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2月28日,三打运城总攻。
太阳渡。天已过午,雪停了,大地是一片粉妆玉琢的世界,黄河对岸的敌人停止了进攻。忽然,四十七团副团长樊马义发现背后山头上有敌人。樊马义考虑是不是河对岸的敌人从别处迂回到阵地背后了,他立即命令三营抽出部分兵力,抢占背后山头,歼灭这股敌人。三营长赵凯和教导员张策,即令每连抽出两个排和营部重机枪排由他两人带领跑步上山,抢占背后高地。
当他们爬上第三座山头时,发现敌人一大片,顺着山头和山峪满山遍野地蜂拥而来。
“这么多的敌人,不像黄河对岸迂回过来的援兵,很可能是运城突围出来的溃军……”。赵凯和张策迅速做出判断,立即向团指挥所作了报告,也命令重枪排和八连迅速占领两个山头的制高点;命令七连、九连跑步下山占领山峪路口,待敌人接近时,出其不意,猛烈杀伤。
一、激烈的运城攻坚战
当敌人大队人马进入七连、九连火力网时,赵凯同志一声喊:“打!”机枪、步枪一齐开火,敌人已是惊弓之鸟,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吓得目瞪口呆,惊惶失措,顿时大乱,七连、九连干部、战士乘势冲上去,一举生俘50余人。
敌人发现被堵住去路后,就地利用山沟的有利地形,在轻重机枪和炮火的掩护下,向七连、九连冲来,妄图夺路突围,抢占太阳渡口。
七连、九连指战员,在炮火纷飞中,奋力阻击敌人,不少战士负伤后不下火线。敌人一次又一次地向七连、九连阵地猛扑上来,均被一一击退。
最后,敌人又集中所有炮火,向七连、九连阵地猛烈倾泻,企图夺路逃命。赵凯同志识破了敌人的企图。命令七连、九连向敌群冲去。在冲锋号的鼓舞下,战士们像小老虎似地扑向敌人。敌人仓促应战,由反扑变成防御。由于插进了敌军阵内,敌人便无法发挥其火力优势。
这时,山头上的敌人,居高临下,向八连和重机枪排控制的两个山头冲击五次,均被击退。但敌人为了掩护山峪里的敌人突围,又增援上来一股敌人,配合山头上的敌人,从北、西两面夹攻。
八连和重机排的全体指战员,在教导员张策的指挥下,奋力坚守两个山头。一次又一次地打退敌人的进攻。重机枪排长姬良臣右胳膊负伤,边包扎,边指挥战斗。八连战士李金锁左眼负伤,他坚决不下去,说:“我左眼被打伤,用右眼射击敌人更方便。”说罢提着枪又爬下高地,接连击毙敌人4个士兵和1个军官。四班机枪弹药手张法林腿部两处负伤,仍不下火线,从衣袋里掏出己有鲜血染红的六弟写的信交给同班的战士:“如果我牺牲了,请将这封信交给太岳警备团的我五弟张保林。”说罢,端起机枪又向敌人射击。
激烈的战斗已进行4个小时,眼看天要黑下来,如果不迅速解决战斗,敌人可能逃窜。于是,教导员张策命令八连连长曲秀仁,率领八连指战员,夺取敌人盘踞的高山头,把敌人全部压下山峪去。
当八连连长曲秀仁在营部重机枪排的掩护下,指挥一排冲上敌占据的第一个山头时,敌人凭借有利地形进行顽抗。于是,曲秀仁又带着第三排迂回到敌后第二个山背,一鼓作气,猛冲上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有的缴一了枪,有的跳崖向山峪逃去。这时,曲秀仁趁势向原来从山峪增援上来的那股敌人拦腰冲去,又俘敌30余人,余敌向山峪退去。
山峪之敌发现腹背受击,顿时大乱。营长赵凯趁势指挥七连、九连从敌人正面猛打猛冲上来。教导员张策指挥八连从敌人背后继续猛压下去。刹时间,枪声、手榴弹声,响成一片,数以千计的敌人哭嚎喊叫,互相践踏,成为瓮中之鳖。“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的喊话声,响彻山峪,敌人纷纷缴枪。这时,另有百十个敌人,在一个团长指挥下进行顽抗,拒不投降。
