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四野猛将李天佑:一度曾指挥三个纵队,却遗憾错失出任兵团司令员
迪丽瓦拉
2025-11-18 14:32:54
0

1949年2月,根据中央的命令,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并采用兵团制,下辖直属队以及四个兵团。四个兵团司令员分别是萧劲光、程子华、刘亚楼以及邓华。

萧劲光、程子华能担纲兵团司令员并不稀奇。

萧劲光在入东北之前,就是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副参谋长,到东北后又兼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之后出任辽东军区司令员,负责指挥南满部队配合北满部队打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役。

程子华之前就是东北局委员,冀察热辽中央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后来冀察热辽根据地划归东北局,就从战略上来讲,他率领的冀察热辽部队在南面是单独的一块,是中央进行东北战略的一个大部署。

1948年5月,东北野战军成立了两个前方指挥所,第一前方指挥所就是由萧劲光统帅,第二前方指挥所就是程子华统帅。

后来这两个前方指挥所,分别成了东野最早设立的两个兵团指挥部,直至四野成立后,这两个兵团指挥部分别改为十二兵团指挥部、十三兵团指挥部。

至于第十四兵团司令员,则是由刘亚楼出任,刘亚楼是原来东野的参谋长,天津战役期间曾指挥34万大军,他出任兵团司令员,并无问题。

最后就只聚焦到一个人身上——邓华。

1

之前我们聊过邓华出任四野十五兵团司令员,当时是从个人能力方面细致去聊的。

不过,当时聊的时候,其实是漏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一纵司令员,首任38军军长,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李天佑。

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讲,李天佑似乎更有资格出任兵团司令员,邓华其实相当于是异军突起。

1949年1月天津战役中,刘亚楼是攻城总指挥,当时攻城部队分为东西两个攻击集团,其中东集团是邓华指挥的两个纵队,李天佑指挥的是西集团的两个纵队。

上级似乎也有意考察两人,看两人是否有担任兵团司令员的能力。

邓华在天津战役之前,其实并没有指挥多支纵队的经历,而李天佑则不同,他有过多次机会指挥多支纵队打大规模战役的经历。

从过往经历看,邓华是政工干部出身,后来才有了带兵的经历,李天佑是实打实的战将出身。

不过,李天佑也确实有个短板,就是1939年就去苏联治病了,后来九年多没有打仗,一直到1947年4月,李天佑才接替万毅出任一纵司令员。

这也牵出了东野在这个时间节点经历了一番大规模的人事变动。

简而言之一句话,东野这段时间集中换了一批能打的将领上来,让他们到一线去带兵打仗,这一过程是发生在1947年夏季攻势之前,即东野改防守为主动进攻的关键时候。

万毅最初听说这件事的时候,心里还很不痛快,但经过东野首长再三做工作,这才同意,但同时要求不去后方,而是留在作战部队学习。

东野首长系统的考虑了万毅的想法,于是改变了调职命令,改任万毅为一纵政委。

应该指出的是,当时李天佑调任一纵司令员,众人表面上虽然没多说什么,但私底下的质疑其实不少,不少人都认为,李天佑阔别战场九年多,会不会打仗还是两说。

据李天佑将军之子李亚宁在《我的父亲李天佑》一书中记载:八十年代的时候,一位原一纵的秘书当着他们一家的面曾说了一句话“你爸爸在苏联吃了洋面包,到东北急于打几个好仗”。

要知道一纵起源是当年平江起义的老部队,抗战时期改编为八路军115师686团,后来是到了山东以后,才融入了东北军起义的111师,基本盘没什么变化,可即便这样,李天佑仍然遭到不少质疑之声,可见他当时处境之艰难。

2

1947年5月,李天佑率一纵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的夏季攻势,确实打出了成绩,可在后来三战四平却吃了不小的亏。

当时国民党军在“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失利后,决心集中兵力固守占领区,一方面是继续分割我东北与华北解放区之间的联系,另外一方面则是继续等待关内援兵。

