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问死囚:你姓什么?死囚回答后,朱元璋:赦免,免死五次
迪丽瓦拉
2025-08-24 22:04:20
0

明朝的第一任皇帝朱元璋,是个特别有智谋、很传奇的君王。

平息战乱,安定天下,他从普通百姓成为了皇上。但除此之外,很多人也觉得他性情残暴、多疑,还随便杀人。

确实是这样。在打仗的时候,朱元璋通过不停地战斗和打拼,最终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当上皇帝后,他靠着手狠心辣、做事果决的方式,稳稳地坐住了皇位。

朱元璋这辈子,杀的人多得数不清,真是吓人;他制造冤案,还成立了锦衣卫;开国的大功臣,他杀;有学问的武将,他也杀。

朱元璋当皇帝那会儿,大臣们个个提心吊胆,生怕哪天灾难就降临到自己身上。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做事心狠手辣,不把别人的命当回事。

宁愿多杀一些,也不能漏掉任何危险。因此,当一个已被判处死刑的犯人,竟然能听到朱元璋亲自说赦免他,并且还能免死五次,这真的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朱元璋之所以手下留情,放那死囚一马,只是因为知道了他的姓和来历。

【祖先庇佑:死囚的真实身份】

那么,这个被判死刑的囚犯到底是谁,为啥他能逃过朱元璋的屠刀,捡回一条命呢?

这个死刑犯名叫范从文,姓范,是个监察御史。他因为多次大胆地给皇帝提意见,惹恼了皇上,被扣上了“欺骗皇上”的罪名,结果要被砍头。

就在范从文被判罪即将执行死刑的时候,朱元璋碰巧在查看范从文的家乡信息,猛然间他发现这个即将被处决的囚犯竟是来自姑苏吴县的人。

想到范从文的姓和他平时的表现,朱元璋立刻吩咐手下把范从文从牢房里释放出来。

两个人你问我答,最后总算是搞清楚了范从文的来历。

其实,范从文是北宋大文豪范仲淹的第十二代后人。

朱元璋因为范仲淹是大名鼎鼎的学问大家,所以就当场放过了范从文。

范文从不但逃过了死刑,朱元璋还大方地送了他五幅写有惠文格言的画,外加一句保证:“以后你有五次犯错免死的机会。”

范仲淹已经去世三百多年了,但他一直在保佑着后人,这一点大家都清楚。那句“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的千古名句,就是他说的。

范仲淹一辈子经历了很多磨难,总是被坏人冤枉和说坏话,多次被朝廷降职发配。

但他心里始终装着国家和百姓,为人正直,当官清廉,还特别关心老百姓的生活。

“先为别人担忧,后才考虑自己快乐”的这种想法,还有那些有仁爱之心、有志向的人的高尚品德,一直被大家称赞到现在。

范仲淹在当地方官那会儿,真的是费尽心思,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

尽管北宋官府对范仲淹的所作所为不理不睬,但老百姓心里跟明镜似的,都清楚范仲淹是个好官。

在他被发配去的那些地方,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当地的官员,都非常钦佩他。

范仲淹一辈子,真的是把国家大事扛在肩上,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老百姓。

那时候的范从文,虽然名气和成就还没法跟他的老祖宗范仲淹比,但他却把范仲淹的那种精神风貌给传承下来了。

朱元璋或许在范从文身上,瞧见了范仲淹当年的风采。

【乞丐皇帝:朱元璋的为民之心】

那么,杀人如麻的朱元璋,为啥会因为范仲淹的关系,就轻易饶过范从文呢?

朱元璋在当皇帝之前,家里穷得很,他是在安徽凤阳的一个农民家庭里长大的。

元朝快结束的时候,贪官到处都是,朝廷也烂得不行,老百姓的日子最难过。

没上过学、没啥文化的朱元璋,那时候可真是尝尽了人间的白眼,特别明白老百姓的不容易。

朱元璋家里世世代代都是种田的农民,他深深感受到官员们对百姓的残忍欺压和耀武扬威。

他为了养活自己,去讨饭、干苦力、帮人放牛,只为了能有口饭吃。

他在社会最底层努力求生,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在那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深深感受到了官府的腐败。

