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问死囚:你姓什么?死囚回答后,朱元璋:赦免,免死五次
迪丽瓦拉
2025-08-24 22:04:20
0

明朝的第一任皇帝朱元璋,是个特别有智谋、很传奇的君王。

平息战乱,安定天下,他从普通百姓成为了皇上。但除此之外,很多人也觉得他性情残暴、多疑,还随便杀人。

确实是这样。在打仗的时候,朱元璋通过不停地战斗和打拼,最终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当上皇帝后,他靠着手狠心辣、做事果决的方式,稳稳地坐住了皇位。

朱元璋这辈子,杀的人多得数不清,真是吓人;他制造冤案,还成立了锦衣卫;开国的大功臣,他杀;有学问的武将,他也杀。

朱元璋当皇帝那会儿,大臣们个个提心吊胆,生怕哪天灾难就降临到自己身上。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做事心狠手辣,不把别人的命当回事。

宁愿多杀一些,也不能漏掉任何危险。因此,当一个已被判处死刑的犯人,竟然能听到朱元璋亲自说赦免他,并且还能免死五次,这真的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朱元璋之所以手下留情,放那死囚一马,只是因为知道了他的姓和来历。

【祖先庇佑:死囚的真实身份】

那么,这个被判死刑的囚犯到底是谁,为啥他能逃过朱元璋的屠刀,捡回一条命呢?

这个死刑犯名叫范从文,姓范,是个监察御史。他因为多次大胆地给皇帝提意见,惹恼了皇上,被扣上了“欺骗皇上”的罪名,结果要被砍头。

就在范从文被判罪即将执行死刑的时候,朱元璋碰巧在查看范从文的家乡信息,猛然间他发现这个即将被处决的囚犯竟是来自姑苏吴县的人。

想到范从文的姓和他平时的表现,朱元璋立刻吩咐手下把范从文从牢房里释放出来。

两个人你问我答,最后总算是搞清楚了范从文的来历。

其实,范从文是北宋大文豪范仲淹的第十二代后人。

朱元璋因为范仲淹是大名鼎鼎的学问大家,所以就当场放过了范从文。

范文从不但逃过了死刑,朱元璋还大方地送了他五幅写有惠文格言的画,外加一句保证:“以后你有五次犯错免死的机会。”

范仲淹已经去世三百多年了,但他一直在保佑着后人,这一点大家都清楚。那句“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的千古名句,就是他说的。

范仲淹一辈子经历了很多磨难,总是被坏人冤枉和说坏话,多次被朝廷降职发配。

但他心里始终装着国家和百姓,为人正直,当官清廉,还特别关心老百姓的生活。

“先为别人担忧,后才考虑自己快乐”的这种想法,还有那些有仁爱之心、有志向的人的高尚品德,一直被大家称赞到现在。

范仲淹在当地方官那会儿,真的是费尽心思,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

尽管北宋官府对范仲淹的所作所为不理不睬,但老百姓心里跟明镜似的,都清楚范仲淹是个好官。

在他被发配去的那些地方,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当地的官员,都非常钦佩他。

范仲淹一辈子,真的是把国家大事扛在肩上,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老百姓。

那时候的范从文,虽然名气和成就还没法跟他的老祖宗范仲淹比,但他却把范仲淹的那种精神风貌给传承下来了。

朱元璋或许在范从文身上,瞧见了范仲淹当年的风采。

【乞丐皇帝:朱元璋的为民之心】

那么,杀人如麻的朱元璋,为啥会因为范仲淹的关系,就轻易饶过范从文呢?

朱元璋在当皇帝之前,家里穷得很,他是在安徽凤阳的一个农民家庭里长大的。

元朝快结束的时候,贪官到处都是,朝廷也烂得不行,老百姓的日子最难过。

没上过学、没啥文化的朱元璋,那时候可真是尝尽了人间的白眼,特别明白老百姓的不容易。

朱元璋家里世世代代都是种田的农民,他深深感受到官员们对百姓的残忍欺压和耀武扬威。

他为了养活自己,去讨饭、干苦力、帮人放牛,只为了能有口饭吃。

他在社会最底层努力求生,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在那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深深感受到了官府的腐败。

