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朱棣回到榆木川后随即暴亡,杨荣:将他封入桶内,秘密回京!
迪丽瓦拉
2024-11-03 15:08:45
0

原标题:64岁朱棣回到榆木川后随即暴亡,杨荣:将他封入桶内,秘密回京!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张英

编辑 | 张英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上,以"朱棣"尊称的永乐大帝,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都必然得到了极大的荣耀和光辉。

而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当这位卓越的君主离世后,朱家子孙对其的丧事处理却显得颇为遮掩,这究竟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众所周知,朱棣享年六十四岁,在古代帝王中实属长寿之人。

他一生中曾多次率军出征,甚至连自己的龙椅也是通过战争夺取而来。

更不用说,在他登基之后,对外的军事行动更是频繁不断,朱棣往往亲自披挂上阵,而朝廷内部的政务则交由太子朱高炽负责。

尽管朱棣身强力壮,但终究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最终未能及时返回京城,便在班师回朝的途中驾崩。

而杨荣却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秘密护送朱棣遗体回到京师,并且"秘不发丧",那么,这其中又有何缘由呢?

朱棣暴亡榆木川

世人皆知朱棣乃英勇无敌、卓越非凡之君主。

他因“靖难”起兵篡位,力求超越其父朱元璋,建立丰功伟业。然而,他亦是多疑善变、好大喜功的战争狂人。

在长达22年的统治期间,朱棣五度亲征蒙古,深入漠北数千里,横扫北方强敌,赢得了“千古一帝”的赞誉。

而这位踏着蒙古人尸骨登顶的皇帝,最终也在征讨蒙古的路上倒下。

1424年,严寒的冬天过去,春天来临之际,蒙古阿鲁台部落出兵侵犯明朝边境,劫掠商旅,短短数日内,大明百姓陷入苦难之中。

时年64岁的朱棣,不顾太子朱高炽的劝阻,毅然决定发起人生最后一次远征,以期根除北方边患。

而这次远征面临诸多困境,朱棣身体状况每况愈下,长期征战留下的伤痛令他痛苦不堪。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朱棣统治时期的支出远大于收入,国库空虚,民生困顿,粮草和补给成为无法跨越的障碍。

而朱棣依然义无反顾地踏上征程,在草原三个月的时间内,他并未遭遇蒙古主力,几次小型战役也未能获得所需的补充。

更令人沮丧的是,居住在达兰纳木尔河流域的阿鲁台部落得知朱棣亲自领兵,竟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蒙古人在洪武、永乐两朝饱受明军打击,深谙“敌进我退,敌退我追”之道。

因此,朱棣的远征从一开始便处于劣势,若要在草原上战胜蒙古人,唯有这些剽悍的骑兵具备极度的自信,敢于正面交锋。

否则,农耕文明的深入,不过是徒劳无功而已。

五个月后,朱棣仍未寻觅到阿鲁台部落的踪迹,尽管他仍想继续前行,但现实问题接踵而来。

明军长途跋涉导致补给线过长,后方防守兵力捉襟见肘,粮草短缺,使明军士气逐渐低落。

最为致命的是,朱棣病倒了。

持续150天的奔波耗尽了朱棣的体力,年老体弱的他生命垂危,勉力下令撤军,而明军刚抵达榆木川,朱棣病情恶化,骤然离世。

朱棣身边侍从惊慌失措,如此情境,在京城之外实属罕见。

唯有马云急匆匆的找来朱棣信任的大臣杨荣、金幼孜,三人短暂商议后,决定秘不发丧,禁止向外传递朱棣驾崩的消息。

首要议题自然是皇权归属,朱棣返京尚需时日,而太子朱高炽与汉王朱高煦的状况,恐难等到其父归来便会生变。

此外,大军刚刚结束战斗,若此时公布朱棣离世,不仅军心不稳,还可能引来各方势力的干预。

而如何安全地将朱棣护送至京城呢?

杨荣的妙计

在据史书记载,在杨荣升朝堂为官前,杨荣曾在南方地区任职。

那时,他便观察到诸多用于装载茶叶的锡制器具具备良好的防腐性能。

因此,杨荣借着朱棣的名义,在军队中全面征集锡制品,并将之熔炼成一口巨大的锡桶。

随后,他在桶内放置了大量的咸鱼,以确保朱棣的遗体得以长久保存,同时也能有效地遮蔽尸体所散发的异味。

当朱棣的遗体被安放于锡桶之后,杨荣还要求周围的宦官及官员维持日常的生活与工作秩序,以防止他人产生疑虑,

当时还有情况是,朱高煦在朱棣的周围埋伏了诸多耳目,整日整夜地耐心等待着朱棣去世的消息。

而他苦苦等待,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确凿的反馈。

鉴于此种情况,朱高煦既无法暗中串连反对势力,也不得不暂时搁置集结军队的计划,继续等待着朱棣离世的消息传至耳边。

而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杨荣的勇气竟如此之大,甘愿承担诛灭九族的巨大风险,对皇帝的死讯进行隐瞒,甚至还将他装入木桶之中,堂而皇之地运送回京城。

