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军入关后明明封了四位藩王,为何只有“三藩之乱”?谁没参与?
迪丽瓦拉
2025-08-24 18:03:38
0

前言

随着汉人4位藩王势力的增长,康熙朝决定削弱这些藩王的权力,巩固中央集权,于是便爆发了以

"三藩之乱"

为名的冲突,

其中有三个汉人藩王参与其中。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是“三藩之乱”而不是“四藩之乱”?

实际上有一位藩王没有参与其中,那这位藩王是谁呢?

明朝覆亡前夕的局势

大明王朝经历了漫长的兴盛,但在末期,随着内外交困的加剧,

崇祯皇帝

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国内的农民起义如火如荼,

李自成、张献忠

等领导的起义军不断蚕食大明的疆土,而东北的满清铁骑更是频繁入侵,对明军造成了沉重打击。

明军将领们虽然英勇善战,但智谋和力量却分散不集中,

孙承宗率领部队坚守宁锦防线,与清军对峙,而袁崇焕则被委以重任,担负起抵御清军的重任

,崇祯皇帝多疑的性格和袁崇焕的居功自傲最终导致了两人的矛盾。

在危急关头,

崇祯皇帝罢免了袁崇焕的军职,并处以

极刑

,这无疑是断送了最后的希望。

就在崇祯内忧外患、陷入绝境之际,大凌河之战爆发,清军乘虚而入,直逼京城,崇祯绝望之下,只能选择在煤山自尽,结束了大明王朝的统治。

而这场战争的转折点,

正是辽东武将吴三桂的归降

,原本忠于明朝的吴三桂在崇祯皇帝驾崩后,陷入了迷茫,最终选择归顺满清,改变了战局的走向。

清朝收编汉人降将,分封四位藩王

崇祯帝陨,大明王朝覆亡,但在各地还留有不少明军残余力量,为了彻底统一天下,清军不得不设法拉拢这些汉人武装力量。

因此,在攻克北京之后,清帝便以高度礼遇招徕明军中的重要人物,

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

等人因而先后归顺于新朝。

这四人都是出身卑微,但在战乱年代一步步建立了自己的威名,吴三桂是武将世家后代,自幼习武,加之勇猛过人,最终成为辽东明军的中流砥柱。

尚可喜生于平民农家

,原本只是一名普通军卒,靠着不断的征战而受人赏识,一步步获得重用,耿仲明与孔有德则是从毛文龙麾下起家,后者甚至只是个普通的矿工,但在战火环伺之下,他们都成为了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

对于新科的清帝国来说,这四人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珍稀人才,为了笼络他们效力于新朝,清廷高度重视,不仅授予他们封号和俸禄,更是赐予他们极高的自治权。

就这样,

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尚可喜被封为平南王,耿仲明被封为靖南王,孔有德被封为定南王

,他们分别

镇守云南、广东、福建和广西一方

在随后的战争中,这四位降将更是为清朝出力不少,可谓立下赫赫汗马功劳。

汉人藩王权力渐膨胀,康熙实行削藩政策

尽管清朝已经取得了全国统治,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美好,各个地方的汉人藩王权势日益膨胀,几乎形成了

“国中之国”

的局面。

他们以手中的军权和自治权为后盾,肆意妄为,使朝廷的统治岌岌可危。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康熙年间,康熙皇帝上位后,迅速意识到汉人藩王滥用权力、私藏兵权的严重问题。

为了削弱他们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康熙决定采取行动,作为一个年轻的满洲皇帝,他对汉地实际情况了解不足,导致在执行削藩政策时缺乏适当的谨慎和策略。

随着康熙施压加大,局势很快失控,首当其冲的是性情暴躁的吴三桂,怀着重新称霸的野心,发动了

“三藩之乱”

另外两位藩王的子嗣,耿精忠和尚之信也响应了吴三桂的号召,他们分别是耿仲明和尚可喜的嫡传子,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也加入了叛乱的行列。

这三股强大的军事力量联合起来,向清朝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挥舞着

“反清复明”

的旗帜,呼吁汉人民众参与。

由于实力强大且影响力极大,叛军在初期几乎无人能挡,很快就控制了大片领土。

三藩之乱的爆发与平定

吴三桂等人发动的"三藩之乱"给清朝王朝带来了极大冲击,叛军中的各股力量如同铁骑般横扫八方,清军几乎节节败退,叛军的优势不仅来自于他们自身的武力,更在于他们发出了"反清复明"的响亮号召。

大批受压迫的汉人民众听闻此话,纷纷响应并加入叛军,使得叛军如虎添翼,在短短几个月内,

叛军已攻陷了半壁江山

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清朝王室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康熙帝断然下令,调遣大军远赴沙场,直面叛军。

