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瓶茅台年份酒,是1997年7月22日诞生的三十年,距离茅台前厂长邹开良冒出做高端年份酒这个念头,已经过去了十一年。
1986年,邹开良去波尔多考察学习红酒,发现红酒陈放时间越长,卖的越贵,他就想为什么茅台不能做高端年份酒呢?
1987年,国家主管粮食的大领导来茅台视察,季克良也提了这个建议。领导说支持,但条件达不到。
1991年,季克良分别去了法国的干邑地区和英国的英格兰地区考察学习白兰地和威士忌。一是学习人家的产地保护,茅台也出了产地保护;二是茅台一定要做高端年份酒。
1995年的时候,茅台已经在做了,什么都想用最好的,瓶子要用宜兴紫砂。包括现在的80年年份酒的瓶子,一年只生产1000个,拿到酒厂还要先装点飞天什么的放一段时间,确定不漏酒才能给80年年份酒用。
那么,80年年份酒也不是存放了80年,为什么还叫80年年份酒呢?
这就是中国白酒和外国酒不同之处,中国酒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勾调。直接酿出来的酒,放时间再长它也不好喝。
以前勾调,师傅这舀一点,那倒一点,边尝边勾,出来的味道很难保证一个样。茅台最厉害的调酒大师李兴发,发现了茅台的三个典型体:窖底香、醇甜香、酱香,被称作“酱香之父”。
这个人是真传奇,身为贵州人,为了保证味觉灵敏,不吃辣椒不吃酱油。天天泡在酒库里尝酒。随便一舀,看花就知道什么度数,一尝就知道什么年份。
当时上头让茅台酒厂讲讲经验。李兴发一身的经验,但只有小学二年级学历;季克良刚进酒厂一年,连上甑的资格都没有,但他是当年的无锡轻工学院,现在的江南大学的毕业生,正儿八经的高材生。于是李兴发和季克良两个人,一个讲技术,一个总结研究,天天泡在酒库里,最后季克良写出了轰动酒界的里程碑式论文《我们是如何勾酒的》。
为什么这个论文是里程碑式的,以前勾酒,都是靠人尝,没有保证。但李兴发发现了茅台酒的三种典型体,季克良又将酒按轮次、年份、 香型、度数等通通细致分类写好评语,先小批量勾调,再大批量勾兑,最后出来的酒,能做到差异小于万分之五。直接进入量化科学化的阶段,让茅台酒的风格能一以贯之。
现在的茅台酒,也不是每个批次都一样,而是保持了茅台一贯的风格。比如年份酒勾调要用不少于十五年的基酒,15年不少于1000支基酒,30年不少于1500支,50年不少于2000支,80年不少于2500支。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时候,周总理请他喝的那瓶就是专门调的,里面勾进了陈放30年的老茅台。
现在茅台的等级划分里,年份酒划为尊品。之所以为“尊”,就是因为它是茅台最好的勾调师,用最好的基酒,最复杂的技术勾调出来的最好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