东总后来请示中央后,决定化被动为主动,乘敌分散守备之机发动攻势。

李天佑率领一纵渡过松花江后,配合二纵以及两个独立师在长春以西“哪吒闹海”,驻四平、长春的国民党军在察觉我军渡江后,立刻出援。

二纵攻克怀德后,四平、长春援敌有后撤的意图,东总决心趁着四平、长春守敌出援后撤之际,吃掉由四平出击的国民党军71军。

李天佑在接到命令后,行动果决迅速,立即突击至大黑林子地区,配合二纵围歼71军出援的两个师。

一场激战过后,国民党军71军88师以及91师大部被我军全歼,此战中李天佑率领的一纵仅用了6个小时就突破了敌阵,并击毙敌88师师长师长韩增栋。

整个夏季攻势中,在东北的国民党军遭到了极为严重的打击,被迫采取坚守长春、四平、沈阳等核心要地。有鉴于此,东总决定趁四平守军势弱之际,夺取这一战略要地,切断国民党军南满、北满之间的联系。

为保万无一失,东北民主联军调来一纵,并在西满纵队配合下,发起夺取四平的战役。

应该说三战四平是李天佑上任一纵司令员以来第一次挑大梁。

可李天佑却差点搞砸了。

客观上来看,三战四平我军还是比较占优势的,毕竟此前作战,我们就把防守四平的敌71军88师、91师两个师打残了,仅剩一个87师,即便就是加上同在四平的13军54师,总计兵力也就1.8万人,而东总为了拿下四平,集中了七个师的兵力(六纵十七师一开始为预备队),

一开始,三战四平非常顺利,一纵的一师、二师加上配合的西满纵队很顺利的就扫清了外围,并攻入城中。

可东北民主联军低估了国民党军守城部队的实力,陈明仁在此前作战失利后,就把全城的保安团、警察等力量集合起来,使得四平守敌兵力猛增至3.5万人,而且陈明仁借鉴日军城防经验,将四平修筑成“陈明仁堡垒”,钢筋混凝土地堡群遍布全城,给攻城部队造成了很大困难。

不过,由于攻城部署安排不恰当,导致了力量分散,突入城中的部队因为得不到接应,被陈明仁集中火力围攻,部队出现了很大的伤亡。

也因为负责主攻的一纵一师、二师伤亡过大,后来不得不调预备队六纵十七师投入战斗。

三战四平期间,东北民主联军一度攻占了陈明仁的指挥部,四平大半个城都被我军占领,然而由于攻城部队伤亡巨大,最终一纵、西满纵队部分部队不得不撤出战斗,六纵另外两个师也被调来参与攻城作战,攻城总指挥也换为六纵司令员洪学智。

然而到这个时候,国民党军十个师的援军已经赶到,其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四平附近的泉头车站。企图解四平之围,并与民主联军决战于四平外围。

三战四平最终以我军失利告终。

此战对李天佑的打击不可谓不大,从此前公怀路追击战到后来兵败四平之下,前后间隔也就不到一个月,这其中的落差可想而知。

很多人以为,李天佑后来落选兵团司令员,和三战四平的失利不无关系。

不过,真的是这样吗?

3

三战四平失利对李天佑而言,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不过问题并不是出自李天佑本身。

当时东总在事后总结了三战四平失利的教训,尽管也有指挥上问题的总结,但更大的问题在于,当时我军还不具备实力进攻敌人重兵防守的城市,特别是缺乏攻坚的重武器。

李天佑后来检讨四平失利,并上报检讨总结后,司令员同志亲自给李天佑写了封信,把责任揽到自己头上,让李天佑放下包袱。

值得一提的是,三战四平打出来一个邓华。

邓华当时是西满纵队司令员(辽吉纵队),在四平攻坚战期间,也是他事先察觉出城内敌人兵力过多的情况,建议增调一个纵队上来。

东总后来虽未采纳邓华的意见,但在战后却发现了他极具战略眼光。

不久之后,西满纵队升格称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邓华仍任纵队司令员。

1948年3月,四战四平,东总调集一纵、三纵(韩先楚)、七纵(邓华)加一个独立师共10个师的兵力,当时四平守敌只剩下重新组建起来的88师,其余的都是保安警备部队。

