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代大臣靳辅,虽尽全力治理黄河,但为何会遭弹骇又被罢官呢
迪丽瓦拉
2025-08-19 02:32:27
0

最近,一部名为《天下长河》的古装剧正在播出。该剧讲述的是清朝康熙年间治理黄河的故事。如果再现这部剧中历史人物的真相,相信大家会感兴趣的,今天就从故事主角:清康熙时治河名臣靳辅开始吧。

讲述的主题是:清代大臣靳辅,虽然极尽全力治理黄河,但是,为什么会遭到大臣们弹骇,又被皇上罢了官呢?

一、年青入仕,官至巡抚

靳辅,字紫垣,出生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是辽阳州(今辽宁辽阳)人。他从小知书达理,9岁不幸丧母时执礼如成人;13岁随父入关。顺治六年(1649年),16岁的他就入朝做了文官,到25岁时,因工作出色改任内阁中书,不久升为兵部员外郎。

靳辅在康熙十年(1671年)因工作成就卓著,被任命为安徽巡抚,他在任职共6年期间,以地方军政首脑的身份,做了几件为人称道之事。受到当地民众地爱戴。

二、临危受命,成效明显

自从清军入关起,历代都多灾的黄河,更进入了空前灾难期。黄河水灾的爆发频率,几乎达到历代之最。就连大清王朝的“主动脉”京杭大运河,也多次被泛滥洪灾阻断,结果导致漕运年年歇菜。

刚刚亲政不久的康熙帝,在削藩初见成效之后,年年委派重臣坐镇,不惜掏空国库狠治河务。没想到那些打仗、理政是好手的能臣们,到治黄河时却是两眼一抹黑,上一年刚修好了堤坝,次年又被冲得稀里哗啦。年年白折腾。

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河与淮河接连发生了大洪水,两河洪水淹没淮、扬七个州县,造成漕运通道中断、国都北京面临断粮危机。痛定思痛的康熙帝,开始把视线从朝中臣工身上绕开,放眼到各地大臣中去,誓要全国撒网,找出个治河靠谱的人才来。

经仔细观察与寻找,康熙帝惊讶地发现,别看这些年黄河年年闹,各地一片泽国,但安徽巡抚靳辅的辖区里,百姓却照样安居乐业。任黄河水凶残如猛兽,依然稳稳被挡在门外。于是,靳辅就成了治理河务的不二人选。

康熙十六年(1677),靳辅在安徽巡抚任上被提拔为河道总督,成为二品大员,全权负责黄运两河修守以及维持黄运地区的秩序,并赋予便宜行事的权力。

对于这副重担,生性谨慎的靳辅起初也非常犹豫,但治河能手、后来成为他得力助手的陈潢的一句话,却鼓起了他的斗志:“河久失治,必有人起而任之。”于是,靳辅临危受命,走马上任了。

靳辅治河继承明朝潘季驯方法,他首先对黄河水患进行了全面实地勘察,并听取民间治河良方,正如他给康熙帝的奏疏中说的“毋论绅士兵民以及工匠夫役人等,凡有一言可取,一事可行者,臣莫不虚心采择,以期得当。”

在集思广益、取得第一手资料后,靳辅大胆提出了对三大河流进行综合整治的详细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同时他还就治河工作本身做了不少改革,如裁减冗员,加强属员责任感,严格赏罚,改河夫为兵,划地分守,按时考核,等等。终于在第二年就初见成效:使得堤坝坚固,漕运无阻。

三、遭大臣弹骇、皇帝免官

因为三大河综合治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不仅花费巨大,而且难度大、时间跨度长。因此,治河初见成效后,靳辅准备巩固成果。但是一边修治,一边仍有水患,从而引起朝廷内外越来越大地争论。

1680年,黄河在山阳清河等地决堤,1682年时,黄河又在江苏北部发生决口。这下舆论更是哗然,攻击靳辅劳民伤财的论调又甚嚣尘上。就连一直力挺靳辅的康熙帝,也对靳辅产生怀疑。

1682年,靳辅被召入京城,面对康熙帝以及明珠等朝中大臣的质问,靳辅耐心阐述了自己的治河思路,虽然驳倒了相关指责,却依然落得“宽大免赔”,也就是被剥夺官职戴罪立功。

顶着种种委屈的靳辅,依然在1683年成功完成肖家渡合龙工程,曾经灾害连年的黄河故道,终于全线恢复!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以后,已经55岁的靳辅本想颐养天年了,但是,他却遭遇了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晚年。

首先使靳辅感到窘迫的是这年正月,江南道御史郭琇上疏劾靳辅治河多年,听命陈潢,今天议筑堤,明天议挑浚,浪费银钱数百万,没有终止之期。还说他夺取民田,妄称屯垦,取米麦越境贩卖,特别是违背皇帝的旨意,阻挠开浚下河。