可以说,就是因为这些过往,朱元璋哪怕当上皇帝后,也跟那时的士大夫们有了永远都合不上的鸿沟。

对于那些吃了不少苦的老百姓,朱元璋会从心底里感到同情和怜悯。

朱元璋当皇帝时杀了不少官员,说到底,主要是因为他特别讨厌那些贪污腐败的人。

那时候的皇宫和文人圈子真是动荡不安,害得不少人丢了性命,也让许多贪官吓得魂飞魄散。

朱元璋靠自己的力量整顿风气,虽然用的方法不太合适,但已经是他凭自己的文化水平能想到并做到的最佳办法了。

不过,不管朱元璋在朝廷里怎么折腾,闹得多大风浪,他都没让老百姓受到牵连。

朱元璋这么做,不光是为了稳固自己的位子,更重要的是,他真心想用自己手里的权力,给那些穷苦百姓带来好处。

咱们瞅瞅朱元璋写的最后一道圣旨:“我称帝三十一年,心里一直装着国家大事,天天勤勤恳恳,就想为百姓做点好事。”说的就是这个理儿,他当皇帝那会儿,成天想的都是怎么对老百姓有好处。

【网开一面:成就一段佳话】

从这点来看,我们可以猜想,朱元璋对范仲淹那种为人清廉正直,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品质,是非常敬重和佩服的。

老百姓和他的朝廷,都希望有这样的官员:为官清廉,到哪儿做官就给哪儿带来好处。

搞清楚范从文是谁后,朱元璋非常高兴,没想到站在自己面前的竟是他一直尊敬之人的后代!

因此,在朱元璋看来,范从文之前那违抗圣旨、欺骗君王的罪过,变成了“大胆说出真话,为人正直不屈,有着他老祖宗范仲淹的风骨!”

他倒霉的时候,心里可能也埋怨过,为啥看到的全是自私犯法、乱收税压榨百姓的事儿,为啥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这么苦?为啥就没有像范仲淹那样真心为老百姓着想的好官呢?为啥像范仲淹这样的好官老是被人欺负和冤枉呢?

在朱元璋看来,他肯定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好皇帝,才不会像范仲淹那时候的皇上,看人不准,把有才能的人都给耽误了。

所以马上就让人给范从文解了镣铐,脱了囚衣,把他给赦免了。

他亲手写下的五句座右铭,讲的就是范仲淹那句“要忧在国人前面,乐在国人后面”的意思。

有人觉得,朱元璋赦免忠臣良将的子孙,不过是场故意安排的表演,想以此来拉拢人心罢了。

但也有人觉得这是朱元璋的真实想法,他一辈子征战杀伐,根本不介意自己的刀下再多一条冤魂。

他就是因为打心底里佩服范仲淹,所以才把人给放了。

总的来说,朱元璋和范仲淹的后代范从文之间的这段经历,最后还是被传为了一段美谈。

【治国理想:朱元璋与他的朝廷】

说到这故事,咱们都明白了,朱元璋放过范从未,并不是因为他先祖范仲淹的缘故,说到底,其实是朱元璋自己希望有个干净清明的治国氛围。

因为感受特别深刻,也因为他特别了解元末朝廷的腐败,朱元璋才下定决心,要打造一个干净正直的新朝廷。

1368年,那是洪武元年,朱元璋刚当上皇帝不久,就把全国各地的府、州、县的官员都召集到了一起。

他对大臣们讲:“现在国家刚稳定下来,老百姓的钱财和力气都不够用,就像刚会飞的小鸟,不能拔它的羽毛,新栽的树不能摇它的根,得让它们好好休养恢复。”

要真心对待爱人,别总想着占别人便宜来肥自己。你们可得好好记住这个教训。”(《明代大事记》)

这段话告诉官员们,现在国家刚安稳下来,老百姓的钱财和物资都很紧张,所以做官的这时候得心疼老百姓,做官要清清白白,别动摇了国家的根基,要让老百姓能安心过日子。

朱元璋这番话说出来,表明他因为自己是从底层起来的,所以对老百姓在战乱中的苦楚十分了解,也很同情他们。

后来,朱元璋让人编了本《醒贪简要录》,目的就是要告诉官员们,要体谅老百姓的辛苦,不能贪污受贿、违法乱纪。

这本书《醒贪简要录》要求所有官员都必须认真学习并熟读。

朱元璋亲自给这本书写了前言,他是这么说的:

在四种人里面,读书人地位最高,老百姓最辛苦。为啥说他们最苦呢?春天一到,天刚亮就得起床,赶着牛、扛着犁去耕地。种子撒下去后,还得除草松土,顶着炎炎烈日,累得人都瘦了。好不容易到了秋天,粮食收上来,交了官税,能剩下的也没多少。要是再碰上水灾、旱灾、虫灾啥的,全家人就心慌慌的,啥指望都没了。现在当官的也不想想老百姓有多难,有的甚至还压榨剥削、欺负百姓,真是没良心啊!现在把这本书发到全国各地,让那些拿俸禄的官员们知道,得好好体恤咱们老百姓!

