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日本为何老惦记中国农村?喜欢花钱在农村调查,还修中日友好广场
迪丽瓦拉
2025-08-16 19:04:56
0

引言

提起日本,就绕不开近代史上那段血海深仇。但你知道吗,与侵略战争为伴的,还有对中国农村的深入调查。

从1900年起,日本成立专门调查机构,在中国农村耗费无数金钱,直到战败才恋恋不舍地结束45年的调查。

那么日本为何对中国农村如此重视?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阴谋?

这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一、三次大规模调查

1985年,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后,台湾成为日本殖民地,时任台湾民政长官后藤新平,于1900年开始,对台湾农村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细致调查。

1901年,后藤新平成立

“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

,自己出任会长,将调查工作及调查会的运作,交由曾经的京都大学教授冈松叁太郎负责。

此后20年的时间里,冈松叁太郎对台湾地区的法律、风俗,以及台湾蕃族,进行实地调查,并将研究成果整理成册。

在台湾的调查还没结束,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后,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在东北成立(1906年),针对东北和华北农村的调查也随即展开。

已经在台湾地区积累丰富经验的后藤新平,出任满铁总裁,冈松叁太郎成为满铁调查部的首任部长。

调查部的主要工作,仍为调查农村情况,只不过将目标从台湾变为东北。

与台湾不同的是,日本对于东北农村的调查以土地为中心,侧重于民事、商事等习惯的研究。

尤其是对于内务府、皇庄等大规模不动产的调查,日本方面尤为重视。

与此同时,“卢沟桥事变”爆发,

满铁调查部又制定了一个为期十年、预算500万日元的调查计划,调查对象为华北地区的农村。

这一次,日本针对河北、山东等地,

对每一个村庄适合种植的农作物,进行多次详细统计。

只不过因为日本战败,这项研究被迫停止。

从1900年对台湾的调查起,直到1945年无条件投降,抛除其他小规模调查不算,仅仅对台湾、东北和华北这三个地区的调查,就持续了45年之久。

调查台湾和东北的花费是多少,官方并没有明确数据。

但从华北农村的500万日元经费可以推算,这三个地区的调研总经费达概率超过一千万日元。

上千万日元、45年的心血,日本调查中国农村究竟有什么企图?

二、调查背后的阴谋

对于调查中国农村的意图,许多专家学者称之为科学研究,研究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如《台湾私法》、《中国农村惯行调查》等,都是日本的研究成果编纂而成,也确实为研究中国农村提供一手资料。

那么日本的行为真的只是科学范畴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仔细观察这三次大规模调查的时间,都是发生在侵略战争之后,对华北的调查更与全面侵华同时进行。

由此可见,日本对中国农村的调查,主要为侵略服务。

对台湾进行农村调查时,日本已经开始殖民台湾。

但为了更好地获得台湾的控制权,后藤新平充分调查当地风俗习惯,并结合曾经和现有的法律,更有效地进行殖民统治。

对东北农村的调查,则主要为控制满洲以及国内移民打基础。

此时日本已经发生严重农村危机,因此想通过向外移民,减轻国内压力,解决人口过剩问题。

同时来自日本的移民,又可以成为新成立的满洲政权的基础,为日后军队的征兵、征粮奠定基础。

所以从日军全面侵华后,便开始了百万户移民计划,企图在20年内移民500万人。

一旦日军移民计划成功,东北耕地将会大量落入日本人之手,农村也会成为日本人的天下,东北农民、抗日运动都会受到极大影响。

最后的结果,就是伪满洲彻底变成另一个日本。

好在随着日本的战败,这项移民计划也宣告破产。

在战争中对华北农村的调查,更是为了适应侵华战争的需求,

甚至想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全中国的殖民计划。

更重要的是,许多抗日运动扎根在华北农村。详细了解每个村庄的情况,也可以及时发现敌情。

总的来说,日本研究中国农村绝不是为了科学,而是为了更好地殖民、侵略。

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对中国农村的调查,本身就是一种侵略。

如今的日本虽然不再调查中国农村,却对中日友好设施情有独钟。

三、突现的中日友好设施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日友好广场、中日友好楼、中日友好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大地之上。

即便在偏僻的农村,也能看到中日友好广场的身影。

既然名为中日友好,那就不得不提中日恢复邦交了。

因为历史仇恨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并没有与日本建交,直到1972年,两国才恢复正常邦交。