李天佑再度担任攻城总指挥,指挥10个师进攻四平,仅用了23个小时,就全歼了守敌,并缴获了大量的物资,可谓一雪前耻。

从某种程度而言,东总对李天佑的信任依旧。包括后来辽沈战役开始以后,李天佑率领的一纵担纲总预备队的职责。

客观上来看,李天佑确实具备出任兵团司令员的资格,甚至可能超过邓华,并且还在韩先楚等将之上。

李天佑后来落选兵团司令员,原因可能并不复杂,一方面邓华确实很优秀,而且还是军政双优,相比之下,李天佑、韩先楚略显偏科,另外一方面,李天佑的身体状况很不好。

据说在平型关战役前,李天佑就无法入眠,后来他自己解释,这一战是他第一次和日本鬼子作战,全国人民都看着,心里比较有压力。

李天佑1939年就赴苏联治病,长期的军事生涯使他患上了神经衰弱,即便是不打仗的时候,他也很难睡好,打仗的时候就更不用提了。

抗战胜利后,李天佑跟随101到东北,出任松江军区司令员。

一天晚上,101带着一个作战参谋到他的防区查看地形,当时松江地区匪患尚未完全根除,所以李天佑紧张的一个晚上都没睡好。

也是半夜睡不着觉胡思乱想,李天佑突然想起来,他们宿营的这个村子背靠河水,一旦遭遇土匪偷袭,很可能遇到危险。

天不亮,李天佑就去找了101,催他们赶紧上路。

李天佑这一催,改写了中国革命进程,就在他们离开村子后不久,就有土匪武装偷袭了村子,因为土匪事先得知,有一个共产党的大官夜晚宿营在村子里。

这个情况一面反映出李天佑战争嗅觉敏锐,可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他神经衰弱的问题一直没好。

1970年,李天佑在北京病逝,年仅56岁,相较于诸多开国将帅,李天佑算是英年早逝,他是开国上将中既没能在解放战争末期当上兵团司令员,也没能在建国后出任大军区正职唯一一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南...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华夏儿女的“祖宗海”,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延伸,无数满载瓷器和丝绸的商船曾在这里乘...
原创 如... 严正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话说三国那些事》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 在三国...
原创 杨...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原创 中... 大家好,欢迎来到《史书上说了啥》。今天我们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历史人物——岳飞。 岳飞,字...
原创 琉... 琉球群岛,离中国最近的地方不过110公里,离日本本土却超过300公里,就是这块弹丸之地,不仅牵动着中...
原创 历... 中国马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具体时间不好考证,但从春秋时期的故事来看,马桶并未普及。有一个故事提到晋景...
原创 慈... 慈禧的老照片曝光:年轻时清纯美丽,晚年气场强大! 导语:相信很多人对清朝的历史都不陌生,那个时代充...
原创 赵... 《三国演义》里,马超刚归降刘备时,刘备为了表示欢迎,特地摆下宴席款待他,桌上摆满了美酒佳肴。就在大家...
原创 曹... 驭人之术一直是中国古代帝王必修的重要课程。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有些臣子能力很强,甚至比帝王更为出色...
原创 曹... 汉朝末年,天下动荡不安,四分五裂,群雄并起。这是一个人人处境危难的时代,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一不小心...
原创 老... 今天我们发布了一组清朝末年的老照片,展示了街头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身影,让我们可以了解那个时期的人们是如...
玛雅最大最古老遗址惊现华夏玉钺... 2020年,科学家们通过激光测绘和空中勘测,在墨西哥塔巴斯科州的丛林中,发现了一处大型前古典时期玛雅...
原创 班... 关羽失去荆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关羽未能与孙权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未与刘备保持及时的联系,此外,内...
原创 脱... 《曹操传》mod《姜维传》中有一段剧情,陆逊对部下说“魏蜀吴都是袁家的遗产”,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事...
原创 四... 1949年2月,根据中央的命令,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并采用兵团制,下辖直属队以及四个兵团。四个...
原创 中... “甲午战争打败了清朝,日本是不是又觉得自己行了?” 高市早苗的一番“大嘴”言论直接把中日关系推向了冰...
原创 长... 说到长坂坡之战,大家自然会想到赵云在曹营七进七出的英勇表现,以及张飞一人喝退曹操百万大军的壮举,但很...
原创 玄... 唐代历史中的许多事件,尤其是李世民的继位过程,都经过了他的修正和美化,因此其中不乏夸张与掩盖。李世民...
原创 三... 正史中确实有一位名叫蔡阳的武将,但与野史、小说和民间评话里描绘的蔡阳形象差别很大。唯一相同的,是他都...
原创 五... 诸葛亮是司马懿一生的劲敌,两人在历史上多次交锋,几乎每次都被对方巧妙地算计。司马懿为人果敢决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