接着二月份,给事中刘楷又上疏劾靳辅用人不当,河工道厅之中杂职人员一百多人,而治河无成,每年只听报告冲决而已。御史陆祖修也劾靳辅“积恶已盈”,用舜殛禹做比喻,暗示应当杀了靳辅。一时之间,靳辅成了众矢之的。

靳辅不服气,上疏为自己辩护。对攻击他的人如郭琇、于成龙、慕天颜、孙在丰等,靳辅一一进行了驳斥,揭露他们阴谋陷害。并直接揭露出自己之所以遭到猛烈攻击,原因在于那些人的田地在下河流域,他们都是当地的豪强地主,清丈隐占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实际上是在“公报私仇”。

康熙帝看出了疏劾靳辅的大臣们,确实不懂河务,还有私心杂念。但又觉得靳辅固执己见,与众议不合,尤其康熙帝本人也不赞成靳辅的一些主张,结果决定给靳辅革职处分,以福建总督王新命代替他为河道总督,陈潢也被革去佥事道衔,后来病死狱中。

四、留下治河著作,至今还被沿用

在免除靳辅官职后数年,康熙查实发觉是起冤案,于是,处理了其时诬告的官员,靳辅虽然复出,但心力交瘁,当年就病逝了。

靳辅生前著有《治河方略》,成为后世治河的重要参考文献。靳辅之后,于成龙、张鹏翮曾经先后主河,但基本上沿袭的是靳辅治水之略。他的许多方法,至今还在沿用。

总之,清代大臣靳辅,虽然极尽全力治理河务,但是,却因大臣们不懂治河业务、侵害了权臣们的私人得益,而遭到大臣们的弹骇,又被不明智的皇上罢了官。他忠心为国为民治理水患的精神,值得人们敬佩。接下来,请大家留意电视剧《天下长河》中,由著名演员黄志忠扮演的靳辅之精彩表现吧。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在中国古代,名将如云,然而在众多武将中,关羽、张飞、秦琼、尉迟恭四位名将脱颖而出,成为了民间信仰中的...
原创 3... 开局一个碗,结尾一根绳,明朝建国200多年,一共十六位皇帝,在史书上的记载却一个比一个奇葩。 “土木...
原创 咸... 咸丰的三个嗜好让他身体严重透支,31岁驾崩,慈禧要背锅吗? 说起清朝人们都感慨,国家要灭亡了,皇帝的...
原创 古... 广袖 汉服是汉族的民族传统服饰,始于黄帝,成型于周朝,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
原创 此... 古今中外,但凡帝王,大都三宫六院,粉黛无数。之所以能如此,在于君主专制之下,帝王站在国家权力的巅峰。...
原创 吕... 公元192年,董卓在吕布和王允的合作下被刺杀身亡。这一刺杀事件不仅是当时最为轰动的谋杀案之一,还直接...
原创 皇... 辽兴宗耶律宗真在公元1031年继位之初,便面临着掌握权力与削弱外戚的双重挑战。在力削外戚势力、巩固皇...
原创 危... 1927年7月,陈独秀的大儿子,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的陈延年,在上海受尽酷刑折磨后,被残忍杀害。 ...
原创 李... 一个人或集团能成功,一定有他成功的理由,一个人或集团覆亡,也一定有他覆亡的理由,李自成与大明正是如此...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郊4公里处浏阳河畔的马王堆乡,清嘉庆《长沙县志》称此地为“楚王马殷及其家族的墓...
原创 1... 盛宣怀,尽管出身秀才,但在他的人生中,李鸿章无疑是一个贵人。在同治年间,盛宣怀进入了李鸿章的幕府,成...
原创 如... 在《三国演义》中,蜀国的五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被认为是武力最强大的人物。而在曹魏阵...
原创 李... 公元626年6月4日,长安玄武门一片宁静,只是空气中却多了些许肃杀。 当时身为大唐太子的李建成和齐王...
陕西周原遗址考古出土“秦人”字... 12月28日,红星新闻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今年3月至12月,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
原创 宇... 在南北朝时期,宇文泰是不能忽略的一位历史人物。他不仅是西魏的实际掌权人,也是北周的奠基者。不过,对于...
原创 2... 1952年,20岁的朝鲜女卫生员,半夜爬到了阵地上,偷偷摸进了洞子里抢救伤员。 卫生员正在给一名伤员...
原创 民... 什么是“民”?按《汉字演变文化源流》一书的说法,“臣”和“民”两个字最初都是用来指代奴隶的。在甲骨文...
原创 同... 公元1661年2月,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病逝,年仅8岁的康熙被迫即位。康熙帝的幼年执政时期,背后其实...
历史上的今天 | 英国知名政治...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
原创 刘... 诸葛孔明,是中国历史上智慧的化身,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已经不能形容他了,应该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