1978年,中日签订和平友好条约。

从这一年开始,友好便成为两国之间的主旋律。

1979年,日本开始以贷款的方式对华援助,25年间共计贷款3.3万亿日元。

在这种情况下,中日民间的交流也多了起来,中日友好广场、中日友好楼等设施,也随之建成。

其中有些友好设施为日本人出资建造,且目的不尽相同。

例如长春的一座中日友好楼,是1990年一位日本男性捐赠。

日本战败后,一些移民和遗孤就被留在东北,由中国人抚养长大。

中日正常邦交后,政府曾遣送过部分遗孤。一位重回祖国的男子,为了报答中国养父母的养育之恩,便捐赠了中日友好楼,以便中国众多养父母能老有所依。

除此之外,一些日本战犯后代、和平爱好者,为了缓解中国百姓的抗日情绪,也会出资捐赠友好广场,或其他中日友好设施。

可有了前车之鉴,许多人已经不相信日本人的意图。

有些百姓将日本人的行为看作政治行动,目的是淡化中国人对日本的仇恨和警惕,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根据

日本当局扭曲侵华历史的行为

,我们确实应该警惕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也要以史为鉴避免灾难。毛主席当年留下的这句话,直到如今也依旧适用:

“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是一致的,只有一个敌人,就是日本军国主义与中国的民族败类。”

至于日本捐赠中日友好设施的背后,到底是政治目的还是单纯的善意,还要我们自己去分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学... 相信很多人了解司马懿,都是通过《三国演义》小说或影视剧。 但因为三国作者罗贯中明显偏向蜀汉一方的描写...
原创 忽... 忽必烈贵为一代天骄,横扫世界,为何夺位战争却如此惨烈? 公元一二五九年七月,蒙哥汗于钓鱼岛城下去世。...
原创 日... 前言 相信很多看过抗日战争题材影视剧的朋友对日本的一种军帽并不陌生,这种军帽两侧有几片垂布,看上去一...
原创 赵... 公元968年二月,大宋都城虽被寒意笼罩,但到处张灯结彩,42岁的赵匡胤即将大婚,新娘是刚满17岁的宋...
原创 陈... 提起淞沪会战,我们总能想到1937年8月爆发的那场惨烈战斗。 日本从海上登陆,打了国军一个措手不及,...
原创 朝...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向曾经的小弟屈服。 甲午...
长白山天池为什么分给朝鲜一大半...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请知悉。】 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和接壤的国家...
原创 放... 李文彪,1952年出生在上海一个高知家庭,父母均是高学历,并且从事教育工作。受他父母的影响,李文彪从...
原创 抗... 一、历史风云起,将军初登场 (一)传奇人生铸就辉煌 许世友,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将领。他8岁入嵩山少林...
原创 抗... 得知自己仅被授衔少将,李云龙、丁伟和孔捷个个满腹牢骚。 李云龙正在赶写论文时,丁伟跑来和他发牢骚,问...
原创 隋... ——感谢您的阅读,请您点击关注—— 隋文帝杨坚与独孤伽罗的爱情故事,在历史上一直被世人视为一段佳话。...
原创 志... 1950年4月10日,苏朝领导人举行会谈中,金日成得到了斯大林的支持,他摩拳擦掌,准备在一个月的时间...
原创 韩...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 可以说如果没有萧何,韩信就不会成为一代大将,没有萧何,...
中华民国孙小头《壹圆》开国纪念... 中华民国孙小头《壹圆》开国纪念币,作为民国初期的重要货币之一,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还蕴含着丰富...
古代读书人23种称谓 自古以来,读书人都是一个备受瞩目的群体,读书人意味着功名利禄、出人头地,而且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且...
原创 方...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英雄的后代,是否也如其父一般为国奉献?1935年,方志敏英勇就义,年仅36岁。他...
原创 朝... 引言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法西斯日本广岛投放了人类第一颗实战用原子弹。仅两天后,苏联就对日宣战...
原创 老... 文丨卿心君悦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谜团—— 太子胤礽二次被废之时,老十三胤祥莫名其妙地...
一百年·一座桥·五代人 “这座桥不仅连接了两岸,也连接了过去与未来,成为了一个世纪以来我们家五代人共同的记忆和骄傲。”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