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极权主义:《一九八四》的经典语录
迪丽瓦拉
2024-11-03 22:46:49
0

原标题:洞察极权主义:《一九八四》的经典语录

《一九八四》是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在1949年出版的反乌托邦小说,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小说设定在一个极权主义统治下的未来社会,主要发生在一个名为“大洋国”的超级国家。这个国家由一个名叫“老大哥”的神秘领导者掌管,其通过广泛的监控、宣传和思想控制来维持权力。

《一九八四》反映的是作者对极权主义的批评和对政治权力滥用的深刻忧虑

以下是对《一九八四》中一些引人深思的原文摘录:

01

关于真理

  • 当真理从属于政党的时候,它就是独断专行的极端形式。
  • “谁掌握历史”,党的标语这样说,“谁就掌握未来”;谁掌握现在,谁就掌握历史。
  • 对群众来说,不需要很强的政治感,他们需要拥有的,只是一种初级的爱国主义感情。用的上时,可以随时唤起他们的这种感情,让他们接受更长的工作时间和更少的配给。甚至在他们变得不满足时——有时确实会——其不满足感也不会带来什么后果。由于缺乏总体上的概念,他们只会专注于一些细枝末节的不如意之事,从来看不到还有更大的罪恶。
  • 完全有可能的是历史课本上的每个词,甚至那些已被不加怀疑接受的内容,都完全出自想象。
  • 然而如果有希望,它就在群众身上,你必须坚信这一点。把这句话写来时,听上去似乎合理,但是当你走在人行道上,看那些和你擦肩而过的人们时,相信这点就成了事关信仰之事

        02

        关于等级社会

        • 长远而言,等级社会只有建立在贫穷和无知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存在。回到农业社会——实际上不可行,它跟机械化趋势相矛盾,而机械化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差不多类似一种本能。通过控制物品产量来让广大人民保持贫穷状态,也不是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在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约在1920至1940之间,很大程度上采用的就是这种办法。许多国家的经济因此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土地抛荒,不再增添资本设备,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工作,靠政府慈善行为才得以苟延残喘。然而这也会导致军事的弱势,因为它造成的贫困显然并非必要,使得反抗不可避免。问题是怎样让工业的车轮继续转动,而又不增加世界上的财富。必须生产出货物来,却又必须不去将之分配。实践中,只能通过不断的战争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 战争根本的行为是毁灭,不一定是人命,而是人们的劳动产品。
        • 由于人们意识到处于战争中,因为是处于危险中,因而将全部权力交给一个小小的阶层似乎是自不待言,是为了生存下去不得已而为之。
        • 尽管战争不是真实的,却并非没有意义。它会消耗掉剩余的消费品,也有助于保持那种特殊的精神氛围,那是等级社会所必须的。
        • 上等阶层的目标是保持其地位,中等阶层的目标是跟上等阶层调换地位,下等阶层的目标,如果有——因为他们被苦工压得喘不过气,只是断断续续的意识到他们日常生活之外的事情,这已经成为他们恒久的特点——就是要消灭所有差别,创造出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因此具有相同主要特点的斗争贯穿了整部历史
        • 很长一段时期内,上等阶层似乎牢固的掌握着权力,然而迟早会到这么一个时刻,他们要么对自己失去信心,要么无能力进行有效统治,要么两者皆有。接下来,他们被中等阶层推翻,中等阶层假装为了自由和正义而斗争,因而争取到了下等阶层的支持,但是中等阶层一旦达到了目的,就立刻将下等阶层又强行置于原先受奴役的地位,然后自己成为上等阶层。很快,新的中等阶层从另外一种或两种人中分离出来,斗争又重新开始。三种人中间,只有下等阶层从未哪怕是暂时达到过目标。虽说自古至今从未有过实质上的进步是夸大其辞,即使在现在,虽然处于下降时期,一般人的生活水平跟几个世纪前比起来还是有实质性的进步。但无论是财富的增长,还是举止的文明化、改革或者革命,都不曾向着人类的平等推进过哪怕一毫米。从下等阶层的角度来看,历史性变动所意味的,除了主宰者的名称变化,从来别无其他
        • 新的上等阶层跟以前的上等阶层不一样,他们并非依本能行事,而是知道怎样做才能保住地位。他们早就认识到寡头政治最稳固的基础是集体主义。财富和特权如果被集体拥有,捍卫起来也最为容易。二十世纪中叶进行所谓“消灭私有财产”运动,其实意味着财富集中到了比以前少的多的人手里,不同之处是新的财富拥有者是个集团,而不是许多单独的人。从单独个人意义上说,党员除了很少的个人财产,别的什么都不拥有,但在集体意义上,党拥有大洋国的一切,因为它控制着一切,并以其认为合适的方式处置产品。革命之后那些年里,它几乎未遭反抗就获得了这种主宰地位,这是因为整个过程都以集体化为代表。

