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历史中的许多事件,尤其是李世民的继位过程,都经过了他的修正和美化,因此其中不乏夸张与掩盖。李世民在史书中多次批评李建成和李元吉,为了使自己的皇位继承更有合法性,他将责任归咎于李建成,声称自己是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得已做出的决定。虽然在皇家中手足相残的事情时有发生,但这毕竟是一种违背伦理的行为,若非万不得已,谁都不愿轻易承受这样的骂名。如果真要做出这种抉择,也必须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而这个理由,最为强烈的便是生命威胁。
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前,李建成作为太子,其登基继位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除非发生极大的变故。从唐朝建立初期,李建成便立下了赫赫战功。早期,他参与了多次战役,后来则负责在后方调度资源,支持前线作战。他在朝中也积累了很高的威望,特别是得到了许多文官的支持。
李建成听到消息后,立刻按自己早就谋划好的计划行动,找来了那匹早已准备好的烈马。李世民当时急于立功,根本没多想,便骑上马追赶梅花鹿。那匹马经过特殊训练,能够在奔跑中突然趴下。若是没有防备,落马的人极有可能被摔死。然而,李世民是个非常机警的人,在烈马突然失控时,他反应非常迅速,及时跳下马背,结果毫发无伤。事后,李世民意识到这可能是李建成暗中做的手脚,于是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死生有命,暗算何用?”
历史记载显示,在玄武门之变发生时,李建成并没有举起武器攻击李世民,尽管李世民当时已经站在弓箭面前,随时可能被射死。李建成不仅没有反击,也没有指示李元吉出手,而是愣在那里,看着二弟准备取自己性命。李建成甚至因过于激动,身体开始颤抖,最终从马背上跌落。由此可以看出,李建成不希望兄弟之间闹到刀枪相见的地步,然而他最终还是未能逃过一剑,被李世民射死。李世民则顺利登上了皇位,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在登基之后,李世民及时抓住了自己处于优势的时机,对李建成发起了致命的攻击。而这种优势,也终将过去。当东突厥被消灭后,李世民也会失去当前的有利局面。因此,无论李世民是否真的采纳了“养寇自重”的策略,他依然成功地将李渊和李建成的弱点转化为自己的优势。仅凭这一战略判断与应变能力,便足以显示出李世民政治谋略的高明。房玄龄和杜如晦也可能为此出谋划策,帮助他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决策。