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科学家们通过激光测绘和空中勘测,在墨西哥塔巴斯科州的丛林中,发现了一处大型前古典时期玛雅遗址——阿瓜达·费尼克斯(Aguada Fénix)。
遗址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长达1400米的扁平的人造土丘,被认为是已知玛雅文明中最古老、规模最大的祭祀遗址。这座建筑建于公元前1000年,距今已有三千年之久。
在这个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文物,
上回我们就说到了遗址中发现的中国玉器,详见下文:
本文继续来说一说遗址中发现的另一件中国玉器。
一枚埋在祭祀坑里的玉斧。
如图所示,这枚碧玉制成的玉斧,摆在一个小坑中心,周边还围着几块玉圭和打磨光滑的石块。
很显然,被围绕在中间的这枚玉斧是三千年前的玛雅人某种祭祀仪式的核心礼器。
玉斧,或者说玉钺,是中国最早创造并使用的礼器。
甚至可以说,玉钺,是华夏文明最经典最有代表性的礼器,没有之一。
下图是江苏出土的崧泽文化玉钺,距今大约5800年,是目前地球上发现的最早的玉钺,没有之一。
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夏朝中期)时期,玉钺是最为重要的礼器。良渚王者的夏王玉钺上,往往还雕刻着精美的神纹。如下图所示:
玛雅文明的创造者,就是在良渚文化时期来到美洲的。
他们带来了良渚文化的玉钺传统。
玉钺,是华夏文明中北斗的象征。
越国的越,本字就是戉,是一枚象征着北斗的钺。从最晚五千年前的夏朝中期开始,越国的“戉”字已经出现在大量器物上, 详见下文:
越王勾践,就是夏朝大禹的嫡系子孙,实证《史记》的记载准确无误,也证明了五千年前夏朝的都城就在浙江良渚!
五千年前,一批来自夏朝都城良渚的中国人,带着夏朝的礼器玉钺来到了美洲!
直到三千年前的古玛雅时期,这批夏朝人的后裔还保留着这种尊尚玉钺的传统。
同一时间,中国也已经进入商周时期,此时的玉钺也仍然保留着象征北斗的意义,如下图所示,这枚商代玉钺呈北斗之形,斧柄弯曲的方向与斗建几乎完全相同:
抱雪斋还说过,创建了玛雅文明的中国人,是最先在秘鲁沿海登陆的。直到今天,秘鲁还把斧钺当成一种重要的礼器。
每年的6月24日,也就是南半球的冬至日后,秘鲁印第安人就会庆祝最重大的节日——太阳节(Inti Raymi)。他们在库斯科市近郊的印加遗址萨克萨瓦曼城堡举行庆典,祭奉太阳神,也称为太阳祭。
秘鲁古老的印加传统认为,冬至日太阳远离地球,而如果失去了太阳神的庇佑,整个宇宙将陷于无边的寒冷与黑暗。向往太阳的印加人将根植人类深处的那种恐惧黑暗、向往光明的心理,所以将这一天演绎成了一年一度的太阳祭,感谢太阳神因蒂(Inti),并祈求她尽快回归。
在这场隆重的典礼上,印加王的扮演者,手执一把黄金斧,仿佛挥动这北斗的化身,就能够将温暖的太阳召唤回人间。
这柄斧头,就是太一天帝“执斗而左旋”的象征。详见下文:
本文为抱雪斋虞夏万年论系列不造第几回,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看上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