        03

        关于统治

        • 大众从来不会自发造反,他们也从来不会仅仅因为受到压迫而造反。确实,只要不让他们掌握做比较的标准,他们就根本永远意识不到自己在受压迫。
        •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对世事最明察的人也是最看不清其本质的人。总而言之,越是理解透彻,越是幻觉重重;越是聪明绝顶,越是头脑昏庸。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越往上层,战争的歇斯底里症就越厉害。对战争有着最接近理性认识的人,是被争夺地区的统治对象,对他们而言,战争无非是持续不停的灾难,浪潮一样来回冲刷他们的身体。对他们来说,哪一方取得胜利完全无所谓,他们明白统治者的变化无非意味着他们仍然要干同样的活,因为新主人会以旧主人的方式对待他们
        • 只有通过调和矛盾,才能永远保住权力,要打破古老的循环别无他法。如果能做到永远避免人人平等——如果我们已经以高等阶层称之的那些人要永远保持统治地位——那么主要思想状态就必定是受控的疯狂状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枭雄,曹操一生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小时候的曹操就是一个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传闻他...
        原创 三... 我们都知道,曹操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和诗人,和刘备,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为...
        原创 刘... 俗话说得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一户人家都会有各自的难处和痛点,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所以你并不会知道...
        原创 刘... 公元211年,刘璋请刘备入川对付张鲁,于是刘备留诸葛亮、关羽守荆州,自己则亲自带庞统、魏延等人入川。...
        原创 刘... 在鸿门宴之时,刘邦已经占据关中,在刘邦入关的时候,仅率军两万,在占据关中后招降八万秦军,共拥军十万;...
        原创 他... 战国七雄中,只有秦国撑到了最后,消灭了其他六个国家。纵然是商鞅变法让秦国实力大增,但是秦国能打赢这么...
        原创 诸... 阿斗在今天几乎已经成了废人代名词了,而历代士人很多也是将其视为昏庸之君的,其痴傻程度在历史上可以说仅...
        原创 刘... 在我国的封建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书写下了各自的传奇故事。其中,秦始皇的故事人们已经耳熟能详。...
        原创 刘... 公元204年,项羽将刘邦按在荥阳摩擦,汉军粮草殆尽、危在旦夕。为确保刘邦顺利逃脱项羽的围困,陈平安排...
        原创 张...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不少人聊演义,除了聊吕布、五虎将这些超一流猛将之间的武力对决,可能还少不了...
        原创 关... 虽然,关羽和张飞有“万人敌”之称,但高顺却有“万万人敌”之称,就算关羽和张飞车轮战高顺,也均被其在正...
        原创 刘... 说起刘邦大家对他最有印象的应该是楚汉之争里面那个勇敢的男人了,没有任何背景的他,成为了最尊贵的王者。...
        原创 刘... 刘邦刚去世,就有人追求吕太后,吕太后到底有什么魅力?让刘邦为之倾倒?死后还有匈奴首领写信追求吕后?吕...
        原创 李... 一个人要犯浑,还是掂量清楚自己能不能承受得了后果。如果承受不了,还是控制情绪比较好。 公元前118年...
        原创 刘... 每逢朝代末年的时候都不免会有一场混战,天下未定时许多人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君主,但是要成为天下的主人,...
        原创 令... 匈奴最害怕的汉朝大将,不是卫青霍去病,而是此人 汉王朝确实很强大,但是一直也有困扰他们的匈奴问题,...
        万达影城同步直播!原创话剧《林... 2025年是民族英雄林则徐诞辰240周年,由国家大剧院与广州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出品的原创话剧《林则徐》...
        原创 史... 中国历史上,群雄崛起,奇能异士也不在少数,那时,还有一个非常靠谱的职业,便是神棍,精通占卜、算卦。小...
        原创 古...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管仲的著作:《管子》。 ...
        历史上的今天 | 著名物理学家...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语/英语: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