可以说,就是因为这些过往,朱元璋哪怕当上皇帝后,也跟那时的士大夫们有了永远都合不上的鸿沟。

对于那些吃了不少苦的老百姓,朱元璋会从心底里感到同情和怜悯。

朱元璋当皇帝时杀了不少官员,说到底,主要是因为他特别讨厌那些贪污腐败的人。

那时候的皇宫和文人圈子真是动荡不安,害得不少人丢了性命,也让许多贪官吓得魂飞魄散。

朱元璋靠自己的力量整顿风气,虽然用的方法不太合适,但已经是他凭自己的文化水平能想到并做到的最佳办法了。

不过,不管朱元璋在朝廷里怎么折腾,闹得多大风浪,他都没让老百姓受到牵连。

朱元璋这么做,不光是为了稳固自己的位子,更重要的是,他真心想用自己手里的权力,给那些穷苦百姓带来好处。

咱们瞅瞅朱元璋写的最后一道圣旨:“我称帝三十一年,心里一直装着国家大事,天天勤勤恳恳,就想为百姓做点好事。”说的就是这个理儿,他当皇帝那会儿,成天想的都是怎么对老百姓有好处。

【网开一面:成就一段佳话】

从这点来看,我们可以猜想,朱元璋对范仲淹那种为人清廉正直,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品质,是非常敬重和佩服的。

老百姓和他的朝廷,都希望有这样的官员:为官清廉,到哪儿做官就给哪儿带来好处。

搞清楚范从文是谁后,朱元璋非常高兴,没想到站在自己面前的竟是他一直尊敬之人的后代!

因此,在朱元璋看来,范从文之前那违抗圣旨、欺骗君王的罪过,变成了“大胆说出真话,为人正直不屈,有着他老祖宗范仲淹的风骨!”

他倒霉的时候,心里可能也埋怨过,为啥看到的全是自私犯法、乱收税压榨百姓的事儿,为啥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这么苦?为啥就没有像范仲淹那样真心为老百姓着想的好官呢?为啥像范仲淹这样的好官老是被人欺负和冤枉呢?

在朱元璋看来,他肯定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好皇帝,才不会像范仲淹那时候的皇上,看人不准,把有才能的人都给耽误了。

所以马上就让人给范从文解了镣铐,脱了囚衣,把他给赦免了。

他亲手写下的五句座右铭,讲的就是范仲淹那句“要忧在国人前面,乐在国人后面”的意思。

有人觉得,朱元璋赦免忠臣良将的子孙,不过是场故意安排的表演,想以此来拉拢人心罢了。

但也有人觉得这是朱元璋的真实想法,他一辈子征战杀伐,根本不介意自己的刀下再多一条冤魂。

他就是因为打心底里佩服范仲淹,所以才把人给放了。

总的来说,朱元璋和范仲淹的后代范从文之间的这段经历,最后还是被传为了一段美谈。

【治国理想:朱元璋与他的朝廷】

说到这故事,咱们都明白了,朱元璋放过范从未,并不是因为他先祖范仲淹的缘故,说到底,其实是朱元璋自己希望有个干净清明的治国氛围。

因为感受特别深刻,也因为他特别了解元末朝廷的腐败,朱元璋才下定决心,要打造一个干净正直的新朝廷。

1368年,那是洪武元年,朱元璋刚当上皇帝不久,就把全国各地的府、州、县的官员都召集到了一起。

他对大臣们讲:“现在国家刚稳定下来,老百姓的钱财和力气都不够用,就像刚会飞的小鸟,不能拔它的羽毛,新栽的树不能摇它的根,得让它们好好休养恢复。”

要真心对待爱人,别总想着占别人便宜来肥自己。你们可得好好记住这个教训。”(《明代大事记》)

这段话告诉官员们,现在国家刚安稳下来,老百姓的钱财和物资都很紧张,所以做官的这时候得心疼老百姓,做官要清清白白,别动摇了国家的根基,要让老百姓能安心过日子。

朱元璋这番话说出来,表明他因为自己是从底层起来的,所以对老百姓在战乱中的苦楚十分了解,也很同情他们。

后来,朱元璋让人编了本《醒贪简要录》,目的就是要告诉官员们,要体谅老百姓的辛苦,不能贪污受贿、违法乱纪。

这本书《醒贪简要录》要求所有官员都必须认真学习并熟读。

朱元璋亲自给这本书写了前言,他是这么说的:

在四种人里面,读书人地位最高,老百姓最辛苦。为啥说他们最苦呢?春天一到,天刚亮就得起床,赶着牛、扛着犁去耕地。种子撒下去后,还得除草松土,顶着炎炎烈日,累得人都瘦了。好不容易到了秋天,粮食收上来,交了官税,能剩下的也没多少。要是再碰上水灾、旱灾、虫灾啥的,全家人就心慌慌的,啥指望都没了。现在当官的也不想想老百姓有多难,有的甚至还压榨剥削、欺负百姓,真是没良心啊!现在把这本书发到全国各地,让那些拿俸禄的官员们知道,得好好体恤咱们老百姓!

