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失去荆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关羽未能与孙权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未与刘备保持及时的联系,此外,内部团结也没有做好。荆州的四位关键人物接连背叛投降,断绝了关羽的退路,最终导致整个荆州的丧失,这也使得刘备和诸葛亮复兴汉室的理想化为泡影。
荆州的失守与关羽的败亡,不仅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原因。易中天曾提到,关羽是唯一适合守卫荆州的人选。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三国志》和相关史料,就会发现结果是关羽失去了荆州,自己也死于非命。这个结果所引发的连锁反应直接导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的惨败,使得蜀汉的局势变得动荡不安。那么,关羽真的是守荆州的最佳人选吗?
从襄樊之战中的首次胜利,到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的辉煌战绩,再到关羽在雪中败走麦城、死于临沮,战况宛如过山车,刘备和诸葛亮甚至来不及做出有效反应,最终失去了半个基业。
关羽的败北,责任不仅仅在他个人,还有一些人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糜芳和潘濬就是其中的关键人物。士仁虽然有情可原,但糜芳和潘濬为了个人恩怨,背叛了刘备投靠了孙权,最终导致了荆州的丧失。士仁虽然在最后时刻放弃了抵抗,但他降吴后并没有再为孙权立下什么功劳。而糜芳却在孙权麾下活了下来,甚至在公元223年随贺齐讨伐了叛将晋宗,取得了胜利。尽管他在吴国没有实权,但也可见,糜芳通过叛变仍然保住了自己的职位和生存之道。
潘濬作为刘备时期的治中,从事副州长的职务,他在吴国混得风生水起,不仅获得了刘阳侯、太常的职位,还与孙权建立了亲戚关系。他在荆州时期与关羽之间的矛盾,不仅让他与关羽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也影响了荆州的稳定。
荆州是四方争夺的战略要地,曹操与孙权都虎视眈眈,外部环境极为复杂。然而,关羽在内部的矛盾也不容忽视。糜芳、士仁、潘濬之间的冲突使得整个荆州陷入了内乱。特别是在危机时刻,这种内讧让关羽的处境变得更加危险。
关羽为何与糜芳、潘濬闹得不可开交,问题根源可以追溯到建安三年或五年。当时,刘备若果断处理这些内部分歧,及时将糜芳、潘濬调离,或许能够避免荆州的失守。但如果要找到能替代他们的合适人选,刘备在西川和汉中又能调动哪些人来接管荆州呢?
在刘备的领导下,虽然庞统和法正曾作为前线的指挥参谋,但无论是诸葛亮还是魏延,他们都未必能够胜任这样的重任。诸葛亮不仅军事才能尚未完全显现,且因其复杂的关系和背景,在刘备心中并不适合担任荆州牧的位置。而魏延虽然勇猛,却性格刚烈,不适合担负荆州这样的重任。
考虑到当时的形势,荆州的重任可能只有张飞能够承担。虽然张飞有过失误,但他性格忠诚且稳重,对刘备的忠诚无可置疑,完全可以胜任守卫荆州的任务。赵云也能与张飞合作,共同镇守荆州,确保其安全。
张飞与赵云的性格互补,张飞沉稳有度,赵云则是冷静果敢,二人配合无间,能够有效应对外敌的威胁。如果能够有一位文官像孙乾那样精通外交、稳重可靠,也能进一步巩固荆州的安全。孙乾曾是刘备的主要外交代表,他不仅能与孙权建立良好的关系,还能有效协调内部事务。由此可见,张飞、赵云与孙乾三人的组合,可能是最合适的荆州防守班子。
历史的教训提醒我们,守住荆州不仅需要团结的领导班子,还必须具备忠诚、稳重和宽广的胸怀。关羽的失败正是因为他与糜芳、潘濬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荆州的失守。如果换成张飞、赵云和孙乾,荆州的结局可能会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