七连副连长宋宏生同志,连续4次向这股敌人冲锋。不幸被敌掷弹筒击中头部,英勇牺牲。七连同志气红了眼,“为副连长报仇!”的喊声,响成一片,一排长史左成,把袖子一挽,端起机枪,率领七连部队,又冲上去了。
这时,太阳已落入西山。
营长命令九连连长马四喜率领两个排,迂回到敌背后,配合七连从山沟上头往下打,敌人顿时大乱,敌团长见势不妙带数十人,向沟口逃去,迎头遇到史左成带领七连冲上来,在为副连长报仇的高昂情绪下,我军所有机枪、步枪都开火。顷刻之间,敌团长应声倒地,残敌全部缴械投降。
天己完全黑下来了,激烈的枪炮声停止了,但零星的枪声还在继续。副团长樊马义、主任郭安选从别的营阵地上抽出一些部队赶来,配合三营八连、九连,清除残敌,打扫战场,在漆黑的夜里,又从各条山沟里搜出不少敌兵。
经过7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运城突围之敌,生俘敌人千余人,缴获弹药和军用器材甚多。
二、均在运城攻坚战的张氏六兄弟
这时,渡河增援的敌人,得知运城被我攻克,突围者被全歼,想趁天黑,悄悄逃回黄河南岸。二、三营指战员趁势出击,又毙伤敌人一批,俘敌50余人。残敌争先恐后抢渡逃命,有的把鞋跑掉了,有的连枪都甩掉了。
经过一整天战斗,四十七团打退了敌人渡河增援的4个营,又全歼了运城突围的敌人,牺牲干部、战士7人,重伤6人,轻伤16人,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打援堵溃的重大胜利。
12月28日10时,新组成的运城军管会在军管会主任裴丽生带领下,城防司令张祖谅(八纵参谋长),城防副司令员李明如(太岳三分区代司令员)进驻运城东厅内侧清真寺。
太岳警备团警卫排长张保林正带人在街、巷贴军管会布告时,遇见了扛着担架的二哥张维林和满睑尘灰、满身血渍的四哥张林。
张维林对张保林说:“听咱县的人讲,军管会进城时,见过你,我是运伤员见到的你四哥的,我就是他们部队的担架队。”
张保林紧紧握着四哥的手,眼泪下来了:“在哪个部队?”
“二十三旅六十七团。”张培林回答着。
“咱兄弟六个都为国了,家里可苦了大嫂、二嫂了。”张保林说。
“大哥负伤了,怎么样,还不清楚。”张维林低着头,也掉下了眼泪。
兄弟3人都哭了。
“走,到清真寺去。”张保林拉着二哥、四哥的手。
“不去了,部队还正忙着。”张培林说。
“行了,老五,运城仗打完了,我就回去了,家里你们放心,在部队上好好干,这一次能见到你三哥吗?”张维林从背上背的小包袱里取出四双鞋:“大嫂和你二嫂给大哥和你们3人一人做了一双鞋,你三哥的老五拿上,六弟可能南下了。”
“我打听了,六弟是南下了,三哥正在平陆太阳渡阻击敌人。”张保林说。
仓促见面后,弟兄3人很快又分开了。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谁也说不清楚。
三、运城全城肃清敌特工
运城解放当天,军管会贴出布告,内容是:宣布阎伪政权推翻,人民政权建立;全体人民要遵守政府各项政令,安居乐业;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支援解放战争;加强社会治安,防止一切敌人的破坏活动。
接着,在全城开始清查。由军管会社会部长张子连(太岳三分区公安处长)统一指挥,运城公安局长卢旭东具体组织。主要任务是对敌人的军政特人员、逃亡恶霸地主和各类反革命分子进行搜捕。搜捕工作分三个区域进行:东大街以南由第一队负责,队长刘茂如(运城公安局副局长);路家巷、北大街和东大街之间,由第二队负责,队长李国顺(太岳三分区公安处情报科科长);西大街南北到城墙,由第三队负责,队长芦旭东。