农民工商,读书人这一群体地位高贵,受人敬重。

农民真的是最不容易的,他们天不亮就起床,直到天黑才休息,一直辛辛苦苦地在地里劳作。

秋天庄稼收成后,得交税来养活那些士大夫和当官的。

要是碰到洪水、干旱,或者是虫灾、蝗灾,那全家人可就都没盼头了。

老百姓的日子已经够难了,却还要被压榨欺负,这真的太不应该了。

因此,每位官员都得想着老百姓的不容易,心里装着百姓,同情百姓。

这是朱元璋给官员们定的规矩,也是他的治国理念。

他认为老百姓生活不好的主要原因在于官府太坏,老百姓受压迫,所以他盼望着能有个清正廉洁、关心百姓的好官府。

不过,除了前面说到的那些耐心劝导,朱元璋还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行动迅速,坚决打击贪污,大力整治不良风气。

因此,朱元璋因为太过固执,结果误杀了不少无辜之人,给后人留下了爱杀人的印象。

【结语】

如今大家谈到历史上的朱元璋,评价各不相同,有好有坏。

不过话说回来,朱元璋从一个穷苦老百姓翻身成为皇帝,这经历已经够神奇的了。

他打了好多仗,当上皇帝后,还没忘本,减少了税收,让百姓好好休息和恢复,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安稳的好日子。他真的做到了自己心里想的那些好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识时务者为俊杰, 古语有云,智者善知进退。 李建成为什么斗不过李世民, 却还迟迟不让出太子之位, 图...
原创 湘... 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备注也引用于新华社,具有一定历史...
九曲河湿地公园,有这处文物→ 近日 位于两江新区九曲河湿地公园的 抗日名将 于学忠旧居 修缮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项目完工后 将成为城...
原创 古... 发配既是流放,是古代针对犯人的一种刑罚,指罪犯被判充军或流放而由差役押解出发。 这种刑罚是很残酷的,...
原创 麦... 前言 麦克阿瑟 ,中国人最为熟知的 美军将领 ,给其准备的外号也是多种多样: 麦跑跑、五星上将、中国...
原创 作... 朱瞻墡是明朝最长寿的藩王,历经6朝,活了70多岁!且素有贤名!是受到礼遇最多最重的藩王之一! 朱高枳...
原创 西... 在西汉历史上曾经诞生过我国古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政策,这就是所谓的“平淮均输法”,无论是从汉...
原创 李... 明末清初,一个名叫李定国的少年,从陕西一个贫困农家走出,成为了抗清名将。他的人生轨迹如同一部跌宕起伏...
原创 三... 01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刘表在后人的心中往往是这样的形象:一位慈祥老者,满脸的皱纹间永远堆砌着宽...
原创 小... 1971年夏天一个晴朗的下午,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一座墓碑前,一个身穿绿色军装的年轻人在雨中笔挺地...
浅析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 以下是对《白鹿原》中一些女性形象的浅析: 田小娥 • 反抗与无奈的悲剧人物:她出身书香门第,却被父亲...
原创 曾... 人们会指责晚清当政者的不作为,他们懦弱,他们自私,他们狭隘,他们自大,他们拒绝进步,他们甘愿挨打。但...
原创 李... 在排武功之前,先来说明几点。 座次不是按照武功排的,那么拿座次来衡量武功是不正确的。还有职位不代表能...
原创 贵... “古代”距离我们已经很是遥远,而我们想要了解各阶段的历史,也只能通过各时期的史书。但是,随着时代的发...
原创 古... 中华古代几千年封建历史,从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天下开始,到大清王朝灭亡,总共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王朝产生...
原创 为... 说起三国时期最为聪明的人,大家率先想到的,肯定是诸葛亮,他作为蜀汉的丞相,也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原创 他... 在我国历史上能被称为“大帝”的人寥寥无几,我们常听说的也就是汉武大帝、永乐大帝、康熙大帝等几人。 ...
原创 宋... 我国古代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因此农业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宋代的...
原创 曾... 古代千百年来,东北地区对中原王朝来说是块“肥肉”,但是想吃掉它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一直以来,中原王...
原创 探...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个你可能听过,但绝对想不到这么有趣的历史故事。这个故事不仅涉及到西藏悠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