农民工商,读书人这一群体地位高贵,受人敬重。

农民真的是最不容易的,他们天不亮就起床,直到天黑才休息,一直辛辛苦苦地在地里劳作。

秋天庄稼收成后,得交税来养活那些士大夫和当官的。

要是碰到洪水、干旱,或者是虫灾、蝗灾,那全家人可就都没盼头了。

老百姓的日子已经够难了,却还要被压榨欺负,这真的太不应该了。

因此,每位官员都得想着老百姓的不容易,心里装着百姓,同情百姓。

这是朱元璋给官员们定的规矩,也是他的治国理念。

他认为老百姓生活不好的主要原因在于官府太坏,老百姓受压迫,所以他盼望着能有个清正廉洁、关心百姓的好官府。

不过,除了前面说到的那些耐心劝导,朱元璋还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行动迅速,坚决打击贪污,大力整治不良风气。

因此,朱元璋因为太过固执,结果误杀了不少无辜之人,给后人留下了爱杀人的印象。

【结语】

如今大家谈到历史上的朱元璋,评价各不相同,有好有坏。

不过话说回来,朱元璋从一个穷苦老百姓翻身成为皇帝,这经历已经够神奇的了。

他打了好多仗,当上皇帝后,还没忘本,减少了税收,让百姓好好休息和恢复,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安稳的好日子。他真的做到了自己心里想的那些好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第五档:阚泽、徐庶、李儒、逢纪、田丰(5位) 阚泽在东吴历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赤壁之战时,他机...
江苏溧阳考古发现“最早的江南”... 原题:溧阳考古发现“最早的江南” 距今8100年,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提供关键实证 经过近3年考古发掘...
原创 明... 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正如唐朝以文化的繁荣著称,隋朝以经济的富庶为人所知,宋朝则因商业的发达而广...
原创 崇...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朝代都曾被外族侵占,有些朝代甚至连皇帝也被外族俘虏。这些历史事件让我们看到了软...
著名清史专家冯佐哲病逝 冯佐哲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发布讣告称,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退休干部、中共党员、原清史研...
原创 杀... “关羽大意失荆州”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情节,发生在公元219年。故事讲述了东吴将领吕蒙带领军队...
原创 上... 上海街头,转角就是一家拉面店,招牌写着日文,服务员讲着日语,老板是地道的东京人。可这不是旅游区,而是...
原创 五... 五代十国:杨光远贪利噬人,契丹改元号大辽 杨光远益加专恣,随时上表,尚指斥宰辅不已。晋主见他跋扈恐...
串联简牍文化发展史 观众参观“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战国曾侯乙墓竹简。 本报记者 田豆...
原创 西... 陈敏(?—307年),字令通,庐江(治今安徽庐江)人,西晋官吏。陈敏少有才干,初以郡吏之职补任尚书仓...
原创 日... 近日,国际社会对历史文件的关注再度升温,1943年签署的《开罗宣言》成为焦点。该宣言以国际法形式明确...
135件(套)18至19世纪中... 原标题: 中国制造 欧洲风尚 135件(套)18—19世纪中国纹章瓷亮相副中心 11月17日,“帆海...
原创 不... 高顺是个怎样的人呢?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们可能都知道,吕布手下有一位名叫高顺的猛将。高顺不仅统领着...
原创 穿... 1. 《宰执天下》 作者: cuslaa 标签: 北宋、改革、权谋 字数: 约730万 故...
为什么有人说民国名人胡适是美帝... 胡适被有的人指为美帝国主义走狗,主要源于其政治立场、学术主张及关键历史事件中的表现。 一、政治立场:...
原创 蜀... 一、蜀汉五虎将中三个半成神 “蜀汉五虎将”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三国演义》里,在正史中并没有这个专有的...
原创 成... 成吉思汗手下有四位杰出将领和四位忠诚的追随者,其中的四杰分别是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和赤老温(齐拉衮...
原创 清... 古人常说“高处不胜寒”,在历代王朝中,出生在皇家、衣食无忧的公主们,真的像大家想象的那样过得幸福快乐...
隋文帝上午刚死,36岁太子杨广...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
原创 捅... 琉球旧案重提,日本吞并难掩 先说琉球,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直戳痛处,提起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