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曹操对孙权的最高评价。其实,在曹操之前,袁术还评价过孙家的另一个儿子。他曾感慨地说:“如果你有孙老爷子这样的儿子,你怎么会后悔死呢?”
这个孙朗,就是平定江东六郡,奠定吴国基础的孙策、孙伯父。
如果有一天孙策站在讲台上,第一个“感谢”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袁术。正是因为袁术的两次失误,才让这位少年英雄有了统一江东的机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第一个错误:计算错误,放虎归山
孙坚死后,十七岁的孙策投靠了父亲的老战友袁术。在这里,他屡立战功,本该得到加分加薪,但得到的却是一连串的“空白支票”。
袁术答应孙策出任九江太守,最后却让给了自己的亲信陈济。他发誓,只要攻下庐江,孙策就当太守。结果……故技重施,把他分配给了老部下刘询。没办法,伯父的大侄子太凶了。不管叔叔多么喜欢,他还是要小心。
直到三年后,一个机会出现了。袁术的领地被抢了!
我们通常所说的“江东六县”,是指汉代十三郡扬州境内的六县,即:庐江县、丹阳县、吴县、豫章县、庐陵县、会稽县。当时,全国只有五个县。孙策到达江东后,庐陵县与豫章县分开。
丹阳县属袁术,县令是孙策的叔叔吴景。但被汉族宗族刘繇(刘邦长子刘斐的后裔)抢走了。吴京和刘尧打了一年多,却没有结果。
于是,孙策主动求援,决定东渡长江进攻刘繇。这一次,袁术竟然答应了。他们不仅将追随孙坚的千余人马归还给他,还为他提供了大量的马匹和粮食。
当然,袁术并不是一个慈善家。他心里想了三件事,才决定这样“对待”孙策。
第一,江东五县四面受强敌包围。刘繇的部下不仅防守长江天险,他自己也在吴县曲里设兵。此外,最难啃的“骨头”是会稽王郎。以袁术的了解,孙策想要擒拿这些人,是很难的。
其次,乱世之中,实力最终会说明一切。就算这些人都被孙策照顾了,但他袁术仍然是孙策的直接领导。从现在开始,他可以找到任何理由来抢夺胜利的果实,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毕竟,他的实力就摆在那里。
第三,我对辜负了孙策感到有点愧疚。几次放过孙策之后,袁术也知道自己错了。反正他也斗不过扬州的大佬们,还不如帮个忙呢。
然而,这一次袁术的算计真的打错了。他低估了孙策的勇气,忽视了“江东子弟多才多艺”的客观现实。
从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开始,孙策在溧阳渡过长江天险,直至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去世。先后击败刘繇、王朗、刘询等地方军阀,攻克江东五县全部。
在征战的过程中,他还获得了一些文官武将如周瑜、鲁肃、张昭、吕范(还有太史慈,但他死得太早了),再加上孙坚的老将如成濮、黄盖、韩当.这些明将,每一位都为吴国能日后立足三大支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错误:贸然称帝,自掘坟墓。
那么,袁术此时在做什么呢?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疯狂称帝。这是世界的耻辱。不过,对于孙策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他可以名正言顺地除掉袁术。
孙策义无反顾地给袁术写了断交信,指责他的罪行。其实,无论孙策是否真的关心汉朝,还是以此为借口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从此以后,江东六县,就只有孙姓了。
如果袁术不称帝,是否能分得江东大好河山,我们无法推测。至少,当时孙策名义上还是他的部下,还有回旋的余地。然而,一切都被他自己玩死了。
正是因为这两个错误,间接成就了孙策的伟大成就。所以,讲台上的孙策千万不能“忘本”,一定要“感谢”这个生活在皇帝梦想中的“引路人”。
参考:【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