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明朝的第七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非常宠爱比他大了十七岁的万贵妃。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万贵妃在明宪宗的后宫几乎一手遮天,她甚至不允许其他女人为明宪宗生育子嗣。有传闻说,万贵妃曾差点致使明孝宗丧命。因此,很多人认为,除了明孝宗之外,明宪宗几乎没有其他儿子,这使得他被称为“少子化”皇帝。
然而,根据史料记载,明宪宗实际上共有十四个儿子和六个女儿。实际上,在明朝的十六位皇帝中,明宪宗生育的儿子数量位列第二,仅次于明太祖朱元璋(他有二十六个儿子)。那么,既然万贵妃性格嫉妒,不允许其他女人为明宪宗生子,明宪宗为什么会成为明朝生儿子第二多的皇帝呢?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接下来要说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大家可以参考并自行判断。的确,明宪宗对比自己大十七岁的万贵妃非常宠爱,这也引来了当时许多传统道学家的批评和抹黑。但是,万贵妃并不像赵飞燕那样能够左右汉成帝的生育大权,明宪宗也不像汉成帝那样容易被蒙蔽。以明宪宗对朝政的掌控能力,万贵妃很难在背后偷偷操控“燕拙皇子”的事情。
比如,明宪宗的第二个儿子朱祐极(后来的明孝宗朱祐樘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就是在成化五年(1469年)由贤妃所生的。而在成化七年(1471年),朱祐极便被立为皇太子。由此可见,万贵妃在明宪宗的生育问题上,并不能完全掌控一切。史书中关于明孝宗小时候躲避万贵妃迫害的记载,可能有些夸张和艺术加工。
因为极度宠爱万贵妃,明宪宗一直希望能由万贵妃的儿子继承皇位。事实上,明宪宗的长子正是万贵妃所生,但可惜的是,长子刚出生不久便夭折了。而随着万贵妃年龄的增长,她逐渐失去了生育能力。尽管如此,明宪宗依旧抱着一线希望,继续期望万贵妃能再为自己生一个儿子,这也是他早年没有儿子的主要原因。
到了成化十一年(1475年),明孝宗被正式立为太子,而此时的万贵妃已经四十五岁了。考虑到当时的医疗条件,四十五岁的万贵妃几乎不可能再生育子嗣,因此,明宪宗也渐渐放弃了让万贵妃之子继位的希望。而此时,万贵妃因为年事已高,可能为了打压明孝宗,终于不再阻止其他女人为明宪宗生子。
因此,明宪宗从成化十二年(1476年)开始,进入了“造人快车道”。在接下来的十一年里,他共生了十一位儿子,成为明朝第二位生儿子最多的皇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宪宗的第四个儿子兴献王朱祐杬,就是后来的嘉靖帝朱厚熜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