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极权主义:《一九八四》的经典语录
迪丽瓦拉
2024-11-03 22:46:49
0

原标题:洞察极权主义:《一九八四》的经典语录

《一九八四》是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在1949年出版的反乌托邦小说,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小说设定在一个极权主义统治下的未来社会,主要发生在一个名为“大洋国”的超级国家。这个国家由一个名叫“老大哥”的神秘领导者掌管,其通过广泛的监控、宣传和思想控制来维持权力。

《一九八四》反映的是作者对极权主义的批评和对政治权力滥用的深刻忧虑

以下是对《一九八四》中一些引人深思的原文摘录:

01

关于真理

  • 当真理从属于政党的时候,它就是独断专行的极端形式。
  • “谁掌握历史”,党的标语这样说,“谁就掌握未来”;谁掌握现在,谁就掌握历史。
  • 对群众来说,不需要很强的政治感,他们需要拥有的,只是一种初级的爱国主义感情。用的上时,可以随时唤起他们的这种感情,让他们接受更长的工作时间和更少的配给。甚至在他们变得不满足时——有时确实会——其不满足感也不会带来什么后果。由于缺乏总体上的概念,他们只会专注于一些细枝末节的不如意之事,从来看不到还有更大的罪恶。
  • 完全有可能的是历史课本上的每个词,甚至那些已被不加怀疑接受的内容,都完全出自想象。
  • 然而如果有希望,它就在群众身上,你必须坚信这一点。把这句话写来时,听上去似乎合理,但是当你走在人行道上,看那些和你擦肩而过的人们时,相信这点就成了事关信仰之事

        02

        关于等级社会

        • 长远而言,等级社会只有建立在贫穷和无知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存在。回到农业社会——实际上不可行,它跟机械化趋势相矛盾,而机械化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差不多类似一种本能。通过控制物品产量来让广大人民保持贫穷状态,也不是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在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约在1920至1940之间,很大程度上采用的就是这种办法。许多国家的经济因此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土地抛荒,不再增添资本设备,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工作,靠政府慈善行为才得以苟延残喘。然而这也会导致军事的弱势,因为它造成的贫困显然并非必要,使得反抗不可避免。问题是怎样让工业的车轮继续转动,而又不增加世界上的财富。必须生产出货物来,却又必须不去将之分配。实践中,只能通过不断的战争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 战争根本的行为是毁灭,不一定是人命,而是人们的劳动产品。
        • 由于人们意识到处于战争中,因为是处于危险中,因而将全部权力交给一个小小的阶层似乎是自不待言,是为了生存下去不得已而为之。
        • 尽管战争不是真实的,却并非没有意义。它会消耗掉剩余的消费品,也有助于保持那种特殊的精神氛围,那是等级社会所必须的。
        • 上等阶层的目标是保持其地位,中等阶层的目标是跟上等阶层调换地位,下等阶层的目标,如果有——因为他们被苦工压得喘不过气,只是断断续续的意识到他们日常生活之外的事情,这已经成为他们恒久的特点——就是要消灭所有差别,创造出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因此具有相同主要特点的斗争贯穿了整部历史
        • 很长一段时期内,上等阶层似乎牢固的掌握着权力,然而迟早会到这么一个时刻,他们要么对自己失去信心,要么无能力进行有效统治,要么两者皆有。接下来,他们被中等阶层推翻,中等阶层假装为了自由和正义而斗争,因而争取到了下等阶层的支持,但是中等阶层一旦达到了目的,就立刻将下等阶层又强行置于原先受奴役的地位,然后自己成为上等阶层。很快,新的中等阶层从另外一种或两种人中分离出来,斗争又重新开始。三种人中间,只有下等阶层从未哪怕是暂时达到过目标。虽说自古至今从未有过实质上的进步是夸大其辞,即使在现在,虽然处于下降时期,一般人的生活水平跟几个世纪前比起来还是有实质性的进步。但无论是财富的增长,还是举止的文明化、改革或者革命,都不曾向着人类的平等推进过哪怕一毫米。从下等阶层的角度来看,历史性变动所意味的,除了主宰者的名称变化,从来别无其他
        • 新的上等阶层跟以前的上等阶层不一样,他们并非依本能行事,而是知道怎样做才能保住地位。他们早就认识到寡头政治最稳固的基础是集体主义。财富和特权如果被集体拥有,捍卫起来也最为容易。二十世纪中叶进行所谓“消灭私有财产”运动,其实意味着财富集中到了比以前少的多的人手里,不同之处是新的财富拥有者是个集团,而不是许多单独的人。从单独个人意义上说,党员除了很少的个人财产,别的什么都不拥有,但在集体意义上,党拥有大洋国的一切,因为它控制着一切,并以其认为合适的方式处置产品。革命之后那些年里,它几乎未遭反抗就获得了这种主宰地位,这是因为整个过程都以集体化为代表。

