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200年,孙策的不幸遭遇导致江东一片混乱,而这个动荡的时刻,发生在富春县的一场小插曲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当时,很多官吏纷纷想去建业吊唁孙策,但却遭到了当时富春县长虞翻的强烈反对。虞翻的态度让人觉得冷酷无情,然而几个月后,众人才逐渐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原来,这段时期江东的政治环境十分敏感,连虞翻自己的家族都陷入了麻烦。孙策的堂兄弟孙暠野心勃勃,希望借孙策之死之机,趁人吊唁之际占领会稽郡,实现自己的野心。虞翻及时制止了这一局势,稳定了政局。虞翻的果断行动不仅为富春县的官吏树立了威严,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了孙策孙权交接班的平稳进行。
虞翻,字仲翔,江东士族出身,是吴郡虞氏四大家族之一的成员。他不仅身份显赫,更是一位文武全才,通晓经史典籍,精通医理,堪称完人。然而,他的人生最深刻的印记,并非名士身份,而是他那刚正不阿的性格。
早年间,虞翻在会稽太守王朗的帐下任职,后来,孙策进攻会稽。在父丧之际,虞翻前来拜见王朗,为王朗分析利弊。然而,王朗并没有听从虞翻的建议,最终被孙策击败。虞翻不离不弃,追随孙策到海上。这段经历让虞翻在江东名士圈中崭露头角,孙策更是对他赞赏有加,拜他为功曹,做自己的幕僚。
然而,虞翻的直言不讳让他并不受领导喜爱。他曾警告孙策关于频繁便衣出游的危险,但孙策未能改变这一习惯。虞翻的劝告未能奏效,孙策最终遭遇小人的陷害。富春县的官员纷纷想去建业吊唁,虞翻则坚决反对。他认为此时江东政局不稳,吊唁之举可能引发叛乱。虽然虞翻的话语合情合理(后来事实证明了他的担忧是正确的),但对于年龄大、资格老的官员而言,虞翻这位年轻人的强硬立场引起了不满。
虞翻的直率和坚持原则的性格并没有在后来改变。他对于孙权的朋友于禁更是言辞尖锐,对于孙权宴会上的场景,他更是毫不留情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虞翻不仅公然批评孙权关于神仙问题的讨论,还在私下提出要杀掉于禁的建议。这一系列言行使得他在江东名士中孤立无援,最终被孙权流放到交州,终年郁郁而终。
陈寿评价虞翻时指出:“古之狂直,固难免乎末世。”虞翻的狂傲和坚持原则的性格在当时确实显得有些过分。或许正是这样的性格,让他未能得到更广泛的接纳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