经过搜捕,抓获阎伪曲沃专署专员侯家藩等敌军政特工1000余人。其中有国民党保密局运城组组长樊文选、电台台长魏中元,军统特务运城组副组长王某,从路家巷天主教堂搜出由晋东南逃出来的恶霸地主30多人,在乔家巷西日路南一院内抓获伪琦氏县政府全部人员。扫除了蒋阎在运城的残滓余孽。
胡宗南二五O团团长安执中、副团长胡遇隆被击毙。敌一八二团团长、匪首雷文清潜逃荣河县裴庄村,被我民兵抓获。三天后,在郑村召开万人大会,执行枪决。运城城防司令,敌一二三旅副旅长兼三六九团团长覃春芳,逃至西安,被胡宗南枪毙。
人民解放军攻入城内时,阎第十四区专署专员谢克俭,带领一部分人从南门逃跑。涉过盐池翻过中条山,妄图从平陆过河去西安,被我伏击部队阻击。经过三小时激战,我军歼灭逃敌。谢克俭老奸巨滑,听到枪声,便迅速甩掉大部队,只带了伪警察局长刘化峪、秘书主任翟希尧和十多个护兵,折回头下了中条山,再沿中条山脚西逃,经永济渡河逃至西安。
谢克俭到西安后,接受阎锡山的指示,成立“山西省晋南挺进纵队”,招兵买马,妄图东山再起。西安解放后,谢又逃到成都,后被我晋南随军南下的担架队认出,报告当地政府,押送回运城。1951年5月8日,在运城召开万人公审大会,彻底清算了他的罪行,执行枪决。这个阎锡山伪政权在运城的最后一任专员得到了他应有的下场。
运城解放,我军歼灭敌三六九团、二五O团、一八二团和地方土杂部队,以及阎锡山3个专员公署、16个流亡县政府,共计130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94门,枪支弹药及军用物资,不计其数。
运城解放,新华社发表评论说:“此次战役,有力地配合了刘邓、陈粟、陈赓三路大军对平汉、陇海两路的破击战;同时,证明了我军打到外线后,我内线兵力还很强大,不但能拉住它,而且能反击并消灭它。”
《新华日报》(太岳版)在发表《祝贺运城大捷》的短论中也指出:“拔掉了运城这个据点,堵住了蒋匪入晋的咽喉,也直接减少了蒋匪对豫西解放区的压力,特别是可以腾出咱们更多的兵力,再打出去。”运城前线司令部发言人在谈到运城解放的意义时说:“在军事上增加了我军的军事力量,南可以控制陇海路,西可以出击关中,北可以攻取临汾,进逼晋中、太原,并能更好地支援豫陕鄂我军的作战。”
对攻克运城,徐向前曾指出:“攻下运城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不仅把守运城的敌人全部消灭了,消灭了敌人一万多有生力量,可以说是攻坚战的典型歼灭战。而且,在精神上摧毁了敌人防守这座城市的信心,打破了敌人固守据点的信心,这个作用是非常大的。同时,我们创造了攻坚战的宝贵经验,巩固了我们攻坚的信心。朱总司令说:‘我们人民解放军没有打不下的城市。’中等城市,我们现在就完全可以打下来。
同时,我们缴获了大批的物资,光说各种炮和炮弹,就给我们的炮兵建设解决了大问题。我们还得到了盐地,这对增加解放区财富和改善解放区民生,作用是很大的。总之,运城虽然只是中等城市,运城战役虽小,但是影响很大。运城战役的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我们要对参加攻运城的各部队致无限的敬意,因为他们流血牺牲,解决了我们不能解决的很大困难,使我们获得攻坚的宝贵经验教训。”
形势的发展证明了徐向前的总结是对的。时隔不久,运城攻坚的宝贵经验在临汾战役中得到运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