        03

        关于统治

        • 大众从来不会自发造反,他们也从来不会仅仅因为受到压迫而造反。确实,只要不让他们掌握做比较的标准,他们就根本永远意识不到自己在受压迫。
        •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对世事最明察的人也是最看不清其本质的人。总而言之,越是理解透彻,越是幻觉重重;越是聪明绝顶,越是头脑昏庸。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越往上层,战争的歇斯底里症就越厉害。对战争有着最接近理性认识的人,是被争夺地区的统治对象,对他们而言,战争无非是持续不停的灾难,浪潮一样来回冲刷他们的身体。对他们来说,哪一方取得胜利完全无所谓,他们明白统治者的变化无非意味着他们仍然要干同样的活,因为新主人会以旧主人的方式对待他们
        • 只有通过调和矛盾,才能永远保住权力,要打破古老的循环别无他法。如果能做到永远避免人人平等——如果我们已经以高等阶层称之的那些人要永远保持统治地位——那么主要思想状态就必定是受控的疯狂状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叶... 《——【·前言·】——》 1900年,八个列强瓜分了中国近十亿两白银的赔款,他们当时意气风发,觉得这...
        原创 蒋... 蒋介石,近代民国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拥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除了广为人知的蒋经国和蒋纬国外,还有一位...
        原创 进... 要说北魏孝庄帝元子攸,他的一生既传奇又充满无奈,而且短暂异常。原本与皇位毫不相干的他,靠着好运和关键...
        原创 土... 土耳其一直以来对中国新疆有着特别的关注。尽管两国相隔甚远,但土耳其对新疆的热情似乎从未减退,甚至可以...
        原创 罕... 这是一张民国初期,1910年代的北京大栅栏老照片,可见其繁华热闹的景象,商号鳞次栉比,街上车水马龙,...
        原创 抢... 顺治十三年(1656年)的一天,襄亲王博果尔奉皇帝之命入宫,顺治帝对他说:“我爱上了你的福晋,如果没...
        原创 原... 刘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源远流长。其起源可追溯至夏朝,随着历史的变迁,刘氏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庞大的...
        原创 蒋...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的心情格外激动。他从1929年1月到1930年10月,接连战胜了对手,成功实现...
        原创 结... 中国的历史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朝灭亡,历经了2132年的漫长岁月,期间共经历了20个朝代的更替。但真...
        原创 原... 自从西汉黄巾军起义以来,中原的战争从未停歇,只有西晋曾一度实现过短暂的大一统。然而,晋朝因为发生了八...
        原创 拿... 拿破仑·波拿巴,这位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崭露头角的历史人物,最终成为世界历史中举世闻名的帝王。他如何从一...
        原创 明... 医生这个职业,无论在任何时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在古代,许多医生以仁心救人,他们医术高超、德...
        准噶尔究竟干了什么,清朝要花七... 在清朝历史上,能让三个皇帝轮番上阵、打了整整七十年、最后还下狠手“灭族”的敌人,准噶尔可以说独一份。...
        原创 历... 春秋时期的齐国,齐桓公继位后,任用管仲为国相。管仲的治国才能,使得齐国逐渐变得强大,国力充实,内部整...
        原创 八... 晚清最耻辱的战争就是与多个国家宣战,最终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庚子国难让晚清失去了权威,彻底沦为外国列...
        原创 李... 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六日(1901年11月5日),李鸿章在京城的病床上奄奄一息,已经无法发声,四周是...
        原创 原... 清宫秘史一直是电视剧和小说中常见的题材,深受人们喜爱。清朝几百年的统治中,有一位女性不仅抚养了两位皇...
        原创 日... 解放战争是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不过,在与我解放军作战的国民党军中,居然有大量...
        达拉特旗:河流沧桑巨变,治理之... 1973年,千万巨资打造的现代治水工程,在洪水面前不堪一击;而一百年前,一个民间水利专家仅用土法,就...
        原创 刘... 长坂坡之战是三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事件,很多忠实的刘备支持者会幻想,如果当时曹操进驻襄阳后稍微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