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正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话说三国那些事》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
在三国的历史中,每个人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谁能在纷争中脱颖而出,谁能最终夺得天下,成为了后人茶余饭后的话题。历史的进程已经无法改变,但人们的思想却可以天马行空,任意想象,命运也能在脑海中经历千变万化的转折。
今天,我们不妨来猜测一下,如果三国时期的那些显赫人物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历史会不会因此发生改变?以诸葛亮为例,假设他当初选择了跟随孙吴,而不是刘备,那么天下统一的局面会不会就此被孙吴掌握?
从历史的各种迹象来看,如果诸葛亮当时真选择了跟随孙吴,那么他的命运恐怕会比跟随刘备时更加悲惨,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来一一分析。
首先,孙吴本身的基础就很扎实,内部的人才济济,孙吴的团队并不缺乏能人。就像一个大型企业一样,竞争非常激烈,虽然当时诸葛亮在外界也有很高的声誉,但进入孙吴的阵营之后,他未必能像在刘备阵营中那样得到重用。反而,由于孙吴的团队已经有很多优秀的士族人才,诸葛亮这个外来者即便才华出众,也可能需要从基层开始,甚至面临着与其他人的竞争,想要扬眉吐气并非易事。因为当时孙吴的权力结构主要由士族家庭主导,诸葛亮作为一个外人,想要脱颖而出,肯定会遭到很多的嫉妒和排挤,职场上自然会变得十分艰难,四面楚歌的情况也许难以避免。
其次,孙吴本人的性格也是一个关键因素。虽然孙吴喜欢有才之人,但他的性格和刘备有很大的不同。刘备是那种极为渴求人才,愿意为获得人才做出牺牲的领导者,而孙吴则不同,他并不急于拉拢一切有才能的人,他的权力结构已经稳定,不会为了一个诸葛亮就轻易改变。因此,诸葛亮加入孙吴后,虽然孙吴会对他有所欣赏,但未必会将其提拔为核心人物。孙吴身边已经有很多心腹大将,对于诸葛亮的重用与否,恐怕并不会成为他十分看重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孙吴的疑心重,这使得诸葛亮的处境变得更加复杂。诸葛亮虽然才智过人,但他当时的名声已经远播,孙吴很难不留意到他的存在。即便诸葛亮低调谨慎,孙吴也很难对他不产生疑虑,担心他有过于强大的能力,这种情况很可能会让诸葛亮面临被排挤的命运。最终,诸葛亮可能会成为孙吴阵营中的另一个“周瑜”,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与权力斗争,而最终依然难逃被猜疑的命运。
因此,从这些分析来看,即便诸葛亮选择了跟随孙吴而不是刘备,也无法改变天下最终的归属。并非因为诸葛亮的能力不够,而是因为孙吴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真正重用人才,他总是以猜疑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人。无论诸葛亮还是周瑜,最终都无法在孙吴的统治下得到充分发挥,孙吴的疑心和保守最终注定了他无法实现统一大业,甚至可能终老于后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