双方在广阔疆土上展开了一场场残酷厮杀,但由于清军自身实力也不容小觑,因此战况并未像叛军初期那样一面倒,渐渐地,双方陷入了彻底的僵持阶段。

僵持局面无疑对叛军更为不利,毕竟作为一支乌合之众,叛军内部很快就出现了许多矛盾和裂痕。

各股力量之间由于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分歧,难免会产生龃龉,而作为一个集权的中央政权,

清朝在

战略运筹和后勤

补给上自然占据上风

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清廷在与叛军对峙的同时,也在暗中施加各种瓦解性的手段,细细腐蚀叛军的根基。

通过诈降受投、挑拨离间等计策,叛军内部很快出现了离心离德的情况,耿精忠和尚之信等人接连投降,使得叛军阵营不断瓦解,就连孙延龄这个起家的外姓王爷,也最终遭到了吴三桂亲自派人的袭杀。

叛军节节败退,清军则乘胜追击,收复失地,到了康熙二十年,

昆明这个叛军的最后据点也被清军攻陷,吴三桂的嫡系孙子吴世璠在败势已去、进退两难的绝境中自杀身亡,就这样,持续了三年的"三藩之乱"终于画上了句号,清军全面取得了胜利。

结语

在清朝削藩之时,唯一没有参与“三藩之乱”的藩王是

孔有德

因为当时他已经过世,

不过他的女婿孙延龄却参与了这场动乱,并最终被杀。

另外一位没有参与其中的藩王是尚可喜,

不过当时他已经退位,将王位传给儿子尚之信,而尚之信却参与了藩王之乱。

"三藩之乱"这场动荡虽然给两地带来了巨大破坏,但也是

清朝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这场动乱的根源在于康熙皇帝当初在实施削藩政策时操之过急,激化了矛盾。

文章信源

信息源:《康熙平定三藩及其善后措施》国家清史纂修工程

信息源:《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列传二十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八... 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太后以“西狩”的名义带着光绪帝匆忙逃出北京。然而,不少人认为这次逃亡实质上是慈...
原创 大... 清朝的科举考试制度,自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至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在这段长达两百多年的...
原创 为... 1945年夏天,尽管日本的失败几乎已成定局,但他们依然奋力抵抗。在此背景下,为了尽量减少盟军的伤亡、...
原创 三... 五、张辽张辽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将领,除了卓越的武艺外,他还具备了少有的军事才能。提到张辽,很多人都...
原创 成... 成吉思汗,一位天纵英武、成就赫赫的伟大人物,他的诞生和成长充满了传奇色彩,甚至超越了时代的界限,成为...
原创 三... 在东汉这个战乱不断、群雄割据的动荡年代,许多勇猛的武将脱颖而出,其中不乏如邢道荣、典韦、吕布等赫赫有...
原创 三...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犹如一颗闪耀的明珠,承载着无数英雄豪杰的传奇。而其中,有一场独特的较量,...
原创 清... 要是生在古代,女性命运极其悲惨,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所以很多女性做梦都想有一个翻身的机会。 但翻身的机...
原创 李... 这件事其实并不复杂,如果我们将自己代入李隆基的角色,想必也会做出与其姑妈一刀两断的决定。事实上,这位...
原创 李... 在武德九年六月初三的上午,李渊召见了李世民,并让他阅读了一份来自太史令傅奕的天文报告。报告详细记载了...
原创 明... 提到闯王李自成,许多人在历史课堂上对他都有深刻的印象。李自成是明朝灭亡的重要人物,他的起义直接推动了...
原创 刘...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每当看到“三顾茅庐”的故事,心中总是充满热血激荡,仿佛能感受到刘备那种非凡的气...
原创 徐... 大明开国功臣徐达(1332-1385),字天德,来自濠州钟离永丰乡(今安徽凤阳东北),他是明太祖朱元...
原创 4... 分类:历史 内容:三国时代是许多男性梦寐以求的黄金时期,三国的众多传奇故事更是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津...
追溯文物商店的起源史 文物商店最早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它是中国特有的文物经营机构,最初由国家统一筹划设立,旨在收集和保护...
原创 欧... 宝子们,今天我要给你们唠唠一个在欧洲被严重忽略的古城。它处在欧洲的 “十字路口”,有着古朴浪漫的气质...
原创 清... 谈及我国古代历史,其核心思想便是以孝道治理国家,其中一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明朝...
曹操临终前的权力交接:鲜为人知... 建安二十四年(219)冬,洛阳的雪下得蹊跷。 六十五岁的曹操倚在胡床上,手中竹简是关羽的首级画像。侍...
原创 连... 三国时期的名将众多,但于禁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异类。 作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大家对他的评价往往并不高,...
原创 司... 在西晋的建立过程中,晋武帝司马炎深刻意识到士族的力量,为了确保国家的稳固与江山的长治久安,司马炎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