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大意失荆州”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情节,发生在公元219年。故事讲述了东吴将领吕蒙带领军队化装成平民,悄悄渡过长江,趁机夺取了江陵,而蜀国的将领则选择倒戈相向。与此同时,关羽正与敌军在樊城激烈作战,当他得知江陵失守的消息时,立即带兵撤退。然而,他的后路已被切断,最终被吕蒙围困在麦城,并被擒杀。虽然吕蒙因成功击败关羽被视为英雄,但他在一场宴会上却突然暴毙。那么,吕蒙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呢?历史上对此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吕蒙因“关羽的亡魂索命”而死。在《三国演义》中,吕蒙的死被解释为关羽冤魂的报复。书中描述,在孙权为吕蒙庆功的宴会上,吕蒙突然情绪失控,掷杯大骂孙权,接着忽然间变得异常激动,称自己是“汉寿亭侯关云长”。随后,吕蒙竟然倒地,七窍流血而死,场面极为恐怖。众将士纷纷惊恐万分,无法理解这一神秘现象。
第二种说法是吕蒙可能被孙权毒死。有人认为,吕蒙斩杀了关羽后,孙权担心刘备会报复,并希望借此机会将吕蒙除掉。为此,孙权设宴毒死吕蒙,企图掩盖自己与吕蒙之间的矛盾。但这种说法并不完全站得住脚。根据史书记载,当吕蒙成功夺取荆州后,孙权不仅没有表现出敌意,反而大肆庆祝,甚至封吕蒙为南郡太守,赏赐丰厚,完全没有毒杀的迹象。如果孙权真担心刘备的报复,就不可能如此公开地庆祝吕蒙的胜利。
第三种说法则认为吕蒙的死是由于长年劳累和积劳成疾。根据《三国志·吕蒙传》的记载,吕蒙年纪轻轻便投身军旅,长期处于艰苦的战斗生活中,导致身体严重透支。在成功夺取荆州之后,吕蒙因健康问题请辞休养,孙权特意为他寻求名医治疗,但最终无力回天,年仅四十多岁便去世。孙权对此深感悲痛,甚至减少食量和休息来表示哀悼。因此,这一说法认为吕蒙的死因是因为过度劳累和长期的身体虚弱。
总的来说,吕蒙的死因最为合理的解释是因积劳成疾,符合他个人健康状况和生活背景。而“关羽亡魂索命”及“孙权毒杀”的说法更多是后人根据《三国演义》中的虚构情节进行的艺术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