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确实有一位名叫蔡阳的武将,但与野史、小说和民间评话里描绘的蔡阳形象差别很大。唯一相同的,是他都是曹操手下的将领。
先说正史中的蔡阳。提到他,不得不提两个人物:刘辟和龚都。刘辟早年跟随张角,是黄巾起义的重要将领之一。张角兵败身亡后,残余的黄巾军四处流窜,刘辟则逃到汝南地区,投靠了袁术。龚都是刘辟的得力助手,相当于二把手,两人常在史书中一起出现。
刘辟和龚都对刘备非常有好感,可谓刘备的忠实支持者。原因是:刘备打不过吕布投降曹操时,他们也跟随投降;刘备投降袁绍时,他们也随之叛降。两人可能在刘备攻打袁术时结识,至于具体故事,正史中未有记载。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英雄记》有一段记载:刘备奉朝廷(曹操)之命攻打汝南的袁术,但兵败,徐州老家又被驻小沛的吕布夺走。部队饥荒严重,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情况。即便如此,刘备仍保持纪律,不任意烧杀抢掠,因此在徐州、汝南一带名声颇高。刘辟和龚都出身低微,黄巾军将领,正好在汝南地区,因此对刘备心生好感也很自然。
正史的蔡阳,其实连龚都都打不过。《三国志·武帝纪》记载:袁绍尚未被击败时,刘备占据汝南,遇到汝南贼龚都等人。曹操派蔡阳攻打龚都,但不利,被龚都击败。
蔡阳是谁杀的呢?《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时,汝南的黄巾军刘辟等叛曹应袁。袁绍派刘备带兵与他们作战。关羽回归刘备身边,蔡阳受命攻打这些叛贼,却被刘备手下杀死。具体是关羽杀的、张飞杀的,还是刘备亲手解决,史书未明确。由此可见,正史中的蔡阳武功不高,连龚都这样的小人物都打不过。
演义及民间文学中的蔡阳则大不相同。在《三国演义》中,蔡阳几乎成了关羽练武的“垫脚石”,武功被夸大但仍不敌关羽,一通鼓就被斩。关羽回顾时看到尘土中一队人马到来,为首者正是蔡阳,他扬刀大喝,却仍被关羽瞬间斩杀。
民间文学中,蔡阳则被描绘成“刀祖宗”,力大无穷,万夫不当之勇,关羽甚至三通鼓都拿不下他。最终,关羽通过巧妙计策击败蔡阳,蔡阳和坐骑悲鸣后跳进池塘自尽。驻马店地区至今流传关羽计斩蔡阳的传说,并有蔡阳坟和马坟两座墓静静存在,似乎在诉说着这位武将的英勇与不甘。
总体而言,历史上的蔡阳与民间文学中的蔡阳相差甚远,实力也大不相同。如果想了解真实历史,可多阅读《三国志》;若只为娱乐,民间传说亦足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