兄弟阋墙、暗流涌动

当军队成功进入大明领土之后,外敌入侵的危机得以解除,朝廷亦顺利实施了瞒天过海之计。

时,杨荣开始积极筹划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首先,他全力以赴地打理军队各项事务,确保无虞之后,悄然返回京城,秘密晋见了当时的太子朱高炽。

他坚定地支持朱高炽,不仅是出于维护“太子即位”这一礼仪制度的考量,更重要的是,朱高炽为人正直,宅心仁厚,是皇帝的理想继承人。

杨荣详细地向朱高炽汇报了朱棣离世的经过,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朱高炽悲痛万分,陷入深深的哀伤之中无法自拔。

杨荣见状,立即提出了三项应对策略。

第一,迅速派遣军队进驻京城,同时调动京外的薛禄等人率部进京,加强京师及皇宫的安保工作;

第二,安排太孙朱瞻基秘密北上,迎接朱棣的灵柩返京;

第三,派遣驸马前往南京,接手都督府的管理事宜,从而全面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

这三项策略的实施,使朱高炽能够完全掌控国家的政治与军事权力,同时巧妙地削弱了朱高煦、朱高燧的影响力。

尽管朱高煦、朱高燧始终紧盯朱棣、朱高炽,但他们却在不知不觉间落入了圈套,当他们得知真相时,愤怒至极,甚至采取了一些反抗行为,然而这些努力终究未能改变现状,他们只得暂时接受这个事实。

而他们并未就此放弃对皇位的野心,仍然在暗中策划着夺取政权的阴谋。

在此过程中,多亏了杨荣、金幼孜等忠良之士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在新旧政权交替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地拯救国家,才使得最高权力的顺利交接成为可能,也为明朝历史上难得的和平过渡创造了条件。

总而言之,对于榆木川事件的妥善处置,无疑是大明王朝的一件幸事,也是朱氏家族的一次幸运。

国家和皇帝都应该真诚地感激杨荣等一批有功之臣,正是他们的忠诚之心和爱国情怀,才守护住了明朝的江山社稷,捍卫了朱氏家族的统治地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同... 在历史上,康熙和朱元璋作为两位开国皇帝的继任者,尽管都位列第二任帝王,但他们的皇权传承方式却大相径庭...
原创 吕... 吕布麾下八健将的正史结局:乱世浮沉中的命运交响 东汉末年,吕布以"飞将"之名纵横中原,其麾下八健将...
原创 日... 从19世纪末开始,成千上万的中国学生赴日本留学,他们怀着改变国家落后局面的决心,选择向日本学习。日本...
原创 朱... 咱聊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估计不少朋友第一反应都是 “狠”。这哥们从放牛娃一路拼到九五之尊,按理说该...
最新发现!秦始皇祖母陵墓发现灭... 秦始皇祖母陵墓出土的长臂猿为灭绝新物种 由中国科学家牵头的国际团队通过古DNA测序技术发现,秦始皇祖...
原创 1... 1949年,随着国民党在各条战线的溃败,全国解放只是时间的问题。在中央的指挥下,解放军在各个方向全面...
原创 袁... 在我们看《三国演义》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袁绍炫耀他麾下的两位猛将,颜良和文丑。 当十八路诸侯联合...
赵银芳:这一册《永乐大典》,入... 现藏国家图书馆,曾是加拿大华裔袁女士旧藏的一册《永乐大典》的发现跟“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有关。那么,就...
原创 因... 你敢信?慈禧就因为一个“谭”字,把本该戴状元的才子一脚踹下神坛,让慈禧没有料到的是,被他踹下来的那名...
原创 三... 这位人物的名气和黄忠一样响亮,凭借强悍的武艺,他曾单挑过不少三国中的名将,像于禁、张郃等人也曾败在他...
原创 清... 虽然我们并没有生活在清朝的时代,但通过历史资料和影视作品,我们常常能看到士兵的衣服上绣着一些大字,如...
原创 陈...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出生在贫困的家庭。他的成长与许多贵族或皇室成员不同,没有享受过优渥的生活。尽...
原创 李... 古往今来,权力更替往往伴随着血腥激烈的斗争。无论是玄武门之变的血腥场面,还是沙丘宫内的冷尸,权力斗争...
原创 他... 1934年4月,徐海东和吴焕先分别带领各自的队伍,在现在安徽省金寨县豹迹岩村汇合,组成了著名的红25...
原创 任...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联合抵抗日本侵略。红军主力被改编为八路军,而南方八省的游击队和红军则改编为新...
原创 穰... 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穰山那一战,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惊心动魄。曹操刚在仓亭打败袁绍,正打算乘胜追击,...
原创 三...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单... 单雄信,作为隋朝五虎上将中的领军人物,因其过人的武艺和勇猛的战斗力,曾受到众多势力的招揽。他最初跟随...
原创 刘... 解读刘邦:大汉江山的缘起与后人评价 中国历史悠久,每一位帝王的事迹都会在史书上被记录下来,但能够...
原创 雍... 在清朝历史上,雍正帝无疑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帝王,他不仅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国家的长治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