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的纲常伦理中,从来都是臣子跪皇帝,儿子跪父亲,这可以说是当时每个汉人深入骨髓的观点。但尴尬的是,对于一些开国皇帝来说,他们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但他的父亲却是其臣子,那么就又该遵守哪一条伦理呢?有意思的是,在我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幕,儿子称帝以后,父亲每次见面都要下跪,为此儿子想出一计,被世代沿用。
这个皇帝就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他在秦末时揭竿而起参加了起义军,还成为了第一个通过农民起义而成为皇帝的传奇。刘邦出生在一个贫苦人家,他的父母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早年的刘邦游手好闲,从来不干正事,这也使得他的父亲对他颇有微词,甚至到后来压根就不管他了。
不过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刘邦在家乡还当上了亭长,而就是这么芝麻大的一个小官,被刘邦当得非同凡响。由于刘邦情商颇高,他很快就利用自己的一切关系和当地权贵来往,甚至还认识了县中主簿萧何和曹参等人,这些人都是刘邦后来的开国功臣。
在陈胜吴广掀起起义大旗后,刘邦所在的沛县也开始积极响应,而在众人的拥护下,刘邦成为了这支起义军的领袖,并很快发展到了三千人之众。虽然刘邦谋略非常一般,然而,但凭借着自己超人的识人眼光和宽阔胸襟,他很快就网罗了一大批人才为他效力。而在后来的楚汉之争中,更是凭借着自己知人用人的优势,他顺利打败了项羽,建立起了国祚400多年的大汉王朝。
在刘邦称帝以后,他回乡将自己的父亲接到了宫中生活,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他隔三差五都会去看望父亲一番。不过由于刘邦是皇帝,因此每次去看望父亲,他的父亲都会向他作揖以表尊敬,这让他很是别扭。为此刘邦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既能让自己理所当然的看望父亲,也可以避免父亲对自己作揖,那便是将自己的父亲封为太上皇。在刘太公当了太上皇后,其地位自然比刘邦的皇帝还高,而刘邦向他参拜,也就是理所当然了。不得不说刘邦的这个方法还是非常聪明的,因此到了后世,这个法子仍然被不少皇帝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