,日本展开了一个名为“渡日”计划,也被俗称为“日本移民计划”。这个计划旨在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逐步将中国东北地区的人民同化为日本人。
“渡日”计划在日本政府和组织的主导下进行。他们通过宣传和招募,吸引日本国内的居民前往中国东北定居。这些移民者往往是寻求经济机会和土地的人,他们在东北从事农业、工业和商业等活动。
然而,尽管移民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但为何没有出现“日本族”这样的特定族群呢?
1900年开始,在日俄战争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和资源。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日本政府开始实施更加积极的移民计划。
大力宣传中国东北地区物产丰富,天天都可以吃饱饭,而当时的日本很多难民一天只吃得起两顿饭,当有这种好事以后,很多人都积极跟随日本关东军,前往了东北.。
而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炸毁奉天(今沈阳)铁路为借口发动的了侵略行动,随后,关东军迅速占领了东北地区,并建立了伪满洲国。
而在此期间,日本移民源源不断前往我国东北部,当日本移民到达了东北以后,确实如日本关东军所说,这里天天可以吃大米饭,并且有房子和土地供他们使用。
而后才知道,这些都是东北农民被日本关东军强迫修建的,而他们吃的粮食、土地也都是抢占的其他东北百姓的,刚开始日本移民还会谴责自己,时不时的救济一些东北百姓。
但在当时的东北是有阶级层次的,上等人就是日本人,二等人就是外国人、中日混血,“最下等人才是我们中国人”。
在大街上,中国人需要向路过的日本人下跪,跪拜日本人离去,而东本百姓在那里并没有私人土地,只能去日本规定的地方耕种,并且需要上交,相当于只能吃个饱饭,为此很多百姓在东北被日本人的折磨下民不聊生。
随着日本人将中国东北变成日本人的殖民地,这些日本移民们在随后的历史中,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都成为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罪恶元凶。
他们似乎忘记了当初来到东北的初衷,即潜移默化地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慢慢地,因为日本移民的嚣张态度,他们也遗忘了刚来这里时对东北百姓的自责与尊重。
据悉,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东北地区已经出现了上千个日本开拓团和上万个移民村。而这些开拓团的成员并非普通的日本移民,而是关东军的后备力量。
日本人悍然将自己视为这个地区的主人,不仅驱逐当地居民,更肆意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他们的行为引起了日本移民和当地中国人之间的严重矛盾。
随着更多日本人进入中国领土,并建立了更多的日本人村落,这种矛盾也不断加剧。这种情况导致了日本移民与中国人之间的敌对态势,加剧了东北地区的紧张局势。
因此,面对日本人一系列的洗脑政策,中国人民并不轻易配合。同时,由于当时中国正处于战乱中,百姓们的生活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更别提能让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了。
因此,当时孩子的知识大多是由家中长辈亲自传授的,日本人根本无法干涉这一过程。
到1945年,日本在中国的战争形势不顺利,而美国又在日本本土投下了两颗原子弹。这两次核爆事件对日本的战略和民众的士气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同时,苏联宣战并入侵了中国东北和北海道岛的南部。在多方面困境下,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然而,当时在东北地区的日本人除了被遣送回国外,还有一百多万人滞留在那里。由于当时日本国内陷入混乱,加上这些大多都是社会底层,为此日本政府并没有顾及他们的情况。因此,这些日本人就成为了东北地区的难民,被留在了那里。
失去了依靠的日本滞留者无法在东北地区维持生活,因此许多日本女性为了有稳定的生活保障而嫁给了东北的贫困农民。
根据统计,在东北地区解放的两个月内,就有大约11万名日本女性嫁给了中国男性。当时遗留在东北的日本人数量大约有100万左右。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日本滞留者逐渐融入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这些由日本女性和中国男性结合所生的孩子并没有任何罪过。经过中国的教育,他们成长为了热爱和推动东北地区发展的一员。这些移民的子女承载着两个文化的影响,为东北地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而中国没有形成“日本族”这一集体的身份,有多个原因:首先,移民到东北的日本人来自不同的地区、职业和社会背景,他们并不构成一个单一的群体。
这些不同的背景导致他们在文化、语言和传统等方面存在差异,更倾向于保持自己的日本身份,而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日本族”。
其次,日本人在东北定居主要出于经济和商业目的。他们通常是为了谋生和追求利益而来,而不是出于文化或种族认同。因此,他们更多地将自己视为临时或短期居民,而不是长期定居者。
此外,中国政府对于在东北地区的日本人的管理和政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国政府一直强调维护主权和国家安全,并对外国侨民实行严格监管。
因此,在东北地区,日本人仍然主要被视为外国人,而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日本族”身份。
综上所述,多种因素导致中国没有形成“日本族”,包括来自不同背景的移民、经济目的驱动和中国政府的管理政策等。这一情况使得东北地区的日本人更多地保持自己的日本身份,并没有